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採訪 遠方的雲

    一般人總是在問題中找答案,可是答案會一直變化!問題紛呈繁複,有多元的面向,所以「佛法講求不定法」,目前呈現的只是暫時的因緣,必須時時觀照自己,依著佛陀的道理方法去「信解行證」。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77期2022年6月

人物採訪 遠方的雲
受訪/徐紹嘉
採訪/編輯組

 

1、親近千佛山的因緣

當我問起徐居士是怎樣親近千佛山的?他開始回溯依止白雲老和尚學佛的因緣:

 

我住台北政大附近,喜歡貓空山上清新的空氣,陽光和煦時山上的光影很美,一有空我就上山舒放身心。剛好那兒有一個道場,有一次走進精舍跟裡面的蓮淨師父話家常,之後偶而就去那兒幫忙。經常大殿在做法會,我在外面清洗庭園,沐於陽光與一片栽植中。某日淨師父說:「阿嘉!你有空可以去台北講堂做義工!」由於這一線緣牽,我才有機會親近千佛山,去台北講堂與新籌建的白雲禪寺做義工,也開始看千佛山資訊網老和尚的弘法節目,其中與《圓覺經》最相應,對我的啓發最大。

 

老和尚說:來寺院當義工不要挑工作,什麼事都可以做,也不要執著有多少功德。這讓我體認到伽藍道場需要四眾弟子的護持,來寺當義工就是一種修行,熏習佛法,好好的維護身口意,把人做好才有成佛的本錢!說來,我是老和尚走的那一年才進千佛山的,所以從未見過老和尚,可是在夢中蒙受老和尚的教化,出現了幾個頗富深意的夢,教示靜觀的道理,而修行不就是要好好的把握當下,把佛法體現在現實生活中?!

 

2、與家人的互動

能說說你成長的心路歷程,以及和家人的互動嗎?

 

我老菩薩是苗栗人,在桃園平鎮成家,後又遷居台北,直到我五、六歲再搬回平鎮,所以我是在傳統的客家環境長大的。本身喜歡苗栗老家的玉清宮,那裡的氛圍沈靜,宮裡供奉的是關聖帝君,偶回苗栗我都會去那邊走走。國中畢業後就來台北讀書與就業,大專就讀淡水新埔工專。認真想想,我的人生之路不乏風雨陰晴的變化,有時難題突至,有時危機恰好是一個轉機,人生的閱歷漸豐,滋味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起先,是同修親近藏傳佛教,每逢仁波切要來,她會叫我陪同過去幫忙。仁波切有一間小精舍,若要畫唐卡我也會跟著塗塗抹抹。漸漸的,繪畫的潛力似受激發,仁波切看了我的畫笑說:「阿嘉!你是一位被忽視的畫家,你看!牆壁上的都是要畫的!」我凝視著牆上的照片,雖然其他的師兄弟也都被叫過去畫,可是看得出來他喜歡我畫的,他說我畫得比較像。

 

同修說:「你為什麼不顯密雙修呢?」意思是要我跟著她修,可是我知道自己要什麼,我跟千佛山比較相應,修行的路不同,但是維持一個家的和諧與穩定也是必要的!有時她修她的法,我會在旁邊陪著,仁波切那裡的師兄弟我都很熟。

 

我有一雙兒女,女兒是老大,兒子最小,兩個讀書的態度南轅北轍,個性也頗不同。女兒自動自發,推一下自己就會前進,兒子就不一樣了!大學階段他是我們的挑戰,有一度還陷入黑暗期。可是我尊重他的個性發展,讀高中時他還跟同學說:「我是全校最快樂的高中生!」因為自由的過著縹緲的雲端生活,我倒不怎麼管他上網玩電動的事,同修常嘀咕著:「好歹你也管管你兒子吧!」可是孩子正值叛逆期,講什麼都沒有用,他自己還發聲:「你們要講的我都知道,可是我現在就是做不到!」

 

