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錯了, 你的態度是什麼?

文/蓮 鼐

今年結夏安居的課程,是選取老禪師兩本著作,以《禪和遺痕》和《老禪師的話》為重點,住持和尚尼與若勍法師以導讀的方式來引發大家去思惟其中的意境。《老禪師的話》是以禪的特色,一針見血來警惕行人;其實,身處於現實生活裡的點點滴滴,都有見道的機會,只要把握當下,就擁有現在,若當面錯過,則錯失良機。透過教授師導讀和講解後,學習到以不同的角度去讀一篇文章,在思惟的層次上,其結果的差別竟然是那麼大,經過認識與探討後,才明白到每一個人,所站的身份立場,所處的環境背景,彼此間的思想觀念都存在著差異性。

            一般人,面對人與事之間的互動過程裡,在溝通上難免產生問題,無論是誰對誰錯,直覺反應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來做一番爭辯,甚至找出合理的解釋,讓那顆“心"在感覺上會舒服一點,反正錯不在我!難怪教授師一開始就說:「勿忘我!」的確,每一個人的臉前,都被那個大大的“我"所掩蓋著,我是最大,任何人都不能碰撞;除了學佛的人,真正是為了“了生脫死“,與道相應,甘願去承受心性上的磨鍊,勇於面對自己,接受別人的修理,深入去探討問題,究竟“錯在那裡?"視別人的反應為一面鏡子,從而修正自己身口意行為不圓滿之處。
            當煩惱生起的時候,往往為了自尊、臉面,總是嚥不下那一口氣,如果以排斥、抗拒、逃避的態度去處理,肯定錯過煩惱中有菩提的機會;如果以心平氣和、安忍的心態去分析,認識事情的來龍去脈,問題才有機會去化解。想想看,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背景貧富的差異,學歷的高低,人生的歷鍊與經驗也各有千秋,故在處理事情的方式上也截然不同。

            別人錯了,又怎麼樣?如果跟自己沒有關係的話,不妨去想一想,自己站在對方立場又如何去面對?在現實生活裡,不斷從別人的煩惱裡去發現菩提,透過不同的色塵緣境,誘發你去思考問題,這就是學習如何去培養智慧的基礎,也就是把握當下的要領。如果跟自己有直接影響的話,不妨嘗試以安忍的心去接納對方,因為問題的產生,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生起的,都是因於某種緣境而導致。好像缺乏工作經驗就是一個很普遍的例子,你要接受對方的不足,必須給與時間空間,讓他有機會去學習,了解一般工作性的程序,吸取知識經驗,何况每一個人都曾經是過來人呢!何不包容?

            事實上,誰願意去做錯事,大部份都是無心之失,說錯了!做錯了!都是發生在意料之外,事情總是沒想清楚就做,皆因無明、迷惑、愚癡。其實無論是別人的錯,還是自己的錯,重點是吸取經驗,記住教訓,這些都是反應出自己的行為上有不圓滿的現象。在面對別人做錯的時候,通常都會生氣、抱怨、抗拒來處理,認為“我是人非"來判斷事情的對與錯;其實是自我意識太強烈了,放不下那個我。若能接受別人的錯,就是敢於面對自己,才會去探討問題,以佛陀的道理方法,引導你去面對世間法,依循其因緣法則,因果關係來認識問題,發現為什麼會錯?究竟錯在那裡?因此,能夠接受別人的錯就已經不同於原有的想,就有所發現了。

         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學佛人所具備的條件,也是佛陀遺留給弟子的智慧寶鑰,是摧破無明開發智慧的要訣,無論面對任何的人事物,透過戒的不犯,定的不亂,以慧的方式來化解問題,也就是修行人跟世俗人在思考方式上最大的差異處。行持於菩提大道的同參道友們,應該珍惜老禪師的話來幫助我們成就道業;因為他終其一生,努力不懈地筆耕,把佛陀的語言轉化為現代的文字語言,所留下來的法寶,就是陪伴著我們一齊面對自己的問題,如何降伏自我?讓我們一起把老和尚的法寶,傳透至每一個人的心坎裡,千佛山七眾弟子共同擕手“邁向菩提道,深入般若海",轉業成道,共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