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

    我們人有的因為社會經驗太少、太單純;有的可能是習氣,常常講話都未經思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有時候傷害了別人還不知道或不以為意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72期2012年11月刊

                                                                                                                 文/朴
    電視上曾經有個「全民開講」的節目,節目中會邀請一些立委或學者專家來討論一個既定的主題,專家們發表意見之後,再開放讓觀眾表達看法,而且每個人只限20秒,常常我就聽到這樣的話:

主持人: 高雄的林先生請講。然後這位先生呢就說:
李大哥你好,我是住在高雄的林先生,還有現場的陳委員好張委員好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卡剎 ,時間到。
    毎次我看到這種人上線,我的眼睛就一直盯著螢幕上倒數的秒數,急都急死了,怎麼那麼不會把握時間說重點?結果有限的時間就這麼浪費了。

  舉這個例子,其實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語言是一種工具,一種表達的工具,也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 它不僅有其技巧,能表達的好甚至是一種藝術。

    我們人有的因為社會經驗太少、太單純;有的可能是習氣,常常講話都未經思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有時候傷害了別人還不知道或不以為意,總以為我就是直腸子,又不是故意的,假如是個出家眾呢,就更是把「直心是道場」搬出來,還堂而皇之的。

    我是個急性子,以前還在基層工作的時候,因為性子急,所以事情很快就做好了,效率不錯,所以一直在工作表現上被長官肯定,可是慢慢的隨著年資的增加,工作職務逐漸上升,也就是開始有了和組員或部屬溝通、傳達的機會,這時候就開始出現問題了。

    不知道是我長的一副撲克牌臉或說話太嚴肅,尤其節目部的同仁、主持人都很怕我。有一年,一位主持人跳槽到別家電台,通常有人離職,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我不太會去特別慰留,因為來來去去說不定哪天又回來原單位,所以我一貫的作法是:來者要挑去者通常不會留。結果這位員工離職的第二天早上,我在辦公桌上發現一張小紙條,上面先是寫著一些客套的話,然後說本來想當面跟我辭行,但因為太怕我了,所以只好留紙條…,看完後,我也不以為意,就把紙條放到一邊。隔了一段時間,又有一個人離職,同樣的第二天早上在辦公桌上又看到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他永遠不會忘記在白雲廣播所學到的東西,好幾次想當面謝謝您,但因為太怕您了,只好留紙條…,看到這張紙條後心裡已經有一點不是味道。我有什麼好可怕的?我不覺得我兇啊!但是我也沒多說什麼,就把小卡片收起來,又過了好一陣子,一位主持人也是跳槽別的電台,辭職的第二天早上,我又在桌上發現她留了一張卡片,打開一看上面寫著:雖然在這裡只有短短的時光,但永遠忘不了這裡是她踏入媒體界的第一步 ,很想當面向我請教有關廣播專業的問題 ,但實在太怕您了,有時候連朴師父都叫不出來……,再看到這樣卡片的內容,我真的生氣了。但是到了晚上,一個人思惟修的時候,我仔細去分析認識,到底為什麼?她們居然都是同樣的答案?我得到的結論是:我說話的語氣太嚴肅了,而且因為性子急,有時雖然嘴上特意放柔和些,但加上肢體動作,給人的感受未必就是如此,因為肢體動作是一種強化說話的表現,所以它也是語言的一種。

    曾經有一、二次,我請網路組的同仁幫我設計一張圖案,我把原稿拿給他,因為他正在忙著登錄網路資料,就跟我說:如果不急的話我等一下再作,我馬上說:不急不急,你慢慢作;但等不到三分鐘,我就走過去問設計了沒有?第一次他很尷尬的笑笑說還沒有ㄟ!我說沒關係的,你慢慢做好了。但是又等不到三分鐘,我又跑過去看他作的怎麼樣了?結果他最後只好放下手邊正在忙碌的工作,先幫我處理。所以說話太嚴肅,會讓人感覺你好像在生氣、很在乎,如果再加上肢體語言,有時候就更容易得罪人。

    說話時要注意不當用字:比如說,台灣地區有些族群非常忌諱“阿”這個字。事實上“阿”,放在前面稱呼別人好像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如:阿雲;阿川…,很多本地的父母都這樣叫自己的小孩;但是“阿”字擺在最後面意思就不一樣了,會讓人感覺一種輕視的成分,就像:茶店阿!早期的茶店阿都是燈紅酒綠的地方。曾經有一次,那是我在別的電台服務的時候,在節目中介紹客家人的生活、飲食,我講了一句客人阿的衣服…,沒想到下了節目之後,竟然接到一通抗議電話,對方說我不尊重客家人,我滿頭霧水問他為什麼這樣說?他說:因為我在節目中說客人阿!很不尊重客家人。我說不講客人阿,那要怎麼說?這位聽眾就告訴我:要稱客籍人士。後來我去請教一位研究地方語言學的老師,他告訴我這個阿字的用法,我才知道原來一個字的用法不同也有這麼多不同的含意,阿之一字看似簡單,用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對象,也就有不同的內涵。所以我們在說話的時候,怎能不謹言慎行。

