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庸看健康之道(續四)

    盡人事而聽天命,能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少了道德上的負擔,就能以較寧靜的心去觀察事態的發展。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99期2024年06月

讀中庸看健康之道(續四)
/詹天賜

 

  正己不求於人、居易以俟命、反求諸其身,是致中和的良方,也是一種修養,正如《孟子》〈盡心篇〉所言: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凡事向內求,則只要有心就有所得,像正己、反思,察覺到自己見解的有限與偏差,樂於學習,就能不斷提昇自己的知見與修養。但外求則不然,要有“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認識,求之有道能使自己心安理得,結果是否有得則並不強求。將得失歸之於天,對人而言,或許是一種無奈,但認命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盡人事而聽天命,能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少了道德上的負擔,就能以較寧靜的心去觀察事態的發展。即使結果不如人意,也可以動心忍性,從而磨練、激盪出更卓越的見解、對策或方法,以因應面臨的困境。也就是說,居易以俟命,能使我們在遇到問題時,不計較得失,坦然面對可能的失敗,以寧靜的心情來反思,從而察覺出更好的觀點與方法,來提自己的知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千佛山結緣已有三十年,“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念起無怨尤”,一直是我的座右銘,它使我在面對種種問題時,能保持較良好的心態。這兩句話與正己反思、居易俟命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應用在五蘊調理上,可使我們在面對種種色塵緣境時,能保持較平和的心態。人在色塵緣境下,不自覺引發情識,產生樂受或苦受,緊接著就會引發相應的想法,這是一種普遍的行為模式。這種色與受、受與想的連動,是下意識的反應行為,人們容易有瞬間的衝動,因此,也就可能會有不良的造作行為出現,使我們很快的完成了惡業的造作。因此,如何在情緒衝動時,及時踩住煞車,在想行之間加上間隔,以保護自己免於造作惡業,這時“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念起無怨尤”,就成了加大想行間隔的一個關鍵。有了緩衝時間,可以使我們靜下來反思,以因應當前的困擾而避免錯誤行為的產生。

 

  由問題分析的角度來看情志反應,在面對色塵緣境 (現況) 時,符合預期 (設定目標) 時能讓人產生樂受,不符合則產生苦受,而能不能及時完成設定的目標,有時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若不能完成,也不必怨天尤人,坦然面對;有機會時,可以經過反思,作必要的調整、因應,再次居易俟命。我在校期間,心理壓力最大的是博士生的國外投稿壓力,直到論文被有條件接受後,主要的壓力才能得到紓解,再經過修改接受後,才算大功告成,而由壓力轉為欣喜。在管理領域,要在博士求學期間,做出一個像樣的研究,被管理類國際二級期刊所接受,是一件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有一位博士生,具有充足的產業分析背景,做的研究原是台灣資訊產業的演進 (註二),我們由系統與環境互動的觀點,先分析全球資訊產業的演進,再分析台灣資訊產業如何在大環境中找出自己發展的機會,並成功的與全球資訊產業做同步的發展。論文初步完成後,將主要的論點整理成期刊論文方式,選了期刊投了出去。不幸的是,他的投稿並不順利,被直接拒絕,於是又選了其它期刊,部份修改了論文內容再投出去,又被拒絕了兩次。每當看到投稿論文的回信,難免失望而情緒低落。這是一個困境,已經下了一些功夫,提出一些具有原創性的想法,可以很貼切的解釋台灣資訊產業的發展,照過去的投稿經驗,其結果是令人期待的,但熱切的期待,換來的卻是多次令人失望的結果。

 

  於是我們開始反思,雖然這篇論文做得還不錯,卻發現研究本身定位不易,要投科管期刊,談的卻是產業發展史,理論依據不夠堅強;要投系統期刊,用的系統觀又太過薄弱。於是這篇論文就成了上不成、低不就的狀態。雖然審查意見裡確實都有一些正面評論,但都建議改投更合適的期刊。經過反思之後,決定重新檢討原有的研究方向,經過多次討論,對研究方向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不斷將研究範圍放大,最後決定不再局限於資訊產業,而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產業的發展,這包含了過去所做的國防產業、汽車產業、半導體產業等,可以說是對過去利用系統觀點對台灣產業研究做一個整合研究。論文修正完成後,選了系統管理期刊投了出去,審查結果是修改後接受,此時心理總算落實了,主要壓力也就解除了。

 

  養生重在養心,如何常保良好的心態,是一個重要而關鍵的課題。《中庸》的致中和,是一個使人常保良好心態的養心方法,而如何致中和,則是另一個關鍵課題。正己不求於人、居易以俟命、反求諸其身等,則是致中和的良方,這與千佛山提倡的“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念起無怨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多讀像《中庸》這樣的經典著作、多思考其中的意涵,並用在工作與日常生活中,可以提升我們的知見與修養,也是個很好的養心之道。

 

 

. 註二:詹天賜, “系統思考與管理教學研究經驗談”,系統思考與管理,

  2018年,第二卷第二期,頁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