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無定法

    佛法,就是幫助我們分辨世間法的相對,瞭解人與事相對的紛擾繁雜,不為紛擾繁雜所迷惑,藉著佛陀的道理方法,精進修養來化解因相對所引發的問題、困擾、煩惱,直到圓滿的覺悟,也就是零缺點,才算是圓具了的佛陀之法。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216期 2007年 7月刊

佛法,就是幫助我們分辨世間法的相對,瞭解人與事相對的紛擾繁雜,不為紛擾繁雜所迷惑,藉著佛陀的道理方法,精進修養來化解因相對所引發的問題、困擾、煩惱,直到圓滿的覺悟,也就是零缺點,才算是圓具了的佛陀之法。

什麼是無定法呢?
佛陀於法的主張,必須具備因與緣的聚合,但不捨其自然性;從法的種子因,配合適宜的助緣,順其自然條件,就有萬事萬物的發生;就像橘子的種籽為第一因,仰賴土地、陽光、空氣、水、人工等許多的助緣,從播種、發芽、成長、茁壯、開花、結果等一連串的生命歷程,完成一個階段的循環現象。所以說,萬法因緣和合而有,自然之性為之增上。

因此,法的認定,在說緣起,不說有的開始,以循環性來說因果現象,就像雞與蛋的關係是一種法的現象,誰也不能肯定其最初是什麼?因為法的最初與最後,只是一種因的組合,果的顯現;如果因如雞蛋,緣如雞母,因緣和合,蛋成雞,雞生蛋,無始以來,循環不息。如果要分別,只能暫取時空,立一個單元,現前的生與滅,一個循環。如此類推,得知過去,比量未來,綜合三世,以至無始。

無始,是說明一切眾生及事理諸法,都是因果循環 無有起始,也就是元始不可得。譬如「雞與蛋」的法則,雞生蛋,蛋生雞,孰前孰後?二者皆因,緣生而成雞或蛋,輪轉變化,無有元始。所以,於事物、於眾生,一切諸法,皆無有始,若有,也只是一個階段的分段現象。佛法說無始,說出了萬法因緣和合的道理,如有開始則必無因,有始即是有最初,有最初便否定了因,故於事物、於眾生,一切世間等法,皆無有始,如今之生,從過去因而有,過去之生,復從過去,如是類推,故說元始不可得。

在佛陀的思想中,法的因緣法則,因果關係,主要在教化眾生如何培育智慧,在面對現前的人與事時,能以現量,或比量,或非量的方法,悉知現在、過去、未來,關係自己與人和事的利害;從因緣法則中去認識,在因果關係中去瞭解,並於體驗中有所發現,努力地突破那一連串為什麼的障礙,以至成為一個完整無缺失的覺悟者。

因此,佛陀從不以「一加一等於二」的方式來教化眾生,是依對方的根機、職業、環境而說他能理解的道理方法,經典上謂之「應病與藥」,是什麼樣的病而給與什麼樣的藥,絕不是「一味單方」治百病的方式來教化眾生。所以,佛法無定法,是依於時空不同的條件而異,雖是方法,卻不能指定用什麼方法,必須適當運用「因緣法則」與「因果關係」,並順其自然條件。所得的結果必須不會造成傷害,而是把缺失減少至最低,以至逐漸達到圓滿的境界。

佛法不否認現實,是幫助我們如何面對現實,去認識、瞭解問題,所以不是幫我們找答案,因為答案中仍會有問題。就像老和尚常舉的例子:「桌子有四個角,鋸掉一角還有幾個角?」回答三個、五個、八個皆沒錯,因為世間法本如此,但這不是佛法。佛法會問:好好的桌子,為什麼要鋸掉一個角?

在“迴響集”一書也舉:「樹上有五隻鳥,被人打死兩隻,請問:還剩幾隻呢?」拼命算幾隻是常情,但佛法會問:鳥在樹上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打死牠?又以什麼心態打死?....?

在“影子”一書中「蘋果的故事」有:幼稚園的老師教小朋友一加一等於二,小朋友不懂,老師拿二個蘋果作示例,但小朋友卻說:我只要一個蘋果和一把刀。一般老師聽了當然生氣:教你算術就想到吃。甚至在家長面前責備孩子,使幼小心靈受到創傷,可能會影響日後人格的成長。如果是一個學佛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原來有二個蘋果,現在拿了刀削了吃掉一個,還剩一個,不也是達到教小朋友算數的目的?!

什麼是佛法無定法?佛法是幫助我們覺悟的道理方法,但沒有一定的法,只是應病予藥而已。例如:煩惱來了,如果不去針對煩惱著手,卻以找答案的方式,一定要怎麼處理,肯定答案中另存著問題。因為佛法的本意,就是問題發生了,

小心察覺其中的癥結,不要急著追尋刻意的答案。有了問題,只求答案,絕不是學佛者應有的態度。佛法是幫助我們認識問題、瞭解問題,不是找答案,佛法不是武器,問題並非敵人;正確的態度是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要能融會於現實生活之中;在人與事的際遇中,有問題,化解問題,有困難,克服困難,有障礙,排除障礙。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