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若知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16期 2007年 7月刊
我們再看,在一個家庭裡,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為什麼個性會不一樣?有的個性非常乖巧,或者懂得自動自發,把自己管理得很好,不用父母操心,而有的就一定是要被呵護的。
我們再看,在一個家庭裡,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為什麼個性會不一樣?有的個性非常乖巧,或者懂得自動自發,把自己管理得很好,不用父母操心,而有的就一定是要被呵護的;有的能夠承受父母親對他的愛護,他不會縱容自己的個性,可是有的呢?就禁不起父母給他的愛,他會變得縱容自己,養成一種任性的習慣;為什麼在同一個家庭裡面,同父母所生的子女就有那麼大的習性上的差異呢?透過佛法可以認識!
這都是人無始以來造作所積聚的結果,其自然性就成為了人的一種本性,然後再加上後天的教育生長環境,當然這也關係到他,無始以來自己的造作所形成的因緣法則和因果關係,於是形成了種種的順逆現象,其實這在佛法中都可以道理去解釋它,就是:一切都是自己作自己受。那一切的果報的現象,事實上,都是自己曾經造作的結果。造作的結果呢?它在今生的這一世才會顯現。 比方我們說,兄弟姊妹會投入到這一個家庭,都以這一家的父母為父母,說明了它有某種相同的因緣和因果關係,以及他們自己彼此之間的一個因緣和因果關係。可是相同的因緣、因果關係當中,它還有不同的因素,又有不同的種種的因因果果的複雜的現象;所以即使同為一個家庭的這些子女,它顯現出來的發展以及個人的際遇也會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業作和福報因緣不同。所以佛法就是幫助我們去面對現實的人生,去了解一些道理,幫助我們認識生命中的種種的現象,知道一切現象的產生都是有其來由的。 所以所謂佛法,其實就是幫助我們去探討一連串的為什麼,而在解析這一連串的為什麼之後,讓我們面對未來的生命,知道怎麼樣去掌握。就像剛剛舉的例子:別人對我說不好聽的話,自己會感覺到不舒服,那他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常常忽略了這個問題,而只是在聲色上討生活,針對他講的話,計較執著,然後呢?一味地抗拒,生起煩惱,然後計著對付對方,忘了探討對方為什麼要說這一句話?如果我們掌握住從〝為什麼〞上去著手的話,很可能發現其中深具的因素,而能夠把這個問題化解,如果進一步能夠照到自心,而從當中去轉變的話,那麼這個結就可以化解掉了,也就是對方對你的那種沒有好感的因素,很可能慢慢就可以化解掉。 佛法之饒益性,就是促發我們去發現那些問題,去探討一連串的為什麼,而後能夠進一步去化解一連串的為什麼,於是對於會造成的業,我們就能夠掌握,起碼經過佛法的熏習,我們知道這個業你造作了之後,你將會承受什麼樣的果報。因果律顯示:造善業會得樂果,造惡業會得苦果。這種因果律它肯定的一個現象是:自己造作的必須自己去承受,無人能代替。那麼面對每一個當下,我們該如何呢?自然是當承受樂報時,要知道感恩,不可得意忘形;雖然說,這可能由於以前曾經造作過善業,所以今天才得到這種種如意滿足的樂果,可是還是必須要懷著感恩的心去領受它,去面對它,然後才會更珍惜,精益求精去經營,方不辜負所擁有的。 如果所面對的是不順利的,佛法也有提示,其實佛法說了很多的道理,讓我們自己去面對,去發現問題,進而化解問題。如果我們面對是不順的事,我們該思維到,因曾經造作過不好的,以致今天要承受這苦果,理智調心,那承受這苦果的時候,就應該用懺悔、堅忍心來面對,佛法中叫做忍波羅蜜。這忍波羅蜜,我們不一定要把它狹隘地講成忍辱波羅蜜,其實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順時,也必須要以安忍的精神去面對,這也是一種忍波羅蜜。如果我們明白了,一切的苦境都是自己咎由自取的話,那就唯有用歡喜心去承受。 老禪師提出:〝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的修行要訣,而不是用逃避的方式否定現實,其實業也不是可以逃避得了的,當業報顯現時,就一定要承受,即使逃得了一時,也逃不了一世;佛法的認知是:業是要受報的,受報了你才會清淨。而在佛法裡面,必須建立起認知,相信透過佛菩薩的願力修養,可以增加我們的信心和善念,轉而增福。好比稱唸十九字觀音聖號〝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即可化解苦悶煩憂,這是讓自己跟佛菩薩慈悲喜捨的精神去相應,減輕內心的苦楚,勇敢去承受自己曾經造作的結果;另一方面,還是要自己興起懺悔心,再則可以想到還有比我更苦的人,承受苦難為的是使我們的生命更茁壯,稱唸菩薩,使菩薩的悲願入我心中,讓我能夠安詳,在未來的路上,能夠具足能力去開發未來的前途。 因為生命是恆常的,我們這個色身的有年,只是一個分段生死,或者叫做一期生死,死後呢?它又依業的性質再去輪迴,重的業或者是念力強的,往往都會成為親因,在人死了之後,它會成為一種強大的牽引力,牽引著你去受報輪迴。佛法裡面它是不講斷滅論的,〝人死如燈滅〞是外道的說法,佛法對生命的認識是,它是永恆不息的一種輪迴;也就是當我們迷的時候,我們在業的造作之中,所以就永遠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迴不休。 〝三界〞也叫做〝三有〞,所謂的〝有〞,是依於我們人──自我的執著形成為造作,而成為了〝有〞;它是依於我們根與塵,也就是能與所相應作用而來,本來它是不存在的。比方你看到一條蛇,你不去理會牠,牠走了之後,也就消失了;但是如果你偏偏跟牠過意不去,你去打擾牠,乃至打死牠,這就成了〝有〞了,有什麼?有了造作的行為;有了造作的因,就會有業果;因為蛇牠是有生命的,你打死牠,牠不會善罷甘休。所以塵境非實有,如果自心相應它,執著它為實實在在的有,那就幻化出來我們的自心──透過五蘊的作用而形成〝有〞。所以說〝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無不從心造〞。自心便是如此幻化出來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