    除了不要用不當的字之外,也要注意不用不當的形容詞:比如原住民,幾十年前我
們稱原住民為番阿!現在當然不會這麼稱呼。有一次,我姐姐騎機車載我,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因為那天天氣有點冷,風很大,我趁著等紅燈時就把外套穿起來,當我伸出右手正要套進袖子時,後面來了一輛機車很快騎過去,一不小心他的機車手把鉤到我衣服口袋,我和我姐姐雙雙被絆倒,腳破皮衣服也撕開了,爬起來以後當然很生氣,質問他:怎麼可以闖紅燈?他說他要右轉,我告訴他沒有右轉箭頭紅燈就是不能右轉,結果硬是講不通,我一氣之下說:你實在有夠蕃ㄟ!沒想到這句話才說完,對方馬上發飆,當場跳了一齣山地舞。他說:我就是蕃阿!我最討厭人家說我蕃阿!你擱叫我蕃阿!他自己都一連講三個蕃阿,還不准別人叫他蕃阿,我聽了真是又好笑又好氣 ,轉過頭向我姐姐說:我們真的嘟著蕃阿!此話一出,他又跳了一次山地舞。雖然我不是有心的,習慣語言使然,不過在爭執過程中卻二次傷了他的自尊心,當然就更難以溝通了。

    說話內容要能引起雙方的理解,不能唱獨腳戲,唱獨腳戲也會溝通不良。我在廣播公司上班時,可以說遇到的在家、出家什麼樣的個性都有。我不怕處理爭議的事,因為爭議必然有一個主題,只是大家的看法不同、意見不合而已,所以不難排除 ; 我也不怕別人表達不好,確實有的人表達能力不是很好,一件小事情他可以講一大堆讓人聽了霧煞煞,但是總可以從其中的語意抓住一些蛛絲馬跡,進而了解他的本意,事情也就不難解決了。最怕的是什麼都不吭,只會哭,然後躲起來一整天都不出來,不管怎麼問都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有所爭議或不善表達,雖然溝通不良,但只要努力,有溝總是會有通的一天,第三者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既然通不了,只好憑自我意識用猜的,如果越猜越離譜甚至於不是事實的話傳了開來,那所造成的傷害就更大了。

    不過溝通也是有條件的,溝通的目的在於與人作有意bki 的互動,沒有意義就不算溝通,也就是彼此要能分享對事物、事件的看法,同時建立對事情的共同認識,才能說得上“通”。

    幾年前看過一項統計:台灣一年平均有三萬對夫妻離婚,原因在於溝通不良,現在這種情形更嚴重了。以前的牙膏不是現在這種塑膠軟管,像是一種金屬-鉛作的外管,這種金屬管牙膏,只要一擠就會皺在一起,不會回復原狀。有一對夫妻,先生擠牙膏,經常抓起來從中間擠下去,牙膏就變成上下兩節,下面的牙膏要擠上去很難,作太太的屢說不聽,最後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一場嚴重的家庭事件,雙雙到心理諮商中心求救,被中心稱為『牙膏事件』。這就是對事物的意見無法分享也無法建立共識,一件小事處理不當,也會演變為不可收拾的大事。

    說話時不要施展一指神功: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擔任過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在立法院回答立委質詢時,有一個習慣性的手勢,豎起食指一直指著對方說話而引起立委的不滿,質問為何用手指他。出家人雖然不會指著對方說話,但我見過說話時兩隻手不停揮動的人。雖然說肢體語言有強化說話的作用,但過當或不適時地也顯得不莊嚴。

    多對別人讚美:不過這些讚美要發自內心,才能夠讓對方真正感受到。這種讚美不是綺語也不是妄語。當然如果有天分的話應多培養幽默感。

    這些溝通的經驗心得,或許有人認為都是世間法,但不要忘了,佛法本來就是以世間法為基礎。世間法有了修養再加上佛法的薰習,就更容易增上。就像佛陀在四攝法中的愛語攝,愛語攝不是光挑別人愛聽的奉承阿諛的話,而是一種使人樂於接納的語言,應具慈悲心意,其中有關注、有鼓勵、有啟發且能諒解,這和發自內心的讚美不是很相近嗎!
    佛陀強調的愛語攝,所表現出來的柔順語是佛陀三十二相之一,也就是在說話的技巧上是柔和而且隨眾應機,其中包括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者五種方式。
    真語:說的話要符合真如義諦,真,具有不變的義理。
    實語:實相理諦,發覺法相無相。
    如語:圓融沒有任何傷害。
    不誑語:打破偏邪立正。
    不異語:清淨勝諦,佛陀說法雖然會針對環境的需要,以不同的語言方式來表達,但不異語,佛陀並不會同一句話變來變去,只是對不同根器眾生從不同角度或深淺來說,其中的理是不變的,否則的話,見了你說這樣;見了他又說那樣,有一句俗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變成綺語或兩舌了。

    當然戒律也告訴我們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語,其中的不妄語,不管在沙彌十戒、菩薩五戒甚至式叉摩那中都被列出來,為什麼?人或許不會故意口出惡言或挑撥離間的兩舌,但可能不自覺的會有一些妄語出來,所以於戒律中特別強調不妄語,但有時迫於現實環境是可以准許一些方便妄語的,畢竟佛法是以它的饒益性而言說,看的是結果並不是過程。

    不過我個人對方便妄語的看法認為要很小心謹慎來使用。尤其一件事情,如果你曾經說過什麼方便妄語,最好能記住,否則下一次萬一不小心對同樣的人、同樣的事說了不同的方便妄語,如果讓聽的人起了一個心念:好像你這個人常說假話常打妄語,那你原來方便妄語是為了化解什麼事情,結果反而造成讓別人懷疑的後遺症,那就不是法無定法一句話可以解釋的了,也就變成不如語了。所以唯有正語才能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