這問題很難有答案,親子間棘手的問題能順意化解嗎?顯然他根本不願受一般的框架所侷,彷彿他有他生命成長的想法,偶而還會丟幾句含哲理的話,究竟是怎樣的小孩啊?我只能鼓勵他,適時的給予他指點與打氣。後來他跟老外一起組隊玩電動,常常談笑自如,一段時間連國外的脫口秀也聽得懂。這才體認到環境才是他最好的老師!此後他像快馬飛奔,利用各種管道充實自己,並接受外國文化的熏陶,終於能夠展翅飛翔;這是他的福報與生命的韌性!最終能找到理想的發展,目前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3、做義工

長期在台北講堂、白雲禪寺做義工,處處都有你細心、耐心與機智的揮灑,你怎樣配合師父,做好「人事物與整體環境的協調」,使之順暢、和諧?當義工意味著你怎樣的生命與生活的價值?你如何參與其中?

 

我從小勤於家事,因為是老大,母親總喜歡找我做事,舉凡清掃、洗碗、修繕...慢慢的汲取經驗,所以這些對我來說不是難事。尤其廚房的排油煙機最難處理,可是母親知道我能的!我總是細細的拆下、慢慢的洗滌,洗到最後老爸會說:「好了!這樣就可以了,已經很乾淨了!」還有浴室的頭髮、毛屑、污垢,我都會把它清理得乾乾淨淨,讓母親歡喜。

 

偶而我也在藏傳佛教道場當義工,有一次我跟仁波切說:「我要換裝新的化妝鏡哦!」仁波切說:「我正想要不要換新的化妝鏡,你就裝吧!」他很高興。我做事的態度不慍不火,他曾經跟人說:「地板那麼小一塊,阿嘉可以蹲在那邊兩個半小時。我還問他『你蹲在那邊幹什麼?』他說要把所有的垃圾全清乾淨,包括油漆、水泥遺痕,拿磋刀一塊一塊凸。」所以當義工也要對整個環境有足夠的敏感度,才能維修得令人適然悅目。講到這裡,要感謝同修願意讓我來這裡當義工,我倆互相提勉,互為彼此的護法。

 

做義工要有這樣的胸懷──懂得放下“自我”,不能抱怨為什麼別人在一邊涼著,都是我在做?做義工必須內發為日常固定的習慣,無所謂喜歡不喜歡,而且正當在做事時,人家還拋下閒話,如何安然以對?也不能跟他計較,只能檢討自己,任隨「說者自說,聞者自聞」,不妨灑脫一點!所有緣境讓我磨出更多獨立面對問題的韌性。做義工絕不是純勞力者,實質上它是一種修行,人事問題如「明鏡」可照見自心。佛典中有一個故事:「掃地、掃地,掃心地」,落葉紛紛就像心地的污垢,是生活與內心的微塵,學佛相應佛陀的道理,不斷提昇自我,能「日日新又日新」。

 

義工有兩種:一種是人家分配什麼工作你就去做。另一種是主動找事情來做,而我會迎向富挑戰性的工作,或者沒有人願意做的,一旦面臨挫折與考驗,就憶念佛菩薩的智慧與修養,當做一種考驗與學習,不斷的培養待人處事的智慧與圓融。

 

在種種工作中,要屬修屋頂、魚池、洗青苔,關於機械設備方面的問題最難了!我會細心去研究,跟師父一起討論,找出對應之策。說來,清洗大寮的油煙機也是一門大學問,不鏽鋼材質的擋煙板,如果用不當的用具刷洗,就會留下礙眼的刮痕。想到白雲禪寺是個新的禪寺,環境設備那麼好,用妥當的方法來加以維護,東西可以用得更長久。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後來我也揣摩科技機器產品,發現用機器產品洗刷不鏽鋼材質面板,油煙機變得更柔順淨滑,運轉起來更輕巧了。

 

4、老和尚的教化

每個人對信仰與生命的價值意義不同,從小處可見其端倪,想請問你學佛的心路歷程?

 

七、八歲時我就一直在探討自己:人究竟為什麼要來世界?生命的來處與終點為何?常似尋獲答案復又迷惑。有一次做了一個夢,至今記憶猶深,也許是我生命的啟蒙之旅。夢中經過一個山洞,不知彼端是生命的盡頭還是另個陌生的國度?等穿過山洞,竟然是一個美好、光明的世界,內心乍現喜樂!

