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 明來暗謝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明來暗謝
/白雲老禪師

 

第十七章 明來暗謝

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第十七章的主題是說:明能顯現,暗就會消失;這是比喻,重點就是修行辦道。我們學佛,就是在學智慧,就是這種道理。為什麼學佛就是學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常講智慧之光,如果一定要照文字去解釋,智慧有什麼光?就像一般講「星光閃閃」,星光閃閃是哪個?晚上看的滿天星星嗎?不是這麼講;所謂星光閃閃,不是歌星,就是電影明星,那些人是晶光閃閃,穿的衣服都是亮片,晶光閃閃,不是智慧之光。為什麼說這些人好像了不起的樣子,顯現光彩?那是因為歌唱得好、或戲演得好,這種歌唱得好、戲演得好,就可以說在這方面的專業有其智慧,表現出來非常亮麗光彩。

 

常說佛光普照,佛光在哪裡?很多人在佛像的後面裝一個光環,認為那是佛光。這個我並不反對,因為人有習氣,慣性的習氣,為什麼呢?說智慧都是在腦袋,腦袋表現智慧,對不對?當然智慧從腦袋表現,就是展現所謂的智光或佛光。其實腦袋也是臭皮囊之一,如果腦袋能表現智慧,還要能講得出來、做得出來,才能表現智慧。如果講不出來、做不出來,就是用所謂的夜光粉塗了滿腦袋,連晚上都看得見,還是個笨蛋。

 

這裡談要見道,人之所以不能見道,是因為不瞭解、迷惑。這些不瞭解、迷惑,譬如住在一個看不見的環境、處在一個看不見的環境,如果要讓眼睛一看就清楚、耳朵一聽就清楚,必須要有光亮幫你照射;然而「道」並不是光亮,大家要搞清楚,道是本有的,即使是看不見的地方也有道,看得見的地方也有道,只不過看得見不一定能深入,那就需要智慧,看不見的地方也需要智慧。所以我才會說,學佛就是學智慧!

 

譬如說「煩惱中間有菩提」,簡單的說法是煩惱裡面有道,這個道要能顯現出來,就必須要把煩惱搞得很清楚;能認識煩惱、瞭解煩惱,而後能化解煩惱,就能顯現出道;那個「道」就稱之為菩提。究竟是什麼呢?很簡單,煩惱是因為不瞭解,無明、迷惑而造成的,如果要想從中去認識、瞭解,是要有智慧幫助的。

再如:人家講我是假和尚,我聽了一點都不難過,因為他不瞭解我、不認識我。什麼叫做假和尚?「和尚」一詞是新疆地區的土話,新疆話叫做「和上」,漢文的意思就是親教師,可親近的老師,既是「可親近的老師」,還有真的、假的嗎?假的你不會親近他,為什麼?這中間少了一個「可」,可以親近的老師!連那個名詞都不瞭解,說我是假和尚,我有什麼好難過的?如果我不懂得,卻說:「唉呀!他在罵我假和尚。我受了毀謗、傷害。」我告訴你,你才真正是個假和尚,因為你沒有值得可親近的地方,也不可以稱之為師。

 

如果真正瞭解了,就不會有問題。我們的本山是天岳山,祖庭在天童山。在七十八年我帶團去,就先去天童,我特別把天岳山的開山和尚蓮位牌子,本來藏在最裡面,還特別找出來擺在最前面。剛好他七十九年去,就看到天岳晝禪師蓮位,也就是天岳本晝禪師,我們這個法系的開山祖師。在那些年,我也寫了不少有關這法派的來龍去脈,真正講台灣很多所謂的長老、大師……等老和尚,還真不知道他從哪裡來。要問他,他會講我是大岡山派,我是開元派。大岡山從哪裡來?開元寺又從哪裡來?台南有個竹溪寺,竹溪寺從哪裡分出來的?如果人家問你們是什麼派?你說我是菩提寺派,人家會笑掉牙;這都是因為無明,不明了的關係。很多事情明了了,無明就破了,煩惱就不會產生,可是需要智慧。

