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庵拾粹 悲喜之辯

    「人的一生,止於喜劇和悲劇?」 「如果以苦樂而言,大至如此!」 「喜與悲的範圍如何?」 「涵蓋很廣!」 「那些屬於喜?」 「佛法中列為善位。」 「為什麼?」 「因為順理有序,於己於人都有饒益!」 「涵蓋了一些什麼?」 「茲作分別條述於后:」

  • 文:文文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09期2016年4月

悲喜之辯    /文文

「人的一生,止於喜劇和悲劇?」

「如果以苦樂而言,大至如此!」

「喜與悲的範圍如何?」

「涵蓋很廣!」

「那些屬於喜?」

「佛法中列為善位。」

「為什麼?」

「因為順理有序,於己於人都有饒益!」

「涵蓋了一些什麼?」

「茲作分別條述於后:」

1、    信:於事理具有實際的認識,而生起誠敬的信心。

2、    慚:於衷心感悟,行為惡事而生起羞慚的作用。

3、    愧:行為惡事之後,基於衷心的感悟,生起羞愧的反應。

4、    無貪:不好大喜功,貪名聞利養。

5、    無瞋:以慈愍之心,隨順人與事。

6、    無癡:於一切諸法之事理,善解不惑。

7、    精進:修善斷惡,勤勞進取。

8、    輕安:心身舒暢,安樂祥和。

9、    不放逸:不為聲色迷惑,遠惡向善。

10、行捨:平等正真,明淨不污染。

11、不害:不毀損氣惱,悲憫眾生。

 

「那些屬於悲?」

「佛法中列為煩惱位。」

「為什麼?」

「因為違逆心意,煩身惱心,不得自在!」

「涵蓋了一些什麼?」

「茲作分別條述於后:」

1、    貪:種種愛樂,貪欲無厭足。

2、    瞋:於人與事中迷失,生起瞋恚之心。

3、    癡:於事理不明,言行悉皆愚昧。

4、    慢:驕矜傲慢,自以為是。

5、    疑:於事理之道,懷疑不信。

6、    不正見:強烈的自我,固執不化,玩忽因果,優越或自卑,好大喜功等。

 

「除此而外,尚有其他?」

「依六個根本煩惱,舉凡隨逐於心,導致煩身惱心的尚有許多!」 

「能說來聽聽嗎?」

「當然可以,譬如: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無慚、無愧、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等。」

「所舉這些,佛法中是怎麼說的?」

「是的!詳細情形,可以參閱唯識學!」

「照這麼說,善與煩惱,即是分別悲喜,感受苦樂囉!」

「善與煩惱為分別悲喜的因緣,形成苦樂的結果。」

「誰為主宰?」

「每一個自我!」

「什麼道理?」

「自作自受!」

「有例外嗎?」

「離善遠煩惱,究竟清淨者!」

「如何做到?」

「修學佛法!」

「其他的不行嗎?」

「不能究竟,如何清淨!」

「佛法能,以何為證?」

「佛法的修證,就是究竟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