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鍊金術(三)───把心開向幸福美好

    我自己也常學著思考、轉念,譬如:傳統的觀念要我們忍,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忍,人人都有自主的意識。無論如何,在這多元化的社會,對於人的不同的想法,我們都需要尊重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68期2021年08月

佛法與現實之間
生命的鍊金術(三)───把心開向幸福美好

 

訪談者/若磐、若勍法師、林見祥與員工、施崇德居士、王定一校長、朱老師夫婦(朱明貴與周錦娥),下午還有尤醫師夫婦(尤善初與黃愛和)地點:花蓮壽豐

 

花蓮訪談之三,我們繼續與尤醫師賢伉儷話家常:       

 

▲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天花蓮壽豐的天氣清爽,午間林主任帶大家到一間素食餐店用餐。店裡放置著熱煙裊裊的飯粥、湯餚,各種營養可口的菜蔬,令人食指大動。大家以碗就口吞著熱呼呼的飯菜,暖意順著食道緩緩而下,瞬間溫暖了整個胃腸。下午安排與尤醫師夫婦對談,因為下午一點半尤醫師須看診,為把握時間故,遂與他們先活絡一下感情,在餐桌前聊將起來。尤醫師很博學、健談、充滿智慧,他的幽默、親切更有得說呢!當我招呼他的另一半為「醫生娘」時,他隨即拋出一個腦筋急轉彎:「如果醫生的太太叫『醫生娘』,那醫生的媽媽叫什麼?」當下可難倒我了,就像剛才吃的那道「海帶結」,我得用舌頭、味蕾將兩個「娘」解開。

 

與尤醫師初次見面就充滿笑點,也因他起頭興起「語文遊戲」破冰,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連站在餐館門口等車時,(目的地是尤醫師附近的診所),他又展開幽默風趣的文字接龍,因為他是牙醫,就以「ㄔˇ(三聲)」和「一ㄚ(二聲)」的造詞、造句,彰顯了中國文字的豐富多元及活潑性,舉凡:

「不齒」、「何足掛齒」、「修恥(齒)」、「一望無涯(牙)」、「海角天涯(添牙)」、「學海無涯(牙)」....等等,別有意味的說法,趣味十足。尤夫人說他喜歡國文,從小熟背經典與許多古典詩詞,言談間感覺他的純真、質樸,彷彿內心還住著一個文藝青年。

 

到了他的牙醫診所,訪談於焉開始,臉上展開微笑,聆聽彼此的故事,直抒人生與佛法,這算不算一幀熱騰、精采的風景?

 

▲心目中的善知識

尤醫師十分敬重白雲老禪師,覺得像白雲老禪師、聖嚴法師這些從大陸過來的法師,在兵荒馬亂中培養出非凡的實力,而他喜歡有實力的人,自從看了林主任給他的一些老禪師的著作,覺得老禪師真的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平常他的床頭櫃上就擺著多本老禪師的書,像《禪行者》、《菩薩的成就》,這些書已經成為他的精神食糧,他尤其喜歡那本《雲水悠悠》,而他覺得老禪師的法語,譬如「自己快樂,也不要讓別人不快樂。」著實體現出生命的饒益價值,流露著磅礴的生命力。

 

尤醫師說他家從小信道教,父親從大陸來台,過年過節都會祭祖;母親是新竹閩南人,會拿香,燒紙錢,他那時年輕,哪知什麼是信仰?只知道每逢節慶,廟公或是里長都會沿戶收錢,說是要演布袋戲酬神,熱鬧一場,誰也不知所為何來?奇的是,他喜歡寺廟清靜、莊嚴的氣氛。有一天朋友邀他去花蓮的月光寺抄經,上千人抄經,一片安靜,偌大的空間只聽到筆與紙摩娑,發出「沙沙沙」的聲音,有一股攝受力。講著講著,突然的想到佛教之盛事──迎「佛牙」,他問法師們怎樣看待這件事?

