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4期2023年1、2月合刊
384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力:梵語嘛囉。意謂力量之效用;如聲聞以精進為力用,菩薩以智慧為力用,諸佛以大慈悲平等心為力用。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4期2023年1、2月合刊
大乘起信論法義 二諦圓融
菩薩法呢?是苦與集的關係、滅與道的關係,分兩部分來說,也就是不是苦集滅道,一個一個講,如聲聞法談四諦。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4期2023年1、2月合刊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十三章 問道宿命(上)
因為宿命,談「宿」就是過去的,或講昨天以前的;昨天以前的,以命來說,不是一般人所謂的命運,這裡談命究竟是談什麼?就是談業。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3期2022年12月
383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淨諸波羅蜜行,於事深觀,於理深思,於治勤習,是菩薩能淨波羅蜜之要領;因此,事觀,理思,勤習,能消滅一切煩惱,成就菩薩修因,而得無上菩提殊勝之果。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3期2022年12月
大乘起信論法義 覺的認知
「七覺」,七種覺是談什麼?怎麼形成覺?也就是要怎麼去著手才能到達覺,有七種方法,是必須要去認識的。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3期2022年12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下)
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2期2022年11月
382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何等為十?一者悉捨資財、滿眾生意。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2期2022年11月
大乘起信論法義 覺的層次
談層次,以覺來講有層次,以智慧來講不是層次,而是智,能發揮慧的力量的大小.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2期2022年11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十一章 施飯轉勝
因為那些佛已經成就了,而正在往這條路上走的修行人,如果以飯食供養他,等於他唯有維護色身,才能成就法身。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1期2022年10月
381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無諍門:諍者、煩惱之所緣;無諍者,與人與事,不起貪、瞋、癡之心,安住空諦,隨緣化境;復能設身處地,不使發起貪、瞋、癡之心,息諸煩惱,是無諍行門之妙義。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1期2022年10月
大乘起信論法義 如來藏 煩惱是生滅門 菩提是真如門
「了生脫死」,為生死大事而來到這世界。既然是出家人,當然就必須要學佛陀所有的道理方法,還要去熏習,去修行完成修養,然後不僅僅自己成就,還要幫助別人成就。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1期2022年10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十章 喜施獲福
如果只是強調布施得愈多,功德就愈大,只是在這上面打轉,就變成很難聽的一句話──歛財的行為。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0期2022年9月
380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發菩提心因四緣而發起:1.見聞是增上緣。2.聞法是增上緣。3.護法是增上緣。4.發心是增上緣。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0期2022年9月
大乘起信論法義 如來藏說
唯識學裡談的阿賴耶,或者講無盡,或講如來,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同的名詞?其實都是一個相同的東西。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80期2022年9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九章返本會道
要把握這個原則,就是守志,如果只是在世間法的知識經驗上下工夫,可以說,就沒有見道的機會。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79期2022年8月
379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從八背捨而觀四念處。以九次第定練四念處。以精進三昧熏習四念處。以離垢入法界勤修四念處。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79期2022年8月
大乘起信論法義 識的面貌
有多少人學了一輩子,甚至生生世世,好像都在學佛,始終不能見道,更不能成道,為什麼?因為盡是在業裡面打轉,要不然就是盡在道裡面打轉。不會去了解業與道的因果關係,跟因緣法則的問題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79期2022年8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八章塵唾自污(下)
「談到比較神秘一點的,因為是我加持過的。妳自己去拿?就等於五戒裡的盜戒一樣,自己去拿,沒有經過許可沒有效!不是妳的,對妳沒有幫助。」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78期2022年7月
378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初禪五支:覺、觀、喜、樂、一心。
二禪四支:內淨、喜、樂、一心。
三禪五支:捨、念、慧、樂、一心。
四禪四支:不苦不樂、捨、念、一心。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78期2022年7月
大乘起信論法義 意的內涵
從這種貪欲的力量,非常旺盛的時刻,在學佛的道路上,幫助慢慢淡化。所以說從貪欲慢慢少欲,最後到了淡欲,這只是一個修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