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4期2025年10月
414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此念有十種:所謂寂靜念、清淨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塵念、離種種塵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無障礙念。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4期2025年10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心寂欲除(中)
滅盡是什麼境界?就是涅槃境界了!這種境界是有次第、有順序,慢慢……這麼提昇起來的,所以稱為「九次第定」.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4期2025年10月
《金剛經研討》 莊嚴淨土分第十
人家問我:「一生中究竟用什麼心態,在過這種出家日子?」
「一切隨緣!」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4期2025年10月
佛遺教經法句 十八、決疑五頌
苦集輪迴轉
惟修滅道法
知苦復斷集
生死永斷除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3期2025年9月
413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色身之物,並不究竟,唯有清淨智慧之身,能得成就;也就是法身圓具,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身,方為正途。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3期2025年9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心寂欲除(上)
可是沒有善,怎麼知道什麼是惡?同樣沒有惡,怎麼知道有善?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3期2025年9月
《金剛經研討》 莊嚴淨土分第十
菩提寺可以說是一個破廟,花了三十幾年出家人才算是可以安住,是什麼?「隨緣!」
一定要立一個什麼願,要幹什麼?那不叫隨緣,叫做「攀緣!」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3期2025年9月
佛遺教經法句 十七、自勉十二頌
所有諸功德
成就於篤踐
無有不耕耘
而得莊稼穡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2期2025年8月
412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過去施,旨在不計著於過去。雖於過去,已聞諸法功德,了達法如飲食,但活慧命,亦如筏渡水,既登彼岸,筏當捨之.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2期2025年8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欲火遠離
為感受,最容易觸發的就是想,感受只是身口意的行為而已,進入到心,那個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要怎樣使欲火能夠不擴大,還能愈來愈小,小到完全化解,還是要從五蘊上面去著手。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2期2025年8月
《金剛經研討》 莊嚴淨土分第十
這是說釋迦牟尼佛在然燈古佛前授記,並不表示釋迦牟尼佛以前不是佛,因為釋迦牟尼佛在日月燈明佛的時候也是佛。日月燈明佛是在然燈古佛之前,至於多少時間?通常看到這種記載,就是無量無邊的那一種時間、空間。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2期2025年8月
佛遺教經法句 十六、不戲論五頌
行為戲論者
動作越常軌
戲論毀善法
耗損好時光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1期2025年7月
411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分減施、己所擁有,減少自用,分施於他;慈心所發,人溺己溺,人饑己饑,普同分享,彼此安樂。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1期2025年7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
他說:年紀大的,要把她當成母親;年紀相彷彿的呢?要把她當成姐妹;年紀比你幼小的呢?把她當成女兒.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1期2025年7月
《金剛經研討》 一相無相分第九
阿羅漢道的某一個時刻,的確需要在這種寂靜的地方,讓自己沉靜下來,因為在一個熱鬧的地方待久了,很難讓自己沉靜下來.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1期2025年7月
佛遺教經法句 十五、智慧十頌
貪著於名利
妨礙正勤行
功德遭迫害
心性盡迷障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0期2025年6月
410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經中說慚藏,自無始以來,不知因果與輪迴之理,以至三世循環不已;若能知慚識愧,斷除惡行;發起菩提心,專心斷除無慚之行,是則、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果。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0期2025年6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八章 意馬莫縱(下)
「你小心喲!那個頭會撞著柱子,柱子會垮唷!」
「你怎麼知道我一定會撞著柱子?」
話剛講完,「砰!」碰上去了。「呵,你有神通?!」你想到處都是柱子,低著頭不撞上那才怪!這就是人!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0期2025年6月
《金剛經研討》 依法出生分第八
這兩個字雖然都是一個「阿」字,有時候唸「ㄛ」、有時候唸「ㄚ」,怎樣在經典上面分別?唸ㄛ有「無」的意思,唸ㄚ是沒有「無」的意思.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410期2025年6月
佛遺教經法句 十四、禪定十頌
禪那為靜慮
微妙最善法
向上一著念
心印不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