 

磐師父表示:千佛山菩提寺也迎過佛陀舍利,那是給大家增加信心,希望「信佛、學佛,可以成佛」,有修有證,意義在於對佛陀修養的一份尊敬,也是激勵大家的道心。那時做了四人的抬轎,佛舍利就放在轎子中,從山下的韋馱殿迎到華藏殿內,我們就用這份恭敬心迎接它,所以不論是供花、供果,只要是佛陀的事物都要抱持一份恭敬心。

 

勍師父說:以恭敬心迎佛牙,是景仰佛陀的成就,並學習佛陀的修行精神,不是只來湊熱鬧參加而已。就像鳩摩羅什(西元344~413或350~409),他是新疆一帶的人,是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後秦姚興禮為國師,認為他聰明超凡,不希望他沒有後代,遂以十美女逼令受之。有所謂「羅什吞針」的公案:羅什的八百學生,覺得法師住在逍遙園,天天與美女在一起,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羅什於是召集眾僧,示以一滿缽的針說:「你們若能與我同樣,將一缽銀針吞入腹中,我就同意你們娶妻蓄室。否則絕不可學我的樣子!」說罷,竟將一缽銀針吃到了肚裡。諸僧見羅什有此異能,皆不敢效仿,罷卻了娶妻之念。

 

他所翻譯的佛經也流傳後世,弘通永遠,羅什在臨終時發誓:「如我翻譯的經典沒有錯謬的話,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所以火化後「薪滅形碎,唯舌不滅。」

 

▲與就診者的互動

讓人不免好奇──病人來診所,尤醫師會跟他們聊什麼?尤其就診者形形色色。尤醫師說:「如果是學佛的阿婆,我會用『阿彌陀佛』打招呼;而往往對小朋友來講,磨牙機冷冷如怪獸,叫他們胸口噗通噗通的,在夾子、鑷子侍候之下很不舒服,有的會噘嘴哭罵:『醫生!我討厭你!』我就哄說:『好啦!好啦!對不起啦!』」

 

這樣的醫生真是體貼入心,也許小朋友長大後,猛想起這位牙醫,那鮮活的形象早已烙印於心。尤醫師一提及牙齒,就成了一個最好的「說書人」,連平常的人事波瀾,只要他一經手就充滿詼諧感,所有的發生都能變得更深邃與了然。

 

「我現在只看老顧客,因為牙齒做下去就須維護,有的患者問『假牙能保障多久?』我說這要看你清潔維護的程度,我也不能保證你的假牙能撐多久!目前牙醫有老中青,有時想法不同,年青的醫生較商業化,但非常專業。現代科技日益進步,牙齒有毛病可拔除也可保留,但是『保留與治療』費時又費心,所以大多認為全部拔掉或植牙更省事!我算是保守派,觀念不這麼激進。

 

我們人有十二對神經,第五對是連結頭部,最粗最痛的,我就是要解決人家的痛,讓人能夠重享美味。每天修牙當修行,日深月久被磨得更有耐心,也更細心了。反而是病人沒耐心,尤其現在人性急,越快越好,這是他們對醫師的要求。」

 

還有,尤醫師曾經出外應酬,新友問道:「你做什麼工作?」他回答:「做進出口的生意。」時間一久,當他瞭解尤醫生的背景與生活後就說:「尤醫師!你說謊!」 「我沒說謊呀!牙醫就是『進出口』的生意。」

 

進出口生意這是打趣的話,不直接說破,見招拆招,也是細節人情的婉轉風趣。所以,什麼是工作?能輕鬆自在的面對問題,在反覆枯躁的工作中,從另一個角度去玩味人生,這就是他──以牙醫形塑人生之影。

 

▲什麼是生活?

