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90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卷第二十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白雲老禪師

 

經    文

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此行時,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隨諸方土,有貧乏處,以願力故,往生於彼,豪貴大富,財寶無盡。假使於念念中,有無量無數眾生,詣菩薩所,白言:仁者!我等貧乏,靡所資贍,飢羸困苦,命將不全,惟願慈哀,施我身肉,令我得食,以活其命。爾時菩薩,即便施之,令其歡喜,心得滿足;如是無量百千眾生、而來乞求,菩薩於彼,曾無退怯,但更增長慈悲之心。以是眾生,咸來乞求,菩薩見之,倍復歡喜,作如是念:我得善利,此等眾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求不請,而來教我入佛法中;我今應當如是修學,不違一切眾生之心。又作是念,願我已作現作,當作所有善根;令我未來,於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中,受廣大身;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飢苦眾生,乃至若有一小眾生未得飽足,願不捨命,所割身肉,亦無有盡。以此善根,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大涅槃;願諸眾生,食我肉者,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平等智,具諸佛法,廣作佛事,乃至入於無餘涅槃;若一眾生、心不滿足,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  疑

施願無窮盡,令彼眾生、歡喜滿足;或少數,以至百千眾生,乞求得食,今生不能,來生續願,倍增慈悲心,永不退怯;以能施為善利。菩薩施願,以此善根,願得無上正等覺,證入大涅槃;同時,願諸乞求眾生,受我施者,亦得無上正等覺;若爾不然,彼菩薩亦不得無上正等覺。

 

經    文

菩薩如是利益眾生,而無我想、眾生想、有想、命想、種種想,補伽羅想、人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但觀法界、眾生界,無邊際法、空法、無所有法、無相法、無體法、無處法、無依法、無作法。作是觀時,不見自身,不見施物,不見受者,不見福田;不見業,不見報,不見果,不見大果,不見小果。

釋  疑

菩薩施願,摒除一切想,亦不執著行法;所謂施者、受者、所施物,無相無求,但願一切眾生,悉能滿足。

補伽羅:全名為補特伽羅,意謂人、或眾生。新譯為數取趣,意謂復次往來五趣之人;或畜生、或地獄、或鬼類等之眾生。

摩納婆:全名摩納婆迦,意謂少年、儒童之人,或作長者,亦作淨行者。密教中稱那羅摩那,意謂年少之行法阿闍梨,所謂轉世童佛,或年少法王等,悉皆訛誤。

空法:觀照我空之法,有:有為空與無為空之別。所謂空理究竟,聲聞乘之涅槃境;於菩薩乘為識處定之前,是空法,入不動地。

 

經    文

爾時,菩薩觀去來,今一切眾生、所受之身,尋即壞滅。便作是念:奇哉!眾生愚癡無智,於生死內,受無數身,危脆不停,速歸壞滅;若已壞滅,若今壞滅,若當壞滅,而不能以不堅固身、求堅固身,我當盡學諸佛所學,證一切智,知一切法,為諸眾生說三世平等,隨順寂靜、不壞法性,令其永得安穩快樂。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歡喜行。

釋  疑

堅固身:以心念不變不動,謂之堅固;譬如樹根之深,於物保有原態,是堅固不拔不移之引喻。

不壞法性:於法而言,色身解脫,是智慧之德養,修行而得;於法性說,實相真如,已具色身解脫之功,未入寂滅前,法身成就,證得無生法忍,住地菩薩之等因。即使色身壞滅,入涅槃,法性不壞;譬如宿植德本,成就七地菩薩位。

 

經    文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饒益行?此菩薩護持淨戒,於色、聲、香、味、觸,心無所著,亦為眾生如是宣說;不求威勢,不求種族,不求富饒,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無所著,但堅持淨戒。作如是念:我持淨戒,必當捨離一切纏縛、貪求、熱惱,諸難逼迫,毀謗亂濁,得佛所讚平等正法。佛子!菩薩如是持淨戒時;於一日中,假使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詣菩薩所;一一各將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皆於五欲善行方便,端正姝麗、傾惑人心,執持種種珍玩之具,欲來惑亂菩薩道意。爾時,菩薩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至障礙無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心淨如佛,唯除方便,教化眾生,而不捨於一切智心。

釋  疑

饒益行:利樂眾生之行為。惟此行為,當持淨戒;己不犯於五欲,不為諸色相染。即使惡魔逼迫,天女惑亂;惟道心堅固,心淨如諸佛。

 

經    文

佛子!菩薩不以欲因緣故、惱一眾生,寧捨身命,而終不作惱眾生事。菩薩自得見佛已來,未曾心生一念欲想,何況從事?若或從事,無有是處。爾時,菩薩但作是念:一切眾生,於長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貪著五欲,其心決定耽染沈溺,隨其流轉,不得自在;我今應當令此諸魔、及諸天女,一切眾生住無上戒。住淨戒已,於一切智,心無退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無餘涅槃。

釋  疑

五欲:色、聲、香、味、觸之色塵緣境,是為起人欲心之惑本。何以故?色為見惑。聲為聽惑。香為嗅惑。味為聞惑。觸為感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