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47期 2010年5月刊
願門廣大不思議 力度修治已清淨 如昔願心皆出現 此震音神之所了
願門廣大不思議 力度修治已清淨
如昔願心皆出現 此震音神之所了
釋 疑
願、有總與別之分;總願,即四弘誓願;別願,如諸佛菩薩分別所立之願。
立願,非立而不能行,必須從修習中建立,使之化力用,饒益功德,治眾垢而能清淨;如具足十德之願波羅蜜(詳經中說)。
經 文
復次,普興雲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眾生慈解脫門。海潮雲音主水神,得無邊法莊嚴解脫門。妙色輪髻主水神,得觀所應化方便普攝解脫門。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諸佛甚深境界解脫門。離垢香積主水神,得普現清淨大光明解脫門。福橋光音主水神,得清淨法界無相無性解脫門。知足自在主水神,得無盡大悲海解脫門。淨喜善音主水神,得於菩薩眾會道場中、為大歡喜藏解脫門。普現威光主水神,得以無礙廣大福德力普出現解脫門。吼聲徧海主水神,得觀察一切眾生、發起如虛空調伏方便解脫門。
問:「云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慈解脫門?」
答:「慈即拔苦之意,眾生雖然業報各有不同;但於佛之大慈心,利樂功德,與眾生是平等無二的。」
問:「云何無邊法莊嚴解脫門?」
答:「法海無邊際,甚深而廣大;為解脫生死輪回故,是莊嚴究竟清淨之大法。」
問:「云何觀所應化方便普攝解脫門?」
答:「觀其所需,相應化導;為普及都攝一切眾生故,以隨緣方便饒益、促令出離無明煩惱之苦境。」
問:「云何普演諸佛甚深境界解脫門?」
答:「眾生業苦頻繁,必須出苦之方多樣;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針對八萬四千劫波,即是應病與藥,甚深微妙之修養境界。」
問:「云何普現清淨大光明解脫門?」
答:「清淨在離塵垢,光明普照愚暗;眾生流轉娑婆世界,因貪欲而垢染,因業惑而無明,故說普現清淨大光明解脫門。」
問:「云何清淨法界無相無性解脫門?」
答:「清淨法界,即佛所證之清淨法身;於行修佛法而言,一旦法身成就,是則猶若太虛,無相無性,湛然清淨。」
問:「云何無盡大悲海解脫門?」
答:「無盡大悲,已遠諸無為離生之相;為與眾生之利樂,布施、持戒、博聞等眾德無有時節因緣之滯礙故。」
問:「云何於菩薩眾會道場中、為大歡喜藏解脫門?」
答:「藏、蘊積和包含之意。大歡喜,順情愉悅之意。菩薩眾會道場,亦如弘法宣教之所。義在凡有弘法宣教之時,皆應容積令使眾生,聞聽歡喜信受之效用。」
問:「云何以無礙廣大福德力普出現解脫門?」
答:「福德力,即修善行、成福德,乃莊嚴菩提道果之助力;可以於行修過程中,減除許多滯礙之因緣。」
問:「云何觀察一切眾生、發起如虛空、調伏方便解脫門?」
答:「觀、是深入。察、是慎審。瞭然於眾生,不計著相境,令使調伏身心,與諸權宜之便,求得解脫之道。」
經 文
爾時,普興雲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水神眾,而說頌言:
清淨慈門剎塵數 共生如來一妙相
一一諸相莫不然 是故見者無厭足
世尊往昔修行時 普詣一切如來所
種種修治無懈倦 如是方便雲音入
釋 疑
剎塵數,意謂如微塵般無以數計的國土。
如來妙相,妙有不可思議之意;如來大慈,妙相莊嚴,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曼妙無等無上之義。
如是好相,乃積累世修治之功德所成。
佛於一切十方中 寂然不動無來去
應化眾生悉令見 此是髻輪之所知
釋 疑
此頌言如來之義,即證佛果位,已入寂靜不動之境;所謂如來者,如此而來,如此而去,來來去去,永不休息。
如來境界無邊量 一切眾生不能了
妙音演說徧十方 此善漩神所行處
釋 疑
如來境界,智圓覺滿,實難以言語可以道說,一切眾生更是不能明了,故有無量無邊之句;如演妙音,論辯無礙,利樂十方世界。
世尊光明無有盡 充徧法界不思議
