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決疑 -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爾時,佛告諸大眾:乃往古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國名光明莊嚴,劫名喜見;彼佛法中,有王名妙莊嚴,其王夫人,名曰淨德。有二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薩所行之道。」

問:「久修菩薩所行之道,即有大神力福德智慧嗎?」
答:「菩薩道之行修,若能七度、四無量心、三十七品助道具足,加以恒久精進,不變不退;於福德之養,於智慧之德,必能圓滿不可臆測之力用。」

「所謂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慈悲喜捨,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達。」

問:「云何檀波羅蜜?」
答:「即是施的方法,有資養色身者,成就法身,以無所畏之精神,盡形壽而行施者,是謂之檀波羅蜜。」

問:「云何尸羅波羅蜜?」
答:「即是以戒律莊嚴身口意之行修,得業盡清涼之法身,是謂之尸羅波羅蜜。」

問:「云何羼提波羅蜜?」
答:「即是以安於忍而化解屈辱,消弭苦難,則能度生死之海,到涅槃之岸,是謂之羼提波羅蜜。」

問:「云何毗離耶波羅蜜?」
答:「即是去蕪存精,勇往直前,遵道行而正勤修養,遠諸放逸和懈怠之作為,是謂之毗離耶波羅蜜。」

問:「云何禪波羅蜜?」
答:「於人與事之體念中,運用思想,深入覺觀之境,從認識而明了、而有所發現,能住一心而不亂之修養,是謂之禪波羅蜜。」

問:「云何般若波羅蜜?」
答:「累積一切之知識經驗,運作於事理之上,泯除業的造作,道的障礙,務期發揮饒益性的力量,是謂之般若波羅蜜。」

問:「云何方便波羅蜜?」
答:「契應眾生根機之方域,運作適巧之便利,亦即是以善巧與權宜之法,方便普度眾生,令使離苦得樂之饒益行法,是謂之方便波羅蜜。」

問:「云何慈悲喜捨?」
答:「以無緣大慈之心量,拔除眾生之苦難。以同體大悲之心量,給與眾生之利樂。以見作隨喜之心量,祝福眾生之喜悅。以無相功德之心量,盡捨所作無著之意念;是謂之慈悲喜捨四無量菩薩之心意識。」

問:「云何是三十七品助道法?」
答:「即是三十七種於道行修之助力。」

三十七品助道法有如下的內容:
一者、四念處──身念、受念、心念、法念等四處觀法。
二者、五根──信、精進、念、法、慧等五種能生之善法。
三者、五力──信、精進、念、定、慧等五種增長之力用。
四者、四正勤──斷斷、律儀、隨護、修正等四種精進之修法,又名四正斷。
五者、四如意足──欲、勤、心、觀等四種如意足;基於四念處乃如實智慧之行法,加以四種精進力,往往精進有餘,而智慧增上之不足,故知增上須定護,強力願行,以達定慧等持之效,促令順暢無滯而如意具足,務期圓成加行之饒益性。
六者、七菩提分──擇法、精進、喜、輕安、念、定、行捨等七菩提分,又名七覺支。
七者、八正道分──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正道,又名八聖道。

「又得菩薩淨三昧,日星宿三昧,淨光三昧,淨色三昧,淨照明三昧,長莊嚴三昧,大威德藏三昧,於此三昧,亦悉通達。」

問:「云何菩薩淨三昧?」
答:「菩薩以法為師,舉凡行止悉皆清淨正受作持。」

問:「云何日星宿三昧?」
答:「此以譬喻說,日星運行如旋輪,夙夜精進,以至正受如意之境。」

問:「淨光之意云何?」
答:「光有灼柔之別,如日火等光,唯清淨饒益以之正受。」

問:「淨色三昧之意云何?」
答:「色乃質礙之相,由相入境,以正受而作持,是為淨色三昧。」

問:「云何淨照明三昧?」
答:「照以觀為法,明以覺為道,淨觀正覺之修行,即是淨照明三昧。」

問:「長莊嚴三昧之意云何?」
答:「莊嚴有相與境之別,亦即相外境內、遵法修行,逐漸增長,是謂長莊嚴三昧。」

問:「云何大威德藏三昧?」
答:「大威德者,有伏惡衛善之威勢;藏者、功德和法行之修養;如是修養,化作威勢,是為大威德藏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