尤醫生給人的印象沉穩自律,另一半「愛和」居士呢?婚後她為了相夫教子,善盡家庭的責任,毅然的辭了教職。在他們看來,什麼是生活?不外「工作之必要、健康快樂之必要、修行之必要、散步之必要......」

 

關於如何修身養性,愛和居士覺得要先做好一個人,「但是往往從別人,從他者才認知到自己『怎麼樣?』所以不斷的突破、不斷的調適自己,就稱之為『修鍊』。自從參加佛學共修後越覺歡喜,尤其林主任很隨緣,尊重大家自由出席,慢慢的佛法融入了生活的節奏。」在生活上愛和居士遂有更好的扮演,譬如以前助理小姐請假,她就是當日的助理了,也是尤醫師的頭痛時間。因為當助理會罵醫師的只有她,她就像軍師一樣,所謂「醫師的娘」,因為尤醫師是上校退伍,人家就打趣的說:「尤醫師都聽妳的,妳高一層,那妳是將軍呢!」

 

她笑說:「我的優點就是他的缺點,學佛後我變得比較慈悲不會罵他了,還希望他多看老和尚的書,如果他改變了就是我受益。這些年他真的改變很多,現在有爭執,他都忍著不講話,之後再慢慢調整自己,真是一個有風度的謙謙君子。一般人年輕時難免心浮氣躁,有了年紀經歷增廣會呈現不一樣的修養,尤其學佛後比較會為對方著想。我自己也常學著思考、轉念,譬如:傳統的觀念要我們忍,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忍,人人都有自主的意識。無論如何,在這多元化的社會,對於人的不同的想法,我們都需要尊重,就像林大哥有他的修養,他不勉強我們一定要參加共修,隨意、隨緣,別人的意見能接受就接受。」

 

他們夫婦倆注重心靈的調養,不重美食,至今已在花蓮住五十年了,就以平常心過生活,週一至週五會依固定的生活作息,深入簡出,假日就解放,去賞鳥或與林主任等人無所不談,生活過得頗愜意!而愛和居士認為生活也可以過得像詩,簡單、純粹卻美好。彷彿受著晚風的吸引,每次佛法共修後尤醫師會幫她整理思緒。倆人幾乎每天在農校校園走四公里,邊走邊談白天的事,如果要吵架就在那裡吵開來,其實算是一種溝通啦。下雨照樣走!細雨中,青草仍然款擺起舞,很詩情畫意!日子流淌著,而她真喜歡現在的生活。所以,晚餐後到農校散步的時光,已成例行的習慣,某次農校的保全看尤醫師單獨在散步,就問「太太呢?怎麼您一個人?」尤醫師說太太這幾天不在,去美國看孫了;保全先生還直誇「夫人是位賢妻良母呢!」卻也不得不感嘆歲月匆匆,一轉眼都已是快屆七十歲的阿公阿嬤了。

 

最後一提,尤醫師與林主任同是賞鳥協會的,用觀景器,拍攝到鳥就很開心,慢慢多識鳥名,在腳步輕移下,和風悅鳥,一邊吸著芬多精,一邊跟自己內心對話。尤醫師覺得我們應該愛惜自然山林,鳥多可愛喜樂!可是偏有人愛捕食。這麼多鳥類中,他喜歡花蓮的縣鳥「朱鸝」,牠們很有靈性,有時看國外自然動態的紀錄片,感覺非常生動有趣。林主任家周邊的環境自然幽靜,在那裡有多種鳥類棲息、盤旋,飛翔自在,我們喜歡到那兒藉著共修或讀書會,得以復甦更浩瀚的自己。

 

周老師說:「我覺得我們共修的成員都越來越有修養,與會的人都很優質,相對的我們也會變好,大家肯學習,那是一種善循環,不斷拉著我們往前走!」

 

▲結語:

這次花蓮行,難得與尤醫師夫婦對談,一同分享美味午餐,真是美好與珍貴的緣份,彷彿一聲一謦中都映顯世間的靜好與美善。是以。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即是有緣!平常心即是道,我們也聊花蓮、聊人生、聊天氣與生活,太多可以聊的,這短暫的生命交會,就在他們的從容、質樸、真誠、機智、幽默裡,連天地與心靈也變得更寬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