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70期2021年10月
此其中,涉及知識經驗的多少,於事理的觀察分析,所顯現智慧的饒益性,其差別解決定價值,非止於現象而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白雲老禪師
經 文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世界、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又第二人於一念頃,能過前人阿僧祇劫、所過世界,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過諸世界;是諸世界,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
釋 疑
一念頃:梵語剎那,意謂「念」之一生滅現象;喻時數之極速,若以分秒計算,一秒如一彈指間,一彈指頃,約三十六剎那。
邊際:譬喻虛空,張目所及,無邊無際,乃言世間人之眼能;此說在闡述發心之功德,無有止境,關係眾生善根之深淺。
經 文
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往爾所世界、得了知故,發菩提心。為了知十方世界故,發菩提心。所謂欲了知妙世界,即是粗世界,粗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狹世界,即是廣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說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說世界。穢世界,即是淨世界,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別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體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無體性。欲以一念心,盡知一切廣大世界、而無障礙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釋 疑
即是:具等同之義。如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當知一與一萬,一是基數,萬是累數;知其一,即知十、百、千、萬,以及億、兆等,說大小、粗妙、廣狹、仰覆、穢淨等,亦復如是。
體性:物之實體,各有不變之性質;譬如地、水、火、風,各別硬、濕、暖、動之性質差異;又如眾生根性,於業作之善惡性,各有差異。
經 文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劫數,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數;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
釋 疑
成壞劫數:劫波,梵語中之意義,於時節分別,有年月日時等。於因果作受,乃一作因、一受果。於現象言,有生滅,有成壞,有始終等,是謂之劫數。
經 文
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成壞劫數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劫盡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知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有佛劫與無佛劫平等,無佛劫與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說佛,不可說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與無量劫平等,無量劫與有量劫平等。有盡劫與無盡劫平等,無盡劫與有盡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於一念中,盡知前際後際,及現在一切世界成壞劫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發心、大誓莊嚴,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釋 疑
劫、說分別時節,以年月日不能計算的時數;短時,約言一剎那。中時,約言一生世。長時,約言阿僧祇。
劫中分別時節,通常有二途:一者說日、月、年之數,謂之時。二者說成壞生滅之相,謂之劫。依此二說,可見分別時節,涉及因緣法則者是時,涉及因果關係者是劫。
經 文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諸解差別;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解、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知一切差別解無邊故,一眾生解、無數眾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說差別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眾生海、各各差別解、盡無餘故。欲悉知過現未來、善不善種種無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來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無上解、有餘解、無餘解、等解、不等解差別故。欲悉知有依解、無依解、共解、不共解、有邊解、無邊解、差別解、無差別解、善解、不善解、世間解、出世間解差別故。欲於一切妙解、大解、無量解、正位解中,得如來解脫、無障礙智故。欲以無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眾生界,一一眾生淨解、染解、廣解、略解、細解、粗解、盡無餘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別解、自然解、隨因所起解、隨緣所起解、一切解、網悉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釋 疑
解:於原意中有二義。一者知解,於知識經驗中所發現的。二者見解,於見聞中加諸自我意識所理解的。前者入於理與事的境地,後者偏理的剖析。
因此,經中有差別解的說法,如何是差別解的究竟?基於前文說平等,惟恐偏著,而忽略了「解」有廣狹深淺;復於各各關係「業」與「道」根機不同,其作持因、當然果的里程,必然有差別故。
差別解,所謂同類相殊、及異類相殊,自然差別解,是必須覺知的;譬如人與人不同,人與事各異,所得知解之理說差異。此其中,涉及知識經驗的多少,於事理的觀察分析,所顯現智慧的饒益性,其差別解決定價值,非止於現象而已。(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