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仔細接收身體帶給你的感受,而非只是為了喝茶解渴而囫圇吞下,這便是時時觀照自我。感受當下的同時,才能享受當下,進而推己及人,以同理心、慈悲心來待人接物。
參加青年食尚學佛營心得(二) 飲食中的佛學 /老咖居士
為時一天半的千佛山學佛營剛落幕,由最初的不太樂意參與,到結束時收穫頗豐,是當初的我所不能預見的。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原以為會是枯燥乏味的“佛法”,沒想到,課程輕鬆活潑,由生活中首要之事—“飲食”入題,由淺顯的飲食之道領會奧妙的佛學之道。
華人講究飲食養生,在台語中亦有“吃飯皇帝大”的俗諺,意即不管是什麼天大的事,都要等吃完飯後再說,就算是皇帝來了也得先等等。但現代人常常忽略飲食的重要性,常匆匆填飽飢餓感後,便速速衝回如戰場般的職場,僅將飲食當作維持生命的一種手段,然而真的只是這樣、只能這樣嗎?
在奘師父“尚味巧說”這門課裡,利用梨山茶來啟發嗅覺和味覺的自我觀照。在佛教觀念中“無明所覆眾生,從五取蘊而生我見,取著六觸處而生苦樂”,意即分別心和悲喜心是來自於五蘊和六觸,五蘊為色、受、想、行、識,六觸即眼、耳、鼻、舌、身、意。當我們吃飯、喝茶時,可以藉由六觸感受到食物的各種滋味,進而影響到五蘊。茶,眼觀,有不同的顏色;鼻嗅,有不同的香氣;口嚐,有不同的味道;服用後身體的感受也不同,最後再形成一個具體的觀感。仔細接收身體帶給你的感受,而非只是為了喝茶解渴而囫圇吞下,這便是時時觀照自我。感受當下的同時,才能享受當下,進而推己及人,以同理心、慈悲心來待人接物。
然而,時時觀照自我,並非是僅止於內心活動。講授“學佛如同吃飯”這堂課的勍師父在課堂中提到,他曾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這堂課前半段,老實說,對於我這種冥頑不靈、一竅不通的人,可以說是最佳的催眠曲,大半的醒世良言都被我當成和周公談天的背景音樂。但聽到這一段時,當下是震驚的,瞌睡全被嚇跑了。畢竟勍師父看起來精神好、氣色佳,隨時可以來誦一段金剛經。而我對於這個病的暸解,大多來自於著名的作家—杏林子。過去免疫治療尚未普及時,這種病可說是無藥可醫。
勍師父說他出家時體重不足四十,身體極差,身體發出各種警訊。人處在痛苦之中時,常常自怨自艾,迷惘徬徨。勍師父則在身體每況愈下時,體會到佛教希望眾生可以超脫自我,達到無我的境界的意義。在佛教術語中又稱“覺醒“。他開始慢慢放下我見,從飲食、生活習慣到心態想法做調整。而今,當他用自身的體悟來啟發青年學子時,著實令人記憶深刻,難以忘懷。尤其是身處迷惘時,更應該保持一心不亂,跳脫現況,學著多聽、多看、多問,細思咀嚼後,按部就班的向前推進,總有達陣的一天。
飲食的重要性,從勍師父的自身經驗來體會,可說是不言而喻。然而,拜貿易興盛、貨物暢通之賜,食物取得簡易,民眾常視食物之取得為自然,忘記要珍惜資源。在“玩出好食力”這堂課中,李老師藉由遊戲引導學員思考,食物的浪費是怎麼造成的。並不只是消費者對待食物的方式有問題,在生產端也常常發生食物浪費的遺憾,例如:因資訊不足造成搶種,最後供過於求,價格崩盤,大量食材因此而被浪費等。
此外,水資源不足也是台灣面臨的重大考驗之一。由於本身對於環境議題頗為關心,自然而然地認為,大部分的人對於水資源的匱乏的情形都有所認識。然而,在“如人飲水,好壞不知”這堂課中,莊老師分享台灣水資源所面臨的問題時,大多數的人對於飲用水的來源、自來水水質標準與台灣缺水程度等訊息竟是一知半解的。這讓我略為驚訝,似乎驗證了紀錄片中所說的,對於台灣水資源的議題,幾乎是沒有人關心,也沒有人想關心。總結來說,導致缺水問題的原因大概可分為:蓄水、送水不易和水費太便宜。但這些其實都能靠人的努力解決,至今無人能解的緣由,與其說是環境議題,不如說是政治議題。水費便宜,導致民眾對於“水資源缺乏”這件事是無感的。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政府和民間應共同努力,尋求解決辦法。
莊易學老師自身的經歷也頗為特殊,曾在美國矽谷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矽谷,工程師們在工作和生活之間總能取得一個平衡點,工作之餘不忘休閒。我以為,這和白雲禪師所言「生命的意義,在發揮生活的價值;生活的價值,在饒益眾生的生命。」有異曲同工之妙。生活和工作應該是能豐富自身與眾生,並帶來價值和滿足的,然而,工業時代的產物,異化人類的情感,饒益不再,只剩勞役。所謂異化,並非西方神學中的異化“alienation”(精神超脫,與上帝合一),而是黑格爾所說的,在自主權受到剝奪後,強制的規則與單一化的生產線,導致身體與心靈產生疏離感,日漸壓抑的心靈最終被完全剝離,產生一個只會工作的機器人。西方已經漸漸脫離工業時代的遺害,而在台灣這種情況仍是屢見不鮮。雖然為了生活,這也無可奈何,但也許可以慢慢改變。在飲食中,觀照自身;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和價值;又或者,偶而抽離現況,到佛寺、廟宇中感受一些檀香與智慧。到不同的環境中,開拓視野,讓心靈不再蒙塵。
在這次的課程中,藉由師父與居士們分享對於飲食的態度與觀念,能稍稍體會到生活中就存在佛法。由飲食、由外界的各種刺激引發內心的共鳴,進而學習何謂福慧、何謂智慧。當然,他人的經驗,雖然能聽懂,但就像海綿吸水一般,施壓一擠,水便嘩嘩流出,無法化為己用。誠如莎士比亞所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了解師父們講授的道理之後,還需用自身經驗去領悟佛法。佛法,是覺悟的道理方法,依教如法去行,可以幫忙我們化解一連串的問題、煩惱與生死大事。在修學的過程中,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因緣在變化,結果當然就不同,勿使結果造成傷人傷己,只有不斷聆聽審思並反求諸己而已。
最後,請容我跳脫佛學一下。 不得不說,千佛山的素食真的是太好吃了,絕對是味蕾的饗宴。除去佛學洗滌心靈的因素,就算是為了齋堂的飯菜,也值得來體驗一回。感謝廚房的師父們和志工朋友,讓我愛上素食!這大概也可以算是飲食中的佛學吧!恕我才疏學淺,無法用更好的方式表達喜悅之意,但我相信這細微處必定藏著大學問。
非常感謝巧師父給我這個機會到關廟菩提寺一遊,還親自接送,真的是無上的榮幸。也感謝開朗活潑的班導善師父分享新加坡的趣事,還有舉辦活動和忍受活動噪音的各個師父,以及充滿正向力的學員們。當然,也要感謝老天爺賞臉,丹娜斯颱風險險的擦邊而過,讓活動如期舉辦。雖然最初有些略不情願的逼上梁山,最後大概也可以稱得上是不虛此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