健康管理漫談(四十三) 累積而來的酸痛

健康管理漫談(四十三) 累積而來的酸痛 /詹天賜

 

 如前所述 (第28單元),“疼痛怎麼辦”是網路上大家關心的話題,問題是酸痛形成的原因十分複雜,因此在對治上也十分多元。在一篇“肩痛只是單純五十肩?還可能是這13種相似和併發疾病”的文章 (註一) 中,作者指出即使是肩痛,也有其複雜性,像多關節骨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與肩痛都可能有關。因此,我們對疼痛應保持警覺,先就醫檢查,若是亞健康,就要及時保健。一般人對臟腑的疼痛,如胃痛時,都會先就醫;而體表的疼痛,則會先觀望再說,多次疼痛仍未見好轉後,才會去看醫生。但由於疼痛復發的機會相當高,“疼痛怎麼辦”也就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

 

  從氣血經絡的觀點來分析,許多的疼痛是由於氣血不足、經絡不通所造成的,即所謂的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經絡不通造成的疼痛為實証,而氣血不足造成的疼痛則為虛証,這種因氣血虛弱造成的痛証即為不榮而痛,表現出來的症狀是隱隱作痛,綿延不已。許多老人家的疼痛,即屬不榮而痛,在保健上可用溫補的手法,輕推痛處或腎俞等部位,可以緩解這種疼痛;而以食補、藥補的方法來補氣血,則是更有效的止痛法。當然,經絡不通的疼痛是屬於較常見的,對於這類型的疼痛,則以按摩、針灸、疏經活血等藥物來疏通經絡,為較好的對治方法。

 

  就個人保健經驗而言,因風寒濕等邪氣累積出來的酸痛是十分常見的,如圖一所示。風寒入侵人體,是層層深入的,由皮毛進入孫絡、絡脈,積滿則入經脈。因此,人因過勞、缺乏運動等原因,在身體較虛弱、正氣不足時,風寒就容易侵入人體。尤其是夏天吹冷氣,若冷氣開太冷,也是容易受風寒的。一旦受到風寒,有了感冒症狀,若沒能及時對治,寒氣就會停駐在經絡、穴位內。若寒氣不斷入侵,就會停駐在經筋、關節處。以感冒保健為例,項 (後頸部) 背是最容易受到風寒入侵的部位,也是所謂的解表區,因此按摩保健時,在項背局部按摩上,我們通常會由肩井附近開始按,順膽經向上按到風池;再由背部風門、肺俞循膀胱經向上按到天柱。除經絡外,也會按揉經筋,如肩井大筋、項背上的筋肉。當然,有時也會抓起項背上的皮肉,以袪除淺層的絡脈、孫絡上的寒氣。

 

 

 

 

  風性輕揚,風將寒氣吹向頭面項部時,吹入正面的寒氣會順著陽明經 (大腸經、胃經) 而下,吹入頸部的寒氣則會順著太陽經 (小腸經、膀胱經) 而下,而吹入臉頰的寒氣則會順著少陽經 (小腸經、膽經) 而下,這就是所謂的“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因此,經過上述各陽經的寒氣會順著經絡遊走、停駐,累積之後,就會停駐在相關經絡的穴位、經筋及關節處。因此,聚集在肩關節及膝關節的風寒邪氣,會因為沒有注重養生保健而逐漸累積,而痛多寒証,這也是很多上年紀的人所說,“按那裡,那裡都痛”的一個主要原因。

 

  另外,人體內的濕氣也會逐漸累積,濕氣有外來的與內生的,外來的濕氣包含居家四周環境、淋雨、常在水濕中工作等,而內生的濕氣則與飲食有莫大的關連。如圖一所示,飲食不節會產生內濕,經常吃過多、吃過好,終究會使脾胃過勞,使堆積在腸胃的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於是在胃腸內產生痰濕,而這些痰濕會隨氣上下,順著經絡遊走,最終停駐在穴位、經筋、關節處,肩關節、膝關節也就因此堆積了許多痰濕之氣。

 

  所謂“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根據百度百科,“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體機表、經絡因感受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如圖一所示,風寒濕不斷在經絡、穴位、經筋、關節處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因堵塞而有酸痛產生。起初的酸痛只是偶而發作一下,但隨著寒濕等邪氣的不斷累積,酸痛的頻率會增加。到了經常性的酸痛,就代表寒濕之氣,累積到已成氣候,開始對人體產生傷害了。這就是“溫水煮青蛙”的典型例子,寒濕之氣累積不到火候,身體並沒有症狀,但一旦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有傷害性了。例如五十肩,許多人的寒濕之氣到了五十歲左右,容易發作;又例如退化性關節炎,中老年人的關節就容易出問題了。

 

  圖一只是一個簡單的模式,只考慮風寒與飲食不節,若再加上寒飲、外傷等因素,體內邪氣的堆積會更加嚴重。一旦得了五十肩或退化性闗節炎,就要盡快就醫,再佐以養生保健。而最好的方法是預防與保健,要注意保暖防寒,節制飲食,使寒濕之氣無法入侵、停駐並累積。若是感冒,也不要掉以輕心,要注重保健,常按揉項背解表區、外關、列缺等穴位以驅寒。平時多運動,一則可以活絡經絡,並有袪除寒濕之氣的功用。我有爬小山的習慣,尤其是夏天,找個樹蔭多的小山來爬,透過上坡流出一身汗,把體內深層筋肉寒濕之氣排出,人會十分舒服,然後再換上濕透了的上衣,下山時十分清爽愉快。過去我因飲食不節及愛吃甜食等因素,體內堆積了太多濕氣,而濕氣黏膩,較難排出,透過常年爬小山等運動,現在覺得身體較沒沈重感了。當然,平時的經絡保健也很重要,經常按揉各關節附近的經絡、穴位、經筋,也是日常保健之道。總之,多注重養生保健,可以預防寒濕之氣在體內的堆積;一旦出現酸痛現象就是警訊,就該及時保健,如此才是最好的酸痛對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