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事日記一則

                                                                                                                           文/癡人

國曆八月二十四日,天秤颱風席捲屏東、台東,造成重大災害。

綠島的房屋,三分之一的屋頂被掀掉,鄉內唯一的加油站裡的加油槍被吹壞,沒油可加,半數的住戶又停電,天又黑,風又大,過了個膽顫心驚的颱風夜。損失慘重,女鄉長哭訴求援。

屏東的恒春、車城,水淹一層樓高,農作物損失不計其數。

今天八月二十八日,天秤颱風回馬槍,裙裾芳蹤又光臨台東、花蓮。蔬菜、水果價格一再飛漲。

一間佛教寺廟裡用早齋,行堂師敲鈴領眾恭白「食存五觀」: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早齋完,幾個人還停留在五觀堂。

「香蕉還剩下很多,又都熟透了,放不久,要不要發心幫忙出清存貨?」庫頭師說。

另一個人說:「不!不!」還做個搖手的手勢,「我筋骨不好,不敢吃香蕉。」 

旁邊的人插嘴:「現在市場裡,香蕉一斤賣到三十五元,不便宜。」

「喔!那種香蕉的人,應該賺翻了。」他忘了南部的農作物,幾乎全部都泡湯,血本無歸,賺什麼!

另一個人有輕微糖尿病,本來不敢吃。「聽到香蕉一斤賣三十五元,我破例吃一條。」

物以稀為貴,貴就是好,現在不吃,以後想吃高貴的香蕉,必定有困難。秉持這個歪理,剛才那位筋骨不好的人:「我也發心幫吃一條。」 

順治皇帝的出家詩:「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居士再怎麼辛苦,為了護持三寶,為了耕植福田,都會勉力布施,供養出家人。師父雲老禪師說:「有飯吃,還要憑什麼!」不是白吃白喝白受供養,還要憑修養和修行。

有人說:「阿羅漢應供,就像是吃自己的東西,不虧欠別人。須陀洹應供,就好比吃自家父母的,雖理所當然,還必須心存感激。凡夫僧應供,只是暫時借用,日後要用修行,修養來還。」

唐朝中葉以後,兵戈四起,賦稅沉重,徭役頻繁,百姓雖努力耕種,繳稅以後,所剩無幾,民不聊生,只好下田撿拾人家收割後掉落的麥穗苟活。大詩人白居易那時做縣令,看到這種情形,有感而發,寫了一篇「觀刈麥」的文章。他自我反省的說:「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平凡的百姓,努力耕作了一整年,收成後,國家征收稅賦,就去掉了大半,三餐都不能溫飽。而白居易自己不事耕作,卻全家有飯吃,而且還有餘糧,無怪乎他要慚愧了。

而我這個出家人,也不事耕種,卻四事供養無缺,比在家居士更不愁衣食,還怕食物吃不完壞掉。我也是個有血有淚的性情中人,當然也生起慚愧心來。

只是慚愧不夠,應該要正勤精進的修行,完成修養,以報答施主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