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語書摘 最大的功德在那裡

    如是,印度兩千數百年來,以至現在,完全處於多數的貧窮,少數的富裕;使得每一眾生的心意識裡,皆追逐現實生活中的功德報酬。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53期2020年4月

雲語書摘 最大的功德在那裡 /潛

 

所謂功,是一種形成的力量。

所謂德,是一種利樂的修養。

當一個人,將自己利樂的修養,化做奉獻的力量,那便是佛教中所說的饒益功德。

 

南傳的《泰本巴利藏第23冊,406頁》提到佛陀曾說:「只要彈指頃觀無常,成無常想,它的功德勝過供養以佛陀為首的整個僧團。」可知以物質供養所有的僧伽,包括佛陀,所獲得的功德不如彈指頃成就無常觀的功德,因為所謂「供僧」的大功德,實際上不離五欲的追求而已,真正的大功德是如佛陀所說「彈指頃修成無常想」,這樣的功德遠超過供僧。

 

《金剛經》謂:「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能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後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可知,不是「布施愈多,功德愈大」,而是彼此都不要造成傷害,何況還要不著於功德,則成就的功德是無量無邊。談布施,除了色身的需要,還有法身的需要;畢竟色身是有限之身,從幾十歲至百歲,仍是會死,而法身是無量,是無限之身。所以能聽聞經典生起信心,歡喜接受,此福德的確無量無邊,若能書寫、受持、讀誦,那是一種最好的自修方法,以一份恭敬心抄寫,不瞭解的地方去查閱佛學辭典等工具書,就有機會深入經典,久而久之,就可以為他人解說。這是透過修養完成的,也就是懂得經典裡的道理方法,才能為別人解說,讓別人也能知道一些道理方法,而可以達到了生脫死,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可知,布施功德的果報是福,而受持經典,則成就般若;福報有盡,而般若無盡。前者受福於天道的享受,後者則可以依恃而成道,圓成般若,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雲老禪師在《迴響集》.〈功德報酬與法的效益〉一文中說:譬如印度,佛陀之教,原本是當時富於革命的宗教,並無組織黨派,領導政府,依之為權勢和利益的鬥爭條件,作為維護地位的後盾力量。反觀婆羅門教,明顯的是以此為招式,以此為本錢,以此達到爭權奪利的目的;如是,形成  了架構的力量,造就了勝利的功德,而順理成章的獲得圓滿的報酬。但是即使擁有了印度區域性的成就,卻於眾生的究竟饒益,至今仍然是貧乏的,可悲的;因為印度已失去了佛陀之教,不能享有法的效益。

 

自婆羅門教取代了佛陀之教,而幾乎為佛陀所融和化導成正途的七十餘種外道,亦因為佛法遠離,紛紛再次自立門戶,遍布印度各個角落;如是,耽於現實功德報酬的權勢者,只要沒有抗衡力量的存在,尤其是超越、駕臨其上的外教,就不會發生任何報酬的力量,任他腐蝕眾生正常的發展,也會毫不以為不好。如是,印度兩千數百年來,以至現在,完全處於多數的貧窮,少數的富裕;使得每一眾生的心意識裡,皆追逐現實生活中的功德報酬。印度最興盛的時刻,乃緣於佛陀之教最興盛的時刻;一旦失去了佛陀之教,印度也就開始沒落了;因為眾生沒有了法的效益,只有功德報酬的追逐鬥爭。

 

然而,佛陀之教流布中國,從唐朝以來,綿延廣傳,不僅使法的效益發揮得淋漓盡致,終究與中國的人文族性等,入於水乳交融的地步;所謂的佛陀之教,已經變成了中國式的佛陀之教,不同於印度早期的原始性佛陀之教,亦不同於後期的偏重理論性的佛陀之教;而是著重於適合上乘根器,建立事理融通的最上乘佛陀之教,多少富於創意的學派,像華嚴的、天台的,尤其是最具突破性的中國祖師禪學派,幾乎都是法的饒益,厚植眾生現實人生道上,猶如行樹的蔭庇,甘露的滋潤,美食的營養,維護以清淨、莊嚴、淡泊為理想的菩提世界。可知,佛陀之教的思想,是以法的效益,利樂眾生,源遠流長,而不是以功報酬為主。

 

總之,功是一種利益,是自己具備了能力而表現出來的利益,也具備一種付出的精神。德是一種善行,肯定是好的行為,只有饒益性,沒有任何的缺失;於起心動念之間,任何的時間、空間都具備善因而有善行而顯現善果。所以德是因,功是果;一般說「道德修養」,其實就是談德的問題。簡言之,功是一種饒益性,德是一種修養條件,把這種修養條件,化成為力量,使別人得到饒益性,就叫功德。所以無相布施,無施者、無受者、無施物的三輪體空,是修養形成的,有了這種德性,才能完成功的力量。

 

佛法談功德,有所謂的「第一義諦」,也就是唯一的意思;功德唯一的是饒益性,其中沒有任何的傷害、缺失,只要有一點點傷害,都不能說這功德是屬於唯一的。以財施、法施來說,財施可以幫助別人的色身,法施可以幫助別人的法身,這只是幫助的行為,而唯一的是要能達到了生脫死,所以唯一的功德,是以生死一大事因緣來說法。如果離於生死而談功德,最多只是佛教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