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以前我只是停滯在害怕與恐懼裏,現在至少認識到,人本來就是隨著業來到世上要承受業報的,而這些業都是自己過去所造作的,有誰能不病?有誰能不死?

  • 文:編輯部出處:解惑篇期數:322期2017年6月

解惑  /釋若知

 

問:教授師您好:

其實我心裏非常感恩有您們解答我們佛法上及生活上各式各樣的問題,因為有佛法使我內心不會空虛,也比較踏實。每一次您為我解答的疑問都使我受益良多,讓我感覺正法尚在,所以我要好好的利用此生好好修養自己,讓自己的習氣慢慢減輕,至少不要在煩惱中間過日子。學佛是一輩子的事,所以我很耐心的去認識自己,從煩惱中間去發現自己的缺點,進而慢慢去調整它,使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少。

老禪師常說:「修行是修理自己的那個“我”」!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認識“意念” 的問題,及“我”的問題;我前幾天才發覺到,原來修行不只是要調理自己那個“我”,“意念”的調整也很重要。“意念”如果調理得好,那個“我”就輕鬆多了。

我發現自己很容易跟“意念”相應,如果意念上所建立的並非正知正見的話,那這個“我”就很容易陷入煩惱之中。( 請問教授師我這樣理解是否正確?)

 

答:其實意念就是“我”的單元啊,怎能不相應!我的內涵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的完成即心、即我;五蘊的一次作用完成也就是一個意念,問題是什麼意念?你必須了解!這部分有興趣的話,請學習千佛山的靜坐止觀法門,當會有清楚的介紹,學法要不辭辛勞,紙上談兵是學不到東西的。

 

問:一旦我陷入了煩惱中間,就要去認識,瞭解煩惱的內容,從中發現業習的利害,進而去突破它,這還不夠,還要去調整引發我煩惱的“意念”。( 請問是否可以這樣去調整這個“意念”和這個“我”?)

 

答:“意念”和“我”是問題的核心,關鍵在五蘊的認識,這是千佛山靜坐止觀必談的課題。

 

問:我舉個例,也許師父比較容易把握我的意思。

比如說我過去如果聽到某某人去世,或是得了什麼病痛,意念馬上就會聯想許多不好的念頭,這時,這個“我”馬上就會跟它相應而產生害怕恐懼,於是一直在這恐懼的相上打轉。現在學了許多道理方法,能幫助自己去認識問題,探討問題的根源,去面對它,從中發現了許多道理。尤其對於“我”的認識更深入!比如以上的病苦與生死的問題,以前我只是停滯在害怕與恐懼裏,現在至少認識到,人本來就是隨著業來到世上要承受業報的,而這些業都是自己過去所造作的,有誰能不病?有誰能不死?

 

這是從外去思考;往內呢?我認識到:我是什麼?有色身我、有精神的我,而色身並非真正的我;法身呢?因緣和合而生,很容易就冒出來;這個“ 我”看不見、摸不著,也不可能會死掉;也就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使我對病苦、生死原來的那種恐懼淡化了許多,同時也把意念調理好,不致每次聽見有誰得了什麼病,或是往生了,就產生不好的意念,心就相應而感到不安。

 

我現在該做的就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念和意念,相信假以時日,一定可以把無明搞清楚,做個灑脫自在的佛弟子。請教授師告訴我,我現在的理念是否正確?或者是有更好的建議。

 

答:為什麼會生恐懼心呢?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態,對生命還認識不夠,所以參學需具備條件,學佛須解行並進。自古以來知解宗徒多為禪門所呵斥,如何是捨我、轉化我?不是只取對我有利的,做自認為對自己有好處的,揀方便自己的,那只是世間法的聰明伶俐而已,與修養搭不上邊;學佛是學覺悟,進而去修養自己,才會真實得到饒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