 

剛說過,老和尚圓寂那一年我才進千佛山的,卻在夢裡見他七、八回,是頗富教化意味的夢,彷彿久遠以前他就是我所尊敬的師長。有一幕最深刻,像連續劇般,一連兩天夢見老和尚在講課,我聽得似懂非懂,那意涵很深的禪意,含藏著一股力量,深深觸動著我!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不同的心境對應?我是這樣認為啦,多聞法,不斷的熏習就對了!老和尚針對經典做「獨到的解析」,當我感到世間喧囂、心神煩躁,佛法總會帶來沉澱與滋潤,平常聽聞的法語,片言隻句就會湧現胸臆,所以我每天都會看千佛山的「紅塵甘露」。

 

一般人總是在問題中找答案,可是答案會一直變化!問題紛呈繁複,有多元的面向,所以「佛法講求不定法」,目前呈現的只是暫時的因緣,必須時時觀照自己,依著佛陀的道理方法去「信解行證」。老和尚解析「漸修頓悟」的法義,教我們穿透問題的核心,培養一針見血,掌握事物的核心的犀利,這些法要在當義工時都應用得上。尤其新的道場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有時一個問題要琢磨好久(這過程我視為我的“漸修”)。最後,豁然開朗,只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突破了(這就是我的“頓悟”),隨後想更瞭解法義,就讀了老和尚的《漸修與頓悟》DVD來看。

 

5、物歸原主.與異國人士的另種邂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知你可有出國特殊的體驗?

 

經你這麼一問,那些出國旅行的吉光片羽,包括與異國人士的機緣巧合,皆含藏著故事的奔驣,每個足跡都已成為我生命的印記。記得一次在荷蘭悠遊,背著背包騎著脚踏車,行經漂亮的草地,豔黃小花在綠海裡爆了一叢又一叢,頗吸睛的。騎了一陣子忽然發現背包不見了,原來剛才在休息站把背包卸下,等要出發時「啪」的一聲匆匆而起,騎了二、三十分鐘才發現背包不在。那時已騎在荷蘭北部的一個海岸的脚踏車道,心裡很急,因為所有的護照證件都在裡面,而荷蘭當地警察是不受理這些事情的,只告知「拾物者與遺物者自己約見解決」,結果撿到我背包的是一對老夫婦,我們約好在某一個港口碰面,東西就完璧歸趙了。照荷蘭當地的習慣,你要付對方一點車馬費,多少都沒關係,人家也是開好幾百公里過來的,我一再道謝也感恩有緣結下這一面之緣。

 

另一次發生在日本的火車站,相機也是失而復得,感覺兩三次東西怎麼掉都會重拾,真是微妙!記得一次在阿拉斯加時,換我撿到一支手機,就用回撥的方式找到失主,電話一問才知是一個十多歲的年輕人掉的,他說已回到猶他州了,我們就把手機郵寄給他。由於自己從不佔他物,對人也不欺,每逢掉東西都有善心人送還,這麼說來果報真是不可思議!

 

6、樂於行善.對人的關懷

看你常懷善心,對佛家講的「慈悲」你有什麼心得與感悟?

 

從小就很想做公益救濟,對陌生人總存一份善心,願意伸出善意之手,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天生是牡羊座,看到不公不義的事情也會跳出來相助,記得一次讀書時打工,下雨騎著摩托車,目睹一個人騎脚踏車,被摩托車撞倒,我連忙把傷者送醫,警察說:「弟弟!你先回家,最好不要在這裡,等一下家屬來了會以為是你把他撞倒的。」後來傷者醒過來說:「撞倒我的人已經跑了,是這位好心人把我送到醫院的。」他這麼說令我感動。

 

我常碰到需要幫助的人,就像在泰國清邁古城中遊繞,突然兩位外國女孩向我問路,她們來自德國,剛下飛機等著去民宿,不知怎麼走就拿地圖出來看。我看完地圖後說:「ok,我知道這個地方,因為路有點迂曲,我帶妳們去好了!」兩位女孩很高興,能在異國遇到暖心人士,直說幸運,沒想到快中午的時候,又碰到一個印度人向我問路,真奇怪!一天之內竟然碰到兩個問路的人,有點不尋常!

