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良价禪師

    上白下雲老禪師在《禪林寱語.洞山良价祖師》一文中說:全偈中的樞機在「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這兩句義味深長的「渠、我」,標的,洵然契合了「如如」的玄奧意旨

  • 文:編輯部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95期2014年12月刊

良价(807~869)禪師,曹洞宗之祖。唐代會稽(浙江)人,俗姓俞。幼年出家,師父教他誦《般若心經》,當他對「無根塵義」發生了疑問,去請教師父時,師父驚異於他那超人的智慧,於是告訴他不夠資格做他的師父,即介紹他到五洩山禮靈默禪師披剃。

二十一歲在嵩山受具足戒,然後便遊方參學,起初參訪南泉,沒有什麼成就,後往溈山參靈祐,也不契合,經靈祐介紹,在雲巖禪師處,經過一番洗鍊,終於當他離開雲巖後,於行程中看到水底倒影(他自己的影子)而突然大悟。

當時良价禪師參禮溈山靈祐大師時,价問:聞聽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不知奧妙在哪裡?祐答:你記得那次的情形嗎?价說記得。於是他把全部的經過說出來: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

忠答:牆壁瓦礫是!

僧問:牆壁瓦礫,不是無情嗎?

忠云:是。

僧問:還解說法否?

忠云:常說熾然,說無間歇。

僧曰:某甲為什麼不聞?

忠云:汝自不聞,不可妨他聞者!

僧曰:未審什麼人得聞?

忠云:諸聖得聞。

僧曰:和尚還聞否?

忠云:我不聞。

僧曰:和尚既不聞,怎知無情解說法?

忠云:正因我不聞,我若聞豈不是同於諸聖!你亦不聞我說法也!

僧曰:這麼說,豈不是眾生沒有份了!

忠云:我為眾生說,不為諸聖說!

僧曰:眾生聞後如何?

忠云:即非眾生!

僧曰:無情說法,據何典教?

忠云:灼然言不該典,非君子之所談,汝豈不見《華嚴經》云:剎說眾生說,三 

  世一切說!

溈山祐禪師聽了,說道:我這裡也有,只是罕遇其人!

良价聞言,要求開示法要。祐禪師把手中拂塵豎起來,說:會嗎?良价自知不契機宜,於是懇求指示善知識,以便前往參學。

祐禪師頷首稱善,說:你去澧陵攸縣,那裡石室相連,內有一雲巖道人,可往親近,必能幫助你,獲得大利益!良价辭別了溈山,直往雲巖造訪;見了面,他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然後追問:無情說法,什麼人能聽到?

雲巖禪師聞言,毫不猶疑地回說:無情說法,無情能聽到。

良价緊接著追問:和尚你能聽到嗎?

答:我若能聽到,你便不能聽到我說的法了!

良价不解意,再追問道,那是為了什麼呢?

雲巖禪師到此田地,見良价不能打破黑漆桶,只好豎起拂塵說,你聽見了嗎?

良价答:沒有。

雲巖禪師說:我所說的法你都聽不見,何況是無情所說的法呢?

良价聞言,沉默了一會,問:什麼典籍上載有無情說法的事呢?

答:《阿彌陀經》不是說: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念僧嗎?

良价聞言,恍然覺悟,隨即說出一首偈語云:也太奇!也太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良价接著又問,雖然如此,但我的餘習未盡,不知該怎麼辦?

巖禪師反問道,你曾經是為了什麼來這裡呢?

良价說:什麼也不為!

曰:那麼你現在應該感到很歡喜了!

良价說:歡喜當然是有的,不過,僅僅是像在垃圾堆裡,撿到了一顆明珠罷了!說完便向巖禪師告辭了,巖禪師感慨地說:自此一別,恐怕難得再見了!

良价臨行時又問:百年後,忽有人問起老師父的情形,應如何答覆?

巖禪師默然良久,然後回答:祇是這個!

過了一會兒,接著又說:將來你必須承當大事,但你要特別小心啊!

良价仍然不能體取現前,處於疑惑中,在行程中,老揣摩著「祇是這個!」的語句;後來當他一次過河時,忽然看到了自己倒映在水的影子,頓然契悟「祇是這個!」的義諦。於是道出一偈,表露心深處的感慨: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上白下雲老禪師在《禪林寱語.洞山良价祖師》一文中說:全偈中的樞機在「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這兩句義味深長的「渠、我」,標的,洵然契合了「如如」的玄奧意旨;所謂如如即是「如此的來,如此的去,而此來去,如如不動。」就像是人人都有佛性!不過,有佛性並不就是佛,要如法修行,才可以「人人成為佛」!換句話說:要學佛才能成為佛!

無情說法的一段公案,良价禪師雖然依之得悟,卻也是幾經波折,數參明師,的確得來艱苦;尤其,雖悟而不究竟,直到睹水中影子才圓成大事。可見禪悟之不易,難怪古德要說「脫一層皮」,「敲骨括髓」以及「不是幾番寒澈骨,難得梅花撲鼻香」之語。

 良价禪師悟了自己的「元性」之後,所唱出的「五位君臣頌」,在大唐中末時期,的確像一把金剛王寶劍,權實善巧,廣接上中下各種不同根器的行者;標出曹洞宗獨特的風格,把「偏正回互」的旨趣,透露淋漓,難怪當時各地的宗下巨匠,咸共推崇尊敬。

咸通十年(869),令剃髪披衣,並鳴鐘,隨後奄然而化。時眾弟子悲號慟哭,忽又睜開雙眼,並說:夫出家之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勞生息死,於悲何有!太執著於情,那就太粗俗了。遂召主事僧,令營齋,並說:齋過之後,我就要入滅了。終因眾弟子戀慕,又延長了幾天,到第七天早晨,諸僧替他準備好餐具,遂謂眾僧說:此齋名「愚癡」也。意思是責怪諸僧無般若智慧,等諸僧請良价禪師隨意時,師曰:出家人好寂靜,臨行之際,何以如此喧囂!至八天沐浴之後,端正而化。世壽六十三,法臘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