說法教化度眾生 此淨香神所觀見
釋 疑
世尊光明,即智慧之光,覺道之明。
說法教化,概說真如義諦,正道指歸,以及諸波羅蜜法;在在處處,能度眾生娑界流轉之苦。
如來清淨等虛空 無相無形徧十方
而令眾會靡不見 此福光神善觀察
釋 疑
如來清淨,無相無形,猶若虛空;但舉凡法會中,卻又能令與會者、悉皆得見;即所謂如來法身清淨,十方世界皆盡見。
佛昔修習大悲門 其心廣徧等眾生
是故如雲現於世 此解脫門知足了
釋 疑
大悲門,即悲愍眾生,離苦得樂之心;有如雲蔭出現世間,或清涼,或雨潤,滋養庇佑;此頌意在修行,為眾生奉獻大悲心願故。
十方所有諸國土 悉見如來坐於座
朗然開悟大菩提 如是喜音之所入
釋 疑
如來法身常在,徧滿十方國土;猶言如來演說之戒定慧三無漏學,能令眾生行於菩提道上,朗然悟解。
如來所行無罣礙 徧往十方一切剎
處處示現大神通 普現威光已能悟
釋 疑
行,係言如來圓智妙覺的修養德行,已達神不可測,圓通無礙的殊勝境地;是德行影響所及,無遠弗屆,徧滿十方法界。
修習無邊方便行 等眾生界悉充滿
神通妙用靡暫停 吼聲徧海斯能入
釋 疑
修養臻及頂峰,常行方便攝眾,無礙無滯,充滿等類眾生世界;如來大慈大悲,藉神通力,饒益無量無邊眾生,從不稍事停歇。
經 文
復次,出現寶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眾生、福德海眾寶莊嚴身解脫門。不可壞金剛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護一切眾生善根解脫門。不雜塵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眾生煩惱海解脫門。恒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眾生離惡道解脫門。吉祥寶月主海神,得普滅大癡暗解脫門。妙華龍髻主海神,得滅一切諸趣苦與安樂解脫門。普持光味主海神,得淨治一切眾生諸見愚癡性解脫門。寶燄華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寶種性菩提心解脫門。金光妙髻主海神,得不動心功德海解脫門。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界三昧門解脫門。
問:「云何以等心施一切眾生、福德海眾寶莊嚴身解脫門?」
答:「等心,即平等心。布施功德,在無相無分別;即使是世寶或法寶,凡能令使眾生利樂者,悉以平等心莊嚴其身,是福德必然彼此皆獲饒益。」
問:「云何巧方便守護一切眾生善根解脫門?」
答:「巧方便,即是善巧權宜。為眾生善根的維護,當以善巧、運用方便攝法,令使導入菩提之路,而不退失。」
問:「云何能竭一切眾生煩惱海解脫門?」
答:「竭、盡義。即盡其所能,促令眾生,出離煩惱苦海。」
問:「云何令一切眾生離惡道解脫門?」
答:「惡道,即六道眾生受報之途;有所謂畜生、鬼類、地獄,是三惡道。」
問:「云何普滅大癡暗解脫門?」
答:「大癡暗,即無明魯鈍。眾生之所以不了一切法,皆因無明魯鈍,如住暗室,迷惑懵昧故。」
問:「云何滅一切諸趣苦、與安樂解脫門?」
答:「諸趣,即眾生隨業受果所趣向處,其處總不外苦受感報;學佛之道,即在依教如法,求出離,得解脫,而能常樂我淨。」
問:「云何淨治一切眾生諸見愚癡性解脫門?」
答:「諸見、凡經思慮求審而所決擇或起計之意識:如有見、無見。異見、常見、非常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以至六十二見等是。」
問:「云何出生一切寶種性、菩提心解脫門?」
答:「寶種性,即如來之覺性,或謂之佛性。菩提心,即正覺之心;分別緣事者,如四弘誓願;緣理者,知一切法,本來寂滅,安住實相,上求下化之心。」
問:「云何不動心功德海解脫門?」
答:「以大菩提心為體,行功德為用;即是三輪體空,利樂群命之意。」
問:「云何普入法界三昧門解脫門?」
答:「法界三昧,即本經所主,明一真法界玄理之三昧;或謂之法界體性,真空妙有,理事無礙,周徧含容,圓融通達之正受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