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51期2020年1月2月合刊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留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壽夭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健康管理漫談(四十七) 長保平和的心情 /詹天賜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老子提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嬰兒初生之時,其身柔軟,人死後,則身體堅硬,這說明了人生死之後的身體狀態。而草木亦然,生時柔軟,死則枯槁。老子接著道:"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心剛強者,容易與人爭是非、起衝突,想與行之間的距離短,容易傷害他人,也容易傷害到自己。而能安忍者,想行之間距離長,處事就能更圓融,而不傷害到他人。由於人有自是非他的心理傾向,若不能謹言慎行,很容易參與到人的是是非非中來,一旦參與進來,口舌之爭就在所難免,這樣就容易惹出事端來。因此,瞭解是非,不參與是非,是一種人生智慧。而狠心腸容易為自己招來罪過,例如意圖殺人是狠心腸,而情殺、財殺、仇殺則是三個殺人的主要動機,財殺是貪,仇殺是瞋,情殺是痴,因貪、瞋、痴而生狠心腸,其後果是難料可悲的。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在學習理論中,有關自我的理論提到人會傾向於肯定自我,嚴重時則會呈現幻覺與偏差,而且人總是相信自己是公平的、理性的,從而產生偏見。其實人世間的是非,有時是很難判定,部份對、部份不對,是常有的事。有人看得近,有人看得遠;有人看局部,有人看環境;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各不相同,對人、事、物的看法也就會不一樣。在這麼一個複雜的社會裡,爭是非、論短長,有時是沒完没了的,正是世事由來多缺陷,難以圓滿,不如多點尊重與包容,海納四川,以求得一個平衡點。結局若有饒益性,是最圓滿的結果,但若能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也不失為暫時解決的方案。人生是短暫的,人總是執著是非對錯,而在無量因緣的時空中,世事難料,是非難定,實在不必太過執著。人能把握的是善惡,知善知惡是良知,心田不昧才是為人處事的關鍵。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吃點虧、退點讓,看起來是委曲求全,但這正是人生智慧的表現。人生苦短,春去秋來,榮華富貴到頭來常是一場空。賈伯斯辛苦的締造了蘋果帝國,成為世界名人,但他中年就得了胰臟癌,多年後往生。因此,大家也不必羨慕他人,人生本不可能圓滿,得於此者常失於彼,高下不必相羨,只要安份守己,各自貢獻心力,發揮功能即可,實在不必太過計較,強求事事如意,樣樣圓滿。
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
諂曲貪嗔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盡人事而聽天命,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是針對未來,雖說研判未來的環境變化趨勢,是計劃的一個重要工作項目,但環境總是複雜的、動態的,是不可控的,因此,計劃也要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調整,也要有備案;重要的是要能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以提高因應環境的變化。平時能夠充實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就能較從容的因應環境的變化。此外,若從因果來看,諂曲貪嗔的人,會因多造惡業,死後終墮地獄;而心存公平誠懇的人,則因多造善業,往生後終歸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擁有珍貴之物的人,容易成為惡人覬覦的目標,正所謂“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追求名利、得了名利,看似令人羨慕,但也有得到它的煩惱。正如一個企業,創業不易,守成也難,競爭者眾,取而代之者多。故光鮮亮麗之下,總藏著一些為人不知的辛酸,人生煩惱終究是揮之不去。平胃散是袪濕的基本方劑,具有燥濕及理氣的功效,在保健上,常在脹肚時用。脾胃經燥濕行氣後,水谷運化良好時,會有神清氣爽的感覺。人在忙了一天後,若能靜下來養神,多思考人生問題,分析探究問題,會有服用平胃散的功效。二陳湯為化痰劑,能燥濕化痰,使人氣血運行和順。當人有了問題,如痰在喉,若能正視問題,平心靜氣的去面對它,探究它,從而找到解決途徑,則會有雲散天清的舒適感。
醒世歌在最後還提到了生死問題,人在面對生死問題時,一切世間往事,過如雲烟,利害得失,在死神面前顯得十分渺茫。正如賈伯斯在他的“病床上的感悟”中所說出的:“此刻,在病床上,我頻繁的回憶起我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己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正是: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留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壽夭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賈伯斯是當代科技界、企業界的巨人,但在死神面前,卻顯得暗淡無光,不足為道,這是人的悲哀,也是人生最大的無奈。生死問題確實是人生最重大的問題,只是人在面對病痛或死亡時,才會深刻的體會到人生的渺茫。正如莊子所說的,“人一受其形,莫亡以待盡”,人生下來,沒有不等死的,生前死後的世界,對人而言,是個未知的世界,是宗教層次的問題。生死事大,了生脫死是人的最大願望,而了生脫死的道理與方法,也是人生最值得去深入探究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