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為什麼

    佛法中的認同,於人與事的問題,不是如何去尋求答案,找個結束問題的方法,而是分析問題的形成,研究形成的原因,認識原因的發起,清淨原因,解析形成,察覺問題,不為問題所迷惑。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96期2015年1月刊

文/微風

新學期的開始,學院裡瀰漫著一股全新的氣息,宛然一片欣欣向榮。迎新送舊,試想,現在的我,是不新不舊、亦新亦舊、是新非新、是舊非舊?

老和尚於《老僧常譚》中曾說:

「佛法中的認同,於人與事的問題,不是如何去尋求答案,找個結束問題的方法,而是分析問題的形成,研究形成的原因,認識原因的發起,清淨原因,解析形成,察覺問題,不為問題所迷惑。」

所以新與舊不是絕對的,就像「是」與「非」,沒有絕對的是或者絕對的非一樣,是非源自於「自我意識」,也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於緣境中,違逆於「我」者,是「非」所以抗拒;順應於「我」的受想者,是「是」所以接納,所以說是說非,在在都是自我的表現。眾所皆知,天上天下為「我」獨尊,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可侵犯的「我」,而過度的強調自己的「我」,則是否定別人的「我」,同時也否定了別人的感受。

從開學至今近一個月的時間,健康的問題便一直困擾我,感冒的症狀:頭痛、流鼻水、咳嗽等,像老鼠愛起司、蜜蜂愛蜜糖一樣,死纏著我不放,平常看似平凡的電風扇,此時也變成使我反反覆覆,幾次幾乎痊癒的身體,再度的症狀全部復發。勉強帶著已經不算正常的狀況,依然要完成每天例行的工作。與其說這是一篇報告,不如說它是一種懺悔。一般說來,新的學期,因為有了新的同學、新的教授師、新的課程,理當會有很多的心得,但任自己想破了頭,認真思考了十幾天,也無法對上課的內容,擠出一字一句的心得報告,醞釀了近2個星期,最後明白並不是沒有心得,而是無法整合自己的思緒,原因在於,儘量不影響上課與行堂工作之下,同時要盡其本分,負起照顧家師飲食與打掃、清潔的工作(家師本來並不同意由我來做,但經我堅持的請求,並表明對自己的磨練、測試,才有了這次學習、成長的機會)。

一、何謂「尊師重道」?既已出家,應該是心無罣礙,所以世俗「尊師重道」的觀念,也變成了感情的牽絆了嗎?我認為,事則不然,所謂「師長」,是為我授業解惑的人,故理應尊敬。而幫助我、接引我,走向修行的道路,使我有機會修養自己,邁向了生脫死的境界,因「道」為我所重故,「師長」也成為我所尊敬、敬重的對象了。

二、磨練自己的體力、心力、耐力,同時從中認識自己。當然「蠟燭兩頭燒」的局面,在學院緊湊的步調中,想同時兼顧,確實需要比平常耗費更多的體力和時間,也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來運籌,在不算短的一個月中,此時耐力已經遠超過其他能力了。是體力的訓練?亦或是統籌能力的磨練,或甚至二者時常交互運用,這時是最好的時刻,從中認識自己的心性,察覺起心動念中涵蓋了多少貪瞋癡的成分。

老和尚又說:

禪行者,從來不為人與事,做個接納或抗拒的人,肯定的說:「不希望人與事製造問題,明知道問題必定會發生,發生了,就得面對問題:去研究、分析、認識,然後,於認識中去察覺:絕不是愚癡的接納;或是任性的抗拒。」

他提醒了我,在修行的路途上,不免遇上佈滿荊棘的道路,行走於上,只要知道為什麼,便不會為聲色而有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而遠離顛倒夢想,不為問題所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