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若知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88期2023年06月
乘是乘載之意,指一人乘載與乘載多人之別,不是比較之詞,切莫起心分別,誰大誰小,就成了謗佛、謗法、謗僧之念,非正信正念。
佛經研讀 《大乘三聚懺悔經》(中)
/釋若知
舍利弗!以是之故,若善男子及善女人,若欲發住於聲聞乘、辟支佛乘,若住大乘,欲淨業障,應當如是懺悔發露,不應覆藏;於未來世,不應復作。
大乘是指菩薩乘;聲聞只度自己,辟支佛是獨覺,無法饒益他人,所以稱之為小乘;乘是乘載之意,指一人乘載與乘載多人之別,不是比較之詞,切莫起心分別,誰大誰小,就成了謗佛、謗法、謗僧之念,非正信正念。尤其證到阿羅漢、辟支佛都不易,羅漢(阿羅漢的省稱)有應供之德養,如同佛果一樣,已超越生死,入無生境,不再入輪迴,堪受天、人之供養;辟支佛是旁佛,緣覺乘或說獨覺乘,只是自覺,無法覺他,更無法達到覺行圓滿;學大乘菩薩法須了解但不過問之。
教內有云「業不重不生娑婆」,《地藏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要想修行有成,進住聲聞乘、辟支佛乘乃至菩薩乘,就必須先清淨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業作、業識;粗的業是指殺盜淫等之罪,輕的是指微細未明的業識。未來雖未至,也要懺悔:「於未來世,不應復作。」
戒經羯摩有云:「懺悔則安樂,不懺悔罪益深。」
雲公上人特別解釋:「懺是檢討,悔是改過」;一定要改正前非,才完成懺悔的功效。
懺悔通三際――前際、中際、後際,也就是過現未來三個時流;生死如流,生命相通,造作不斷,輪迴不休;要現在懺悔過去所作、現在不再做,現在懺悔現在所做,未來不再作;三際一貫,才能完成清淨的懺悔。――這是理上的認知。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離地獄、畜生、餓鬼、貧賤生者,亦當如是懺悔發露,不應覆藏,於未來世不應復作。
事相的懺悔:犯殺、盜、婬等之罪,受報就是下三道――餓鬼、畜生、地獄;為什麼餓鬼置於畜生前?鬼類眾生我們看不到,所處空間是幽冥界,因為是異度空間,我們因不熟悉而覺怖畏;畜生所處與我們是同度空間,有形象故不覺怪異;但鬼類眾生具有五通,如果有緣,可藉佛法的功德力得到超度,這是鬼道眾生佔優勢之處。在畜生道如果成為人間的寵物,就像人道的「富貴難學佛」一樣,沉淪的機會大,得度的機會渺茫。貧賤生者,指這一期的生命,處於貧賤、卑微、辛苦,遭遇種種不如意,為何如此?就因過去生中未修福、慧故,比方慳貪妒忌、自私自利、愚癡吝嗇等這些封閉自守的負面習性,就會出現在自己的身上,承受自己習染的結果,所以要刳心懺悔――「當如是懺悔發露,不應覆藏,於未來世不應復作。」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生刹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受福樂果;若復欲生四天王處、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梵侍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阿迦尼吒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若欲生彼,同受果報,應當如是懺悔業障,如是發露不應覆藏,後不更作。
《因果經云》:布施得大富,行善得生天上;善行有善報,前期經文已敘,佛陀已透過舍利弗教示學佛者懺悔的重要;要效行「過、現、未來十方三世一切世界所有諸如來之懺悔:懺悔業障、煩惱障、諸眾生障、法障、轉後來世障,懺悔已復懺悔,我今亦復如是,懺悔發露,不敢覆藏,於未來世,更不敢作。還有違背遠離佛法僧處,墮於逼迫苦惱之處,如是等障,今於一切佛世尊前,發露懺悔;願佛世尊當證知我,為最勝者、為最極者;我於彼前,皆悉至心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於未來世更不敢作。
懺悔之後,然後發願以護眾生:
我今於此至心懺悔,我及眾生願皆清淨諸法業障,當淨一切助菩提法,願皆滿足,如是三發於如是願;如過去諸佛如來往昔行如是懺悔業障、若未來世諸佛之懺悔所有現在十方一切世界諸佛業障、如現住在世如來往昔修行亦皆如是懺悔業障,而後方得一切法無障清淨。
是故舍利弗!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亦當如是懺悔發露,淨於業障,後不更作。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當成就無上菩提,一切種智、不可稱智、一切三界最勝妙智,亦應如是懺悔,發露後不更作。
(如是一切所作眾惡,今於一切佛世尊前,發露懺悔;為證明我,與我作眼、與我作智、與我作勝、與我作極,今於一切佛世尊前,至心懺悔發露,不敢覆藏,於未來世更不敢作,而今一切諸佛世尊,已知見我,攝受證明。)
應如是知:如來所說一切諸法從因緣有,或有生滅,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無體,無有業障,無業障處,現作諸行,亦無業障,所以者何?如來常說:一切諸法,空無我所,無有眾生,無有命者,無福伽羅*、無有人者、無摩那婆*,本性空寂;以是義故,一切諸法無有業障。
福伽羅又作福特伽羅,意思是眾生,或叫「數取趣」―數數輪迴六道諸趣的眾生。摩那婆,為外道名,認為人體中有一寸許或芥子許的聖我存在。佛家對「我」的認識是覺悟的、理性的,《圓覺了義經》提到我們是:「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懺悔發願已,業識清淨之後,才會悟到這層諸法空性的道理,無法強求;就像《金剛經》說的:「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若當能入如是等際*,所謂實際、無我之際、無有家際、無漏際者,是則能淨一切法障,而得寂靜。
際,界限、邊際之意,若說修養的實際、無我之際、無漏際者,就是指達到某種境界――如真如實際;無我之際、無有家際是突破我執,「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已達無我、無家的分別意識,雲公上人解:「無不是沒有,是有的突破」;無漏際是指無漏失、缺失的境界,要無漏必須已經無欲,出離三界輪迴;到此地步,就「能淨一切法障,而得寂靜」。
寂靜即是涅槃的境界,聲聞所證是有餘涅槃到無餘涅槃;菩薩有願,不入涅槃,必須如夢幻泡影,行願娑婆;佛所證是究竟涅槃,什麼是究竟涅槃?
《法華經》第十六〈如來壽量品〉云: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如來祕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末(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諸善男子!於意云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不?」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辟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我等住阿惟越致地,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
爾時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以)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宇宙不可思議,佛國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
「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以)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常說法教化,
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
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
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
感恩佛陀的悲願,如此方便示現「如來祕密神通之力」,在娑婆世界教化剛強難化的眾生,令入佛智,共證菩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