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甘露

    佛法要義 智慧(五)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2期2015年8月
  • 第一,三世智。三世就是講現在、過去、未來,但這個現在、過去、未來,要特別強調,不是談前一生、這一生、來生;現在、過去、未來是講三個不同的時段。

    休庵拾粹 惋惜了的

  • 文:文文出處:302期2015年8月
  • 每天清晨,習慣於床頭即可以享有的日出,眼簾間,已經失去了那份旭日東昇的希望之美;就像是餐館的廚師,從來不會覺得饑餓之苦。

    楞嚴探秘三之一

  • 文:若知出處:302期2015年8月
  • 這原先都是有情眾生,怎麼會投到無情、非情中去?這才值得我們警惕!這些都是眾生,我們是有情眾生沒錯,可是這些,看似無情卻有情,不然的話為什麼「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為什麼石頭它會長大?有生命的現象?為什麼水分子也會感應到人類情感的反應?原來萬物都是有情的。

    唯識法相學50境用四分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5期2015年11月
  • 其實從表相看無法知道裡面的成分內涵的話,說不定它是一條白蘿蔔呢!它是另一種品種,呈現的是紅顏色,認為就叫紅蘿蔔,最後這種自證分還是不可靠!還要證明你的自證所得的是肯定的,才算是境用四分的完成;

    佛法要義 羯磨 業 (二)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5期2015年11月
  • 法的布施在果報上,不會得到所謂的福德福報,得到的是什麼呢?是不同於福報的一種果報,就叫作非福業。如果於福業來說是色身,非福業是法身,這樣分辨的話就很容易瞭解;所以色身的成就跟法身的成就,就關係到福業、非福業。

    楞嚴探秘三之四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5期2015年11月
  • 「見濁」;常常人的眼睛都是往外面看,自己受了戒,自己好像做得到了,可是看到別人,別人做不到,好像別人犯戒了,喜歡講「這個人怎麼樣、那個人怎麼樣」…,就開始跟朋友討論了

    唯識與五蘊(上) 唯識法相學51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6期2015年12月
  • 所以這種改變是從想上面,從認識到了別而改變的行為,不是從想蘊上起了變化就完成一種作用,就產生一種行為,不是這麼解釋;而是在“想”的上面怎麼樣去調理、去提昇、去改變我們的行為。這時並不認為這個行為的改變是對的或錯的?或究竟與道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