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歲末

    「師父,您說您只有小學的程度,可是我看您讀經,裡面有很多艱澀的字,您都能讀,而且國台語都會,您是怎麼學習的呀?」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30期2018年2、3月

衲衣下的足跡 回首歲末  /釋蓮善

 

一年,不短的日子裡,總在忙忙碌碌、戰戰競競的學習過程中度過。

有人問說:「總要在歲末給自己打個成績吧,即將增長一歲的同時,有沒有想要完成或學習的事,折騰了幾許,卻還來不及執行的?」

A答:「當然有呀!科技創新,電腦、3C設備推陳,怎麼才剛學好一套軟體,隔沒多久又出新了,忙著進修上課,工作家庭又兩頭忙,連好好喘口氣都變得夢寐以求了…」

B說:「書架上推滿著書,總想花個幾日良辰、擇處美景,與文人共神遊、與佛祖打交道、與健康做朋友…..怎麼這樣簡單的願望,總在以為偷得了閒暇時刻,就又被排山倒海的塵埃事,一舉將即將到手的小確幸吞沒;只因紅塵滾滾,架上的書是注定落個 “塵埃落定”,與塵蟎相依了…」

現前,是忙碌的時代,即便是在寺院修行的出家師父,也同樣有時間不夠用的感慨。舉凡日間勞作於部門的輪值、法會活動的籌辦,夜來把握一點時光,啃讀佛典書籍、聞經聽法,想要額外再抽空學習新的事物,只能馬不停蹄的跟著時間在賽跑。

回首自己的2017,從佛學院畢業後,開始與常住大眾師父有工作的接觸與生活的相處,總像個無頭蒼蠅奔進奔出的我,有時抓到一時半刻就想與師父們請益幾句,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與如音老師父的幾番閒話家常。

音師父是一位特別用功精勤於法門行修的老人家,平時顯少看到她在寺院溜躂,只有在用午齋時,總有她穿著淨潔如新衣的老舊僧服,從三寶殿徐步向五觀堂走來,一路跟師兄弟打招呼,笑咪咪的共進午餐。飯後的她習慣幫忙庫頭師父整理吃不完的水果,將多餘的裝成一包包,帶給那些辛勤於豔陽下工作的老菩薩,或是給她認為有需要的信眾。音老師父大部份都利用中午的時間,去關心她所看到的人事,我也就是值此時刻與她聊兩句、鬥嘴古。

聊天的曾經,我問她老人家:「師父,您說您只有小學的程度,可是我看您讀經,裡面有很多艱澀的字,您都能讀,而且國台語都會,您是怎麼學習的呀?」「哇給你講啦!」當有人向她請益時,總是先冒出這一句的口頭禪,然後很有力氣的開始講解:「以前在讀經或看書的時候,會把看不懂的字寫下來,一段時間後就去問你師公雲老禪師,他除了教我怎麼唸,也會講解字義。事後我再不斷的練習寫字,還學書法,將筆劃都記熟,逐漸懂的字就越來越多了。」

再問:「那…像您這樣的年紀,差不多跟我阿嬤同歲數,為什麼您聽得懂國語呀?寺院裡很多老人家都聽不懂呢。」

答:「電視都有法師在講經啊,當用國語在講經時,我就看著字幕,一字一字的聽他的發音,跟著他一起念,聽久了就會聽、也能講出一二句了。」

有時在聊天時,我的台語不輪轉,她就會像新聞播報員一樣,用很標準的台語糾正我;她老人家的台語之所以能講得那麼好,也是因為在聽經或看新聞時,很仔細認真的聆聽,時刻抱著學習的態度去吸收。她曾很驕傲的說:「我不是只有在看電視而已」、「我現在還會寫ABC呢!」當她用一張紙條寫下英文字母的同時,真是讓我覺得汗顏,因為此刻的她已經82歲了。

現代人也許因為訊息的充塞,什麼都想抓上一把、沾上一邊,好像才能突顯出自己的多聞,而時間就在零碎中無意的溜走。我們總習慣性的抱怨天、抱怨地、抱怨政府、抱怨生錯時代;可當在抱怨的同時,是否曾停看聽的捫心自問:「於本業或興趣上究竟真的下了多少功夫?」以上述的音老師父為例,年輕時也是忙碌於寺院的建設,挨家挨戶的托缽化緣,將時光都奉獻給了常住,卻還是可以在百忙中騰出時間為佛法精進,透過堅忍的意志養成好的習慣,到了年老每日依舊排著滿滿的功課,為自己的慧命努力。

新的一年已經悄然到來,來不及完成的事可以再接再厲。曾經聽聞過這樣的話:「最忙碌的人最有時間。」那些之所以成功、獲得喜悅的人,是長期投入於專注力的培養、時間的善用以及時效的珍惜;雲老禪師亦在《白雲深處》一書中有這樣的譬喻:「就像是鑽木取火,唯有明確的忙碌,才能獲得可用的火源,而展現火的力量,運作得成效益!」註一,這皆是現代雜亂無章的「盲」碌人,所需極切去培養的。

需知,於喜好要有所取捨,於作務要努力不懈,散亂的心要能安定下來,一步一趨的向前,為目標做好耐力的準備,為長遠的未來做足耕耘,才能踏實的於崗位上立足;再回首,心安身自在,成績的好壞,即已瞭然於心矣!

 

參考書目,註一:《白雲深處》-〈不要讓自己有太多的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