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2期2012年11月刊
唯識法相學17-百法-不定位(十二)
”。“悔”是做完事以後產生的現象,常有一句話:人都只有後悔,沒有前思!意思就是等到事情發生以後才來後悔,事情未發生之前都不會好好的想一想!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3期2012年12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世界成就品第四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徧觀察一切世界海,一切眾生海,一切諸佛海,一切法界海,一切眾生業海,一切眾生根欲海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3期2012年12月刊
唯識法相學18-百法──色法(十三)
有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明明是六根六塵,為什麼卻談五根五塵?那就要先瞭解色法形成的順序,是從色塵到法塵而後才有色法,絕不是六根接觸六塵就完成了。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3期2012年12月刊
禪行者須知
禪之弊病,往往發生於行、住、坐、臥等威儀中;有的自作,有的承襲,大約不外「理、事」二途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1期2012年10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三昩品第三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承佛神力,入於三昩;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1期2012年10月刊
唯識法相學16百法—心所有法十一
“念”是意念的念。失念跟散亂一不小心會以為就是一個,其實失念是空亡,沒有內容;而散亂的本身是有內容的,只是這種內容很凌亂,二者不同的地方要分清楚!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1期2012年10月刊
禪與大自然
青山不礙白雲飛,但說禪的自在無礙,未入禪的堂奧;若說翠竹黃花,山河大地,甚至日月星辰,是否?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4期2013年1-2月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世界成就品第四
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4期2013年1-2月合刊
唯識法相學19 - 能與所的關係
唯識學談到能所關係,往往都會當成“唯識”,而不是“識而後唯”。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4期2013年1-2月合刊
禪病多魔事
魔、梵語魔羅或抹洛:意謂障礙、擾亂、破壞,甚至奪命。於欲界係他化自在天 ,即欲界第六天,其魔王名波旬。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5期2013年3月刊
大方佛華嚴淺釋-世界成就品第四
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5期2013年3月刊
唯識法相學20-心不相應行法(一)
如果畫裡有山,可能是阿里山、玉山或者其他的山,不一定是哪裡的山,肯定就是把山搬到這幅畫裡。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5期2013年3月刊
禪的妙諦--禪說即身成就
自古說「禪那」之法,從四禪八定,以至滅盡圓滿,可以即身成就,亦即是逕入涅槃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6期2013年4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世界成就品第四
或以摩尼成 普放日藏光
珠輪以嚴地 菩薩悉充滿
有剎寶燄成 燄雲覆其上
眾寶光殊妙 皆由業所得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6期2013年4月刊
唯識法相學21-心不相應行法(二)
繼續介紹唯識法相,現在談的是百法中的“異生性”,是心不相應行法裡的一個子題。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6期2013年4月刊
禪的觀行法要
禪觀,泛指觀想,觀念,觀照,觀行等;涉及人與事,理與法。觀之機關,以五蘊於「色」所感之「受」,因而發「想」;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7期2013年5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世界成就品第四
正受總持,禪定解脫方便是法門;無量知解,合乎諸佛淨治之道,亦即是等同如來真實義。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7期2013年5月刊
唯識法相學22-心不相應行法(三)
繼續介紹唯識法相,還是談百法裡面的心不相應行法,現在談的是什麼呢?有一個名詞叫做“無想報”,“報”就是果報的報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8期2013年6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世界成就品第四
劫中事,承佛威神之力,或一劫內莊嚴,或一切劫中莊嚴,或一劫普入一切無止境;無論如何,皆起始於一念願興,終究成為劫波,或一念業作,隨眾生心想而生。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278期2013年6月刊
唯識法相學23-心不相應行法(四)
談到名身、句身、文身,下面要談人的生相,就涉及到生的問題、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