 

想到淡水新埔工專的一位老師,臨終的前幾年都是我們這幾位學生照顧他的。他是青年才俊,曾在外商公司做資訊長,上課時很幽默、帥氣,是外聘的老師,臨老竟得帕金森氏症,太太不在身邊,孩子就把他送到安養院。我們四、五個同學沒事都會去探望他,一段時間帶他出來透透氣,大家輪流開車載送。唯恐他平常沒吃好,我們會點幾盤菜讓他食用,他吃得很高興,舉箸喝湯時也會凝視著我們,彷彿說「你們的細心溫暖我感受到了,謝謝你們!」

 

有時帶著他散步壓馬路,有時我們坐在紅磚道上的長椅,看著人來人往,內心很平靜,彷彿時光已停格在那年的校園。某一刻我還看到他臉上露出淺淺的笑容;按理,得了帕金森氏症是沒法講話的,但是他「伊伊啞啞」的,努力擠出幾句話兜我們樂,我們也瞪大眼睛認真的聽,某一刻也會感受到他生而為人,精神被困在身體裡的痛苦,所幸美好的記憶不斷指向內心更深之處,他記得我們。

 

7、護生之德.對動物的溫柔回眸

以前就跟阿嘉聊過,此時我想像了一個場景,奇妙得像一個夢境:

「在某一個蝴蝶園,蝴蝶翩翩飛翔,左右飄舞好不自在!就像一個個無拘無束的小精靈,然後阿嘉走進了這個蝴蝶園。。。。。」

於是問道:「我發現你有一份慈悲心,這正是行菩薩道最基本的條件,除了對有困難的人伸出援手,你願說說與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嗎?」

 

阿嘉津津樂道著那些淺淺深深的記憶:我有太多出國的體驗了!有一次在菲律賓的蝴蝶園,蝴蝶想親近你就會飛到你的鼻子,想停多久就多久,我還閉目感受與牠的交流與觸動。另一次搭義大利的遊覽車,休息十餘分鐘後再上車,發現有一隻蝴蝶在車上飛旋,繞了幾圈就停靠在我位子的窗邊,我無法充耳不聞,閉目不視,就細聲的說:「嗨!你要不要乖乖站在我的手上,等車子一停我就送你下車,你是自由的!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我不懂蝴蝶的語言,只是想表達一份關愛。下一站我就趕忙放牠飛翔,這算是一次特別的經驗。

 

還有,一次是在紐西蘭農場賞馬,一隻巨大的馬被綁得煩燥不安,我輕輕摸著牠:「我知道你很無聊,都沒有人給你『秀秀』(疼惜),你要不要靠過來讓我來疼惜你?牠馬上搖著尾巴把臉貼過來,路過的人都很好奇:「這是你的馬嗎?好可愛哦!」後來我發現自己很容易跟動物建立一份信任,生命含藏著光輝,學佛了體認到「眾生皆有佛性」,祈願有情眾生不斷提昇自己,顯現珍貴的佛性。

 

老和尚的《禪的語絲 》有說:「愛,於衷心感受,雖不能如佛如菩薩,做到無緣慈,大體同悲;卻祇少可以先從家人做起,次而逐漸擴大,以至眾生平等。」(二五四則)

 

結語:

生命像流水從源頭朝向未來,隨著不同的人與事,不同的時空奔馳著。今與徐紹嘉居士一席談,聽他細數生命的故事,彷彿盈滿佛法帶來的滋潤與光明。他以慈心尊重身邊的生命有情,以智慧面對繁瑣的人事緣境,大大小小的「覺」就像天上飄浮的雲,處處皆可尋覓道蹤!可是,今日覺了,明天還有遠方的雲,滾滾如浪,多少未知?多少「道」的旅程?生活就像一幅畫,不同的風景成就了他生命的印記,相信他的視野會日愈開闊,他會的!

 

這次難得徐居士回首自身來處的經過,在此願以老和尚的《禪的智慧三》.P77的一段話與之共勉:

「佛境明暗如畫。

覺心先苦後甜。

妙用雨過天晴。

平常心,總在現實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