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22期 2008年 1、2月刊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布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
問:「云何過去無量劫?」
答:「劫有過去、未來、現在等三世之別;過去名莊嚴劫,未來名星宿劫,現在名賢善劫。劫之計算基準,以成、住、壞、空為一劫波;如色法、形成為成劫,住相為住劫,變壞為壞劫,有空為空劫;唯成、住、壞、空四之劫時不定,故有無量數之說。」
「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捨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王聞仙言,歡喜踊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採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床座,身心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問:「為求大乘,當行如是願麼?」
答:「大乘妙法,可解脫生死,遠離三界六道輪迴之苦;發願供養,如世尊過去、現在無量劫中,心無悔倦;誠乃吾輩佛子,不僅歡喜讚歎,更應真情效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偈 曰:
我念過去劫 為求大法故 雖作世國王 不貪五欲樂
椎鐘告四方 誰有大法者 若為我解說 身當為奴僕
時有阿私仙 來白於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間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 吾當為汝說 時王聞仙言 心生大喜悅
即便隨仙人 供給於所須 採薪及果蓏 隨時恭敬與
情存妙法故 身心無懈倦 普為諸眾生 勤求於大法
亦不為己身 及以五欲樂 故為大國王 勤求獲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為汝說
釋 義:
世尊過去世作國王時,為求大法,淡於財、色、名、食、睡的貪欲;宣告四方,不論何人,但能為之解說大法者,情願捨身為奴僕。是時,適有仙人名無比端正(阿私陀)白於國王:言彼有微妙大法,若願修習者,當為演說;國王聞言歡喜,隨即依止阿私仙,提供一切所需,隨時聽奉使喚;為求無上妙法,心身從不倦怠,更為普利眾生,令使修習大法,以及令法久住,故作如是願行。
(註:阿私陀仙人有二、一者過去劫為世尊作國王時,說法華者。一者世尊降生淨飯王為悉達多太子時,相言:若在家,二十九歲當為轉輪王。若出家,當成就一切種智,廣濟天人。)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問:「云何紫磨金色?」
答:「紫,言色。磨、去垢濁。黃金中,紫磨金具多種色。孔融論聖人優劣云:金之精者,為紫磨,猶人中之聖也!」
問:「云何十力?」
答:「即如來之十種智力。」
問:「云何四無所畏?」
答:「無所畏者,乃謂化他之心,無所畏怯也。佛與菩薩,各具不同。如來四無所畏:言一切智、漏盡、說障道、說盡苦道等皆無怖畏之心。菩薩四無所畏:言總持不忘、盡知法藥、善能問答、能斷物疑等說法無所畏怯。」
問:「云何四攝法?」
答:「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受之法,導引眾生皈依佛道。」
問:「云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
答:「是十八種不共之法,非二乘菩薩之所共有,唯限佛位,故謂不共。曰: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已捨、欲(願度眾)無減、精進無減、念(無退轉)無減、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三業造作、隨智慧而行)、智慧知過去世無礙、智慧知未來世無礙、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問:「提婆達多何許人?」
答:「斛飯王之子,阿難之兄,世尊之從弟;出家後,學神通,得具三十相,誦六萬法藏;可惜耽著利養,造三逆罪,墮於地獄。」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恒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問:「云何無生忍?」
答:「於法而言,諸法實相,無生無礙,信受不退;沙界佛子,真智安住,於業則不作不起,出入真如法界,隨順自在,是得無生忍,或稱無生法忍菩薩,名阿鞞跋致(不退轉),已達七地以上菩薩之位。」
「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議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問:「云何般涅槃?」
答:「般者、進入義。涅槃者、寂滅義。即是所作已辦,入寂滅地。」
問:「云何不可思議?」
答:「於事奇幻,於理微妙,非平常人之心思可以言議者。」
註釋:
復次,不可思議於阿含(增一)經中謂:
四不可思議事,非小乘行人所能知。何等為四?曰:世界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龍不可思議。佛土境界不可思議。
復次,摩訶衍諸經中說,有五不可思議事。一者眾生數量。二者業力實況。三者龍之威力。四者禪定境界。五者佛陀智覺殊勝。
(註:龍與蛇,於梵語中所說:龍者、那伽,八部眾之一,有神力。蛇者、薩跛,腹行無足之長蟲,多具毒性。蛇龍有別,切勿以訛傳訛;蓋龍為八部眾之屬,皆非人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