 

經文說:好像一間黑暗的房子,這個炬不一定就是點的火把,不要把它看得那麼單純,「炬」就是一種光亮,黑暗的地方有光亮進去,黑暗就消失了,就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就是講智慧。人常常搞不清楚,由於無明、煩惱造成種種的問題,都是因為自己的智慧不夠。常常會看到這麼的笑話──「這是誤會!對不起!這是誤會。」就表示你笨!為什麼要去誤會人家?知道是誤會還會去誤會,是不是笨?所以,有很多事情自己不清楚,於是說了、做了;最後跟人家道歉。

 

現在人也很喜歡如此,反正你說了對不起,你認錯了就好了。我以前舉過一個比喻:基督教的國家,或天主教的國家,在法庭裡,不管是被告或是證人,他們的手要摸著聖經,然後發誓:「我說的都是真話。如果是假話,會受到什麼處罰。」這種情況,對亞洲人或東方人、或中國人來講,我摸著你的聖經發個譬,於我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在相信聖經的地區,他們就認為這是發一個很嚴重的誓,即使是假話,上帝也會懲罰。

 

在歐美國家,天災、人禍一發生,「啊!這是上帝在懲罰我們,我們作惡太多。」這都叫做無明,只把這種煩惱擺在另外一個環境而已,並沒有化解問題。在佛教地域有沒有這種情況?也有呢!點三根香往佛前一跪,就求東求西,就是求自己所有的,不管是苦難、還是名利,不都是在求那些嗎?

所以我常常講一些話,人家都說「這個老和尚傲得很,好像他比佛還了不起!」為什麼?我過去常常會講,這些事你去求,他會跟你講話嗎?他會告訴你怎麼辦嗎?為什麼三寶裡要有僧寶?會講話的是出家人!經典不會講話,泥塑木雕的佛像不會講話,可是出家人會講話!

 

所以我說出家僧人是佛陀的代言人,話又說回來,雖然修養和智慧沒有跟佛陀一樣高,可是至少不能錯說,也就是不能說錯了。知道多少說多少,千萬不要說人家聽不懂的,都歸咎「這是佛說的」,那是個錯誤的行為。

 

有時因為自己智慧不夠,具備的條件不夠,會有很多的缺失,卻找很多的理由來掩飾,推卸責任。這就像有個人待在黑暗的房子,在裡面喊:「我看不見!」外面的人就說:「你不會點燈?不會把電燈開關打開?」在房子裡面的人,一定是不熟悉那房子,如果熟悉,他絕不會在那裡喊我看不見;如果熟悉,他不會去把電燈開關打開嗎?還需要喊看不見嗎?是因為對這個地方陌生,才會喊看不見。他需要的是看得見,怎麼去幫他看得見,才是正當的行為!如果不這麼做,而去責備他,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甚至於罵他笨、白癡,其實是自己笨、自己白癡。

 

要想到,在看不見的房子裡喊看不見,你就應該有這種智慧!譬如:這個人本來就不知道電源開關在哪裡,即使說沒有電,他也不知道火柴、蠟燭在哪裡?燈在哪裡?一定有很多的問題。往往人有分別心,對比較親近一點的人會告訴他,抽屜裡有蠟蠋、有火柴,或電燈開關在什麼位置。

 

這又奇怪了,對熟悉的人願意講,對不熟悉的人呢?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同樣是智慧,表現的往往又不同,這叫什麼?叫做「不是智慧的智慧」。所以說,無明要突破它,怎麼突破?無明是因不明了,怎樣從修養上去明了,才是突破無明。通常說去打破,如果是日光燈、或是燈泡,打破它,本來看得見,打破了更看不見。

經文雖然簡單的幾句話、幾個字,如果不能把握它的法義,也就是「究竟說什麼!」「為什麼這麼說?」「有什麼關係?」尤其「跟人有什麼關係?」「跟現實生活有什麼關係?」若不能把握這些,即使字都認識、也都會解釋,卻不是佛法;佛法是能幫助人化解問題的道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