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庵拾粹 覺之識

覺之識
  撒下一把米,好壞都是希望。
  是飼養,好的希望。
  是釣餌,壞的希望。
  人,總是活在希望裡;無論是好,是壞。
  如果,一旦以為沒有了希望,則好或壞都不能論及了;當然,也就遠離了「人」的範疇,是屬於生命的運作之外,無異於死亡,或者是寂滅。
  死亡之類,生命的停憩者。
  寂滅之類,生命的奉獻者。
  停憩,是死人,活著的死人。
  奉獻,是活人,死了的活人。
  停憩,物質成廢,不事運作。
  奉獻,精神猶存,永遠活躍。
  人,生命也好,生活也好,無非是在希望中好好的運作;綿綿不斷,代代相傳,莫使淪入停憩;要積極現前,刻意奉獻價值。
  停憩就像是等死,還比不上慢性自殺;因為,希望沒有停憩,只是對現前作變相的抗議。雖然,他忽視了不如奉獻,以及可能牽連許多關心他的人;但是,抗議的本身,不是死亡的愚行,而是尋求希望的滿足。

  因此,欲是希望的基礎。
  欲,是人的本能;多時是貪。
  欲,不是願的奉獻,功德的值率不同。
  所以,佛法中強調「願」的建立。
  願,以隨緣為手段,以平等為標的。
  行於菩提道上,先習少欲,再修宏願;絕不可腳下沾泥,眼光染色,意念擾,心識離譜;從古至今,賢聖高德,無不是以「戒定慧」而為道法。謂:
  不犯,以少欲。
  不亂,以無欲。
  不癡,以淨欲。
  少欲,則戒行。
  無欲,則定行。
  淨欲,則慧行。
  您呢?把握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