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道

其中有道

/蓮善

萬事萬物,不自孤起,因的種子,遇緣引發,而有「生」的現象。生相有二:有看得到的物質,與看不到的精神。物質,是感官所及的視覺影像、耳聞聽聲、氣味嗅覺、舌根辨味以及身觸感受,其特質是:物物相依而「成」,運用而「住」,因時趣「壞」,終究歸「空」。人依這些色塵認識器世界,精神作用才能產生,此精神即五蘊之說。何謂「五蘊」?先有「色塵」,感官的“眼耳鼻舌身”對應外面的“色聲相味觸”,意根相應,起認知,生事理,有「法塵」。意根變化,我意識生起,於法執有,成為「色法」。色心相應剎那,五陰的「色蘊」立即生起,挑起根深蒂固的種子,成份有業有道,歡喜的為 “樂”,厭惡的叫 “苦”,苦樂參半,感性理性交織,強烈感受而生「受蘊」。“我思,故我在”,想念在腦海裡源源不斷串流,想得遠,可周遊列國,想不透,只得坐井觀天,所以「想蘊」的距離,有十億八千之遙,亦可十步笑百步之近。“心動不如馬上行動”,付諸實際,起而後行,謂之造作,不離善、惡、無記三種,是為「行蘊」。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是毀是譽,是利是弊,捫心自知,留檔存證,入於如來藏「識蘊」的資料庫。而五蘊精神的特質是:因事因理而「生」念,短暫片「住」,剎那變「異」,隨即入「滅」,其生滅變化之快,極短只需1/60秒。

 

是以,綜上的基礎,與讀老和尚《八不中道》DVD後的感想,以三論宗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來試論,並舉一 “花” 做為譬喻。

 

何謂「不生不滅」…..精神或物質的現象,如上所述之關係,無一不是因「緣」而生。花之綻放,需有光合作用的調和,以及人的細心栽培,才有可供欣賞的美景花園。因此,花因人得嬌豔,人因花而心開。「花」,不會獨自生出,但沒有生,又何來滅?所以生滅現象是因緣而有,因此不獨有「生」,亦不只論「滅」,不取斷滅,相依相成,名「不生不滅」,是所謂因緣的法則。

 

「不增不減」,譬如花的灌溉過程,陽光的烈焰與否,關係到水份補給的多寡,人為肥料的播撒,關係到花的生長過程而異;溫室栽種與戶外播種,兩者所需的營養成份因地因時亦有差別。此增減的關係在於瞭解「因」的重要性:先對環境有所認識與評估,才能適當的灌溉給予營養,培育出理想中的品質,方有「果」的呈現。過程中增減的拿捏,對果的影響就會不同。造作時所播下的「因」,會得到不同的「果」,是所謂因果關系。

 

「不一不異」,一有肯定的意思,異是差異、差別。同樣是花的種子,即使過程中用相同的條件培育,其結果不一定都是一樣的,有種子內在的變化,亦有外在環境的因素。就算其結果都會開花,長出來的也有大小、顏色、形狀上的差別。所以沒有什麼一定是肯定的,肯定之中存在有不同的差別相。

 

「不來不去」,依於老和尚的解釋:「來是指顯現,去是指化解」。不來不去,是綜上三者所述的結果,是指物相與精神其中來去的道理。開花到結果有因緣的結合,因果的關係,加以過程的遷流,於一連串現象的變化,於「相」的不同,施予「應病予藥」,才能使每株花兒圓滿、盛開。不來不去是事理圓融的結果。

 

以中觀而言,相有八不,其中有道,此道的應用,就在於「空間」的把握。「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一不異,不來不去」,是無限大的空間概念,是宇宙運行的 “連續” 現象,又或為一種 “能力” 的運動,所以 “不” 不當否定用,有變化的涵意蘊藏其中。以最「有情」的人類來說,我們的如來藏其實就如同虛空一般的大。人之於虛空,無謂乎大小,因有「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之說,再小的物質,其中都還是有空間。而人如何的來利用「空」呢?千佛山的止觀法門,教導在面對色塵緣境時,於想蘊與行蘊間建立起間隔,於因果關係、因緣法則,多冷靜的思考,給自己和他人留多一點的空間,運用「空」,多方面的角度加以驗證,不斷返照突破,累積多元的「非想」,務使想法不同於原有的不圓滿。多想一想,能給心境上帶來很大的變化,至少對於所執著的能夠淡化,騰出了的空間就能加以運用。所以老和尚於《佛法大意》中說:「其實空,是一種修養的境界」。透過空間,修正行為,好的增上,惡的改善,表現修養,突破有為,期以無為而臻上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