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期數:210期 2006年 12月刊
攝受與折伏二法,為菩薩弘揚佛陀教法,在接引、利樂眾生時所行的善巧方便之法。
攝受與折伏二法,為菩薩弘揚佛陀教法,在接引、利樂眾生時所行的善巧方便之法。所以,當遇上柔軟、怯弱的眾生時,會以大慈悲心,予以攝受、調適而降伏之;然而遇上剛強、頑劣的眾生時,則以大智慧力,來折挫、摧伏而化導之。摩訶止觀卷十下有:「夫佛法兩說,一攝、二折。如安樂行,不稱長短,是攝義;大經執持刀杖,乃至斬首,是折義。雖與奪殊途,俱令利益。」
維摩詰經說:「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因此,為了讓眾生對佛法生起親近的心意,進而皈依教下,學習佛法,就必須具備攝受的方法,使其欣然接受。攝受之法,有所謂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種不同的方式,稱為四攝法。茲簡略介紹於下:
1、布施攝法:
有物質和精神二方面的普遍給予,使眾生獲得利益。所謂物質的是資生施,是以資養生命為目的,凡能幫助獲得生活的方式,包括財物、衣食、醫藥等。所謂精神的是法施,以智慧的方式,使眾生突破迷惑、闇鈍,得入明了、覺悟,包括各式各樣的知識和經驗。
2、愛語攝法:
是能使眾生樂於接納的語言,具有說服力與親和力,而結果是利益的。也就是言語中透露了關注與愛護對方,此中含有鼓勵,能啟發,能體諒而且是可資信賴的言說,絕不是迷惑人的花言巧語,或是挑剔,找麻煩的惡語。
3、利行攝法:
即以身口意清淨的善行,利益一切眾生;也就是利樂眾生,奉獻自己,以達饒益的任何行為。
4、同事攝法:
指能運用智慧,知曉眾生的根性,猶如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隨眾生所樂而相應身份,使得同修,共沾法益;可說是以智慧、修養配合眾生,利用相同的知識、經驗,引眾生進入佛道,依教奉行。
總之,攝法的宗旨,在於接引眾生,修行佛法,開啟智慧之門,出離迷惑而得明了,以至對兼就覺悟之果。
再說折伏法,是針對剛烈、頑強者而以智慧的方式所行之方法。例如師父早年常以師吼的折伏法教化弟子,於「道」、於「法」的要求很嚴格,每當師吼,令人聞之心驚膽顫,惶惶然,不知錯在哪裡?然師父總期望弟子們莫空過而浪費了難得的人身;因為尚有佛法可聞,佛道可修,確有成就的機緣!希望弟子們能把握修行的重點:
「照顧任何的起心動念,加以維護之。
時刻注意自己的身口意,正在做什麼?
自以為是的時候,有否發現了些什麼?
常記要面對自己,時刻作饒益的修為。
如果,經常能夠把握:戒,是要做到不犯。定,是要維護不亂。慧,是要修養解行。那末,三無漏學不僅是法的主流;而且,肯定於行者,可以入於無漏;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殊勝的道證之果!」
此外,西藏的密勒日巴尊者說:「我是一個薄地凡夫,此生此世因刻苦修行而得成就。」,他的師父為了清淨他的罪業,乃以苦行的折伏法磨鍊他,以淨除他的罪業。由於密勒日巴年幼時,父親不幸去世了,伯父與姑母因貪欲而侵佔其遺產,並且虐待他們母子。為了報仇,乃學誅咒法與降雹法,且以誅咒法殺了三十五人,並以降雹法把村中已成熟待割的麥子打得一粒不剩,又以洪水將麥子沖走。仇雖報了,卻對所犯的罪惡,十分後悔,而欲修正法,乃向馬爾巴上師求法。上師命令他在東方山上建一棟石屋藏經書,藉此消除業障。房子蓋了一半,上師說:前些時未想妥當,現在把石頭和材料搬回原地吧!只得把石頭一塊一塊的從山上揹到山下。上師又帶他到西方的山頭,令他蓋房子,完成了一半,又說不對,拆下材料搬回山下。上師又要他至北方的山上修一間房子,做了三分之一時,上師又說誰叫你做的呀?以如此的苦行來拆伏密勒日巴,總共八次承受如此的大痛苦、大磨折;終於,馬爾巴上師才傳給他灌頂和口訣,資助他修行的助緣和資糧。也因此,密勒日巴尊者的生平像一首動人心弦、可歌可泣的史詩,他可說是西藏「實踐佛法」的代表。
總之,攝受與折伏二法,菩薩於行道之時,隨順眾生的機緣,所謂方便化導和接引,必具備莊嚴的修養與智慧,方便契機識緣,圓融攝受與折伏的不同方法;也就是說,必須有所憑恃,相應互入,不只是徒具文采而已。師父在「生命組曲」一書中「慈悲為懷」篇謂:「見人錯即助人對,見人非即助人是,見人邪即助人正,見人入魔即助人道;以四攝法為手段,幫助他人離惡向善,便是『慈』的註腳。當然,攝法之外,尚有折法,不過,未法時期,攝法比較容易收效,一般人的心性,所謂『吃軟不吃硬』;尤其是折法的運用困難,若非自身有『聖賢』般的本錢,欲想折服一個人,往往不但不能達到『慈』的目的,反而招許多『毀謗、是非、辱罵......』等一些無謂的煩惱。所以,折法的使用,只適用像近代高僧,虛雲老禪師、印光老法師的聖賢僧,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
可知,行菩薩,難為;欲成菩薩,非得先做眾生牛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