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若知出處:300期2015年6月
楞嚴探秘二之五
“諸行無常”,要看破;“諸法無我”,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現象,用法我來取代這個,諸法無我,要能進入到法的真理裡面,把我放掉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1期2015年7月
大方佛華嚴經淺釋 如來名號品第七
問:「云何最勝?」
答:「最、上義;勝、超越義。世尊之智慧與覺悟的圓滿成就;是無上的,是超越的,故說是最勝者。」
問:「云何導師?」
答:「世尊引導眾生入菩提道,令使求得究竟解脫。」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1期2015年7月
唯識法相學46種子分類
種子分類”。其實談種子分類,一般概念都是以善、惡、無記來說,但這不是一個完整的認識,因為我一直說種子本身是一個恆久不變的東西。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1期2015年7月
佛法要義 智慧(四)之2
以“道”而言,要去明白“苦”是怎樣累積起來的,還有關係到“類智”如何,“法智”如何,這其中都有道,如果把這些道的問題都搞清楚了,當然苦就能化解。
- 文:文文出處:301期2015年7月
休庵拾粹 偶感
山畢竟是山,不是人;人畢竟是人,不是山!
- 文:若知出處:301期2015年7月
楞嚴探秘(二之六)
那在苦果裡面就有身見、邊見、戒禁取見,何謂戒禁取見懂不懂?以三寶弟子來講,怎麼會有這個戒禁取見?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2期2015年8月
佛法要義 智慧(五)
第一,三世智。三世就是講現在、過去、未來,但這個現在、過去、未來,要特別強調,不是談前一生、這一生、來生;現在、過去、未來是講三個不同的時段。
- 文:文文出處:302期2015年8月
休庵拾粹 惋惜了的
每天清晨,習慣於床頭即可以享有的日出,眼簾間,已經失去了那份旭日東昇的希望之美;就像是餐館的廚師,從來不會覺得饑餓之苦。
- 文:若知出處:302期2015年8月
楞嚴探秘三之一
這原先都是有情眾生,怎麼會投到無情、非情中去?這才值得我們警惕!這些都是眾生,我們是有情眾生沒錯,可是這些,看似無情卻有情,不然的話為什麼「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為什麼石頭它會長大?有生命的現象?為什麼水分子也會感應到人類情感的反應?原來萬物都是有情的。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3期2015年9月
佛法要義 智 慧(六)般 若
共般若。所謂共般若,就是說共同,或說普遍性的都是這樣,叫做共般若。
- 文:文文出處:303期2015年9月
休庵拾粹 花 、盆栽
- 文:若知出處:303期2015年9月
楞嚴探秘三之二
過去世的事情很難講,佛陀還說他過去世曾做過小蟲,是一個修行人身上的虱子,但是即使做隻小蟲也有覺性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4期2015年10月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如來名號品第七
舉凡身語意,於行為之淨治,包括無比之忍行,刻意陶冶與磨練;以至五蘊之調理,入於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之無生法忍。」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4期2015年10月
唯識法相學(49) 種子與識的關係-現行熏種子
為什麼?因為不歡喜的有抗拒感,歡喜的就會得意忘形,這是必然的現象;這必然的現象就可以發現,現在承受果報的行為,同樣會造作另外一些種子因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4期2015年10月
休庵拾粹
請記取,人間世,原有許多定律:
就像是太陽和月亮,無論你走到那裡;太陽總是東昇西墜,月總是期望缺圓。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4期2015年10月
佛法要義 業(羯磨)(一)
所以業在型態上可以發現,有表面的、有內在的,此外,還有宿業跟現業;什麼叫宿業、什麼叫現業呢?宿就是過去的,已經完成的;現業就是現在正在造作的。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4期2015年10月
楞嚴探秘三之三
我們人類就是從光音天來的,怎麼講呢?就拿我們地球來講,物質的變化有「成、住、壞、空」四個現象,也可說四個過程。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5期2015年11月
唯識法相學50境用四分
其實從表相看無法知道裡面的成分內涵的話,說不定它是一條白蘿蔔呢!它是另一種品種,呈現的是紅顏色,認為就叫紅蘿蔔,最後這種自證分還是不可靠!還要證明你的自證所得的是肯定的,才算是境用四分的完成;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5期2015年11月
休庵拾粹 母親的讚頌
母親,普天下最受人恭敬的女性;像陽光、像風雨,給兒女們溫暖,清涼,滋潤;畢生累積辛酸和勞苦於一身,打從兒女們的來到,即已幾乎付出了半條命。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305期2015年11月
佛法要義 羯磨 業 (二)
法的布施在果報上,不會得到所謂的福德福報,得到的是什麼呢?是不同於福報的一種果報,就叫作非福業。如果於福業來說是色身,非福業是法身,這樣分辨的話就很容易瞭解;所以色身的成就跟法身的成就,就關係到福業、非福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