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無患子”之歌

衲衣下的足跡 “無患子”之歌 /恕

 

明亮的時刻,也就是爽朗坦蕩之時。

    黑暗的時刻,也就是愚魯放蕩之時。(雲老禪師的「禪的語絲」)

 

2020年2月16日在屏東縣潮州鎮「林後泗林平地森林園區」,有一場「全健康‧心生活」的活動,由佛弟子協會、福慧寺與高雄市三區服務處籌辦的「白雲心‧健康行」,結合團康、暢遊、茶敘、生活、法語分享,一起共賞大武山下的美麗綠境。那一大片平地的造林,可以遠眺也可以近觀,景色相當優美,寬敞的迎賓道,植物生態豐富,清新宜人。

 

此次籌辦的活動很豐富,有團康的帶動、老禪師的墨寶展示,還有闖關遊戲充滿知性的趣味,包括:「愛拼才會贏」──把老和尚墨寶卡切成四片拼圖,闖關者須快速的拼出原圖,字卡有「佛心、慈悲心、菩提道」。還有擲骰子抽號碼牌「背法語」,更有「愛的存錢筒」與「手足之情」──用手腳猜拳,透過互動讓大家擁有一個豐富、鮮活,富於節奏的一天。

 

老禪師的墨寶與法語掛在小葉欖仁樹林中,可謂「風動演妙音」。幾步之遙的對面就是無患子樹林,來自各區的人馬紛至,無患子樹林擺了一些桌椅就是最好的休憩區,在那享用便當與茶點。兩座林子相對,像是舞台與觀眾席的切換;闖關遊戲時,我進入筆直深邃的小葉欖仁林中,一股悠然之情瀰漫著清幽浪漫。我抽到要背的法語,它正垂掛在第三棵小葉欖仁樹上,這則法語在老禪師的「思路」或「白雲心語」都有,讓我們一起來體會它的精髓內涵:

 

 「有光亮的地方用眼,陌生的地方用耳,黑暗的地方用心;但是,無論什麼地方,都應該運用你的思想,才能萬事如意,皆大歡喜!」

 

初讀法語,提到三個地方「光亮、陌生、黑暗」,可是重點是「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才能萬事如意,皆大歡喜!」

 

(一)有光亮的地方用眼

眼以見為功,光亮的地方可以運用眼睛看清東西,但是眼睛只是「根見」,有其局限,須經「見見」、「性見」的突破才能看清真相。面對色塵緣境,人總是一會兒說熱噪,一會兒又嚷冷寒,搞得人心惶惶,誰叫兩眼老往外看?為習慣、偏執、分別蒙蔽,形成迷茫的自我意識。但是眼與耳的主人還有一顆心,甚而能運用思想,所見便與原來不同。譬如:有人用眼睛搜尋「不見多時的兄長」,她眼睛只往前看,找了半天,方圓幾里都不見人影,就忘了斜個頭往右後方看,兄長正端坐在離休息區不遠的涼亭。他上了年紀,一來躲那稍嫌熱噪的赤陽,一來坐在涼亭比較安靜自在。所以只須換個角度搜尋,就像爬山,每往上爬升一公尺,俯瞰的視野就更廣闊;就那麼一句「換個方向就有出路」,為何我們總是只看眼前的光呢?

 

譬如:譴責小孩不用功,母親眼見小孩在休息,沒看到「這一時」之前之後的情況,很容易執持立場少了一份同理心,責罵之餘可能造成孩子心靈永遠的陰影。所以父母要以穩定的情緒對待孩子,不是限制孩子不准犯錯,而是要多鼓勵他,跌倒了勇敢的站起來。人是萬物之靈,如果不知察覺現象多變,凡事照本宣料,就會成為「刻舟求劍」的迂腐者,所以善巧靈通才是處世之道。

 

所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與「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就是從眼見的「有」的拘泥範圍,透過察覺與發現,不斷突破,袪除思想的糟粕,才能不斷提昇。

 

又如:闖關背法語,某人有壓力,感嘆道:「唉!老了!法語老背不來!」輕易的臣服,放任遺憾與衰朽,止於「裹足不前」,何不抱著這樣的信念──雖然歲月不饒人,就算記性變差了,也能放慢腳步,舉步前進,不輕言放棄,因為老有老的生存之道。

 

老禪師在《金剛經集義》「離色離相」的法義中舉唱「凡紅不是辣(椒)」,因為青椒也有辣的,所以不能只看顏色就做肯定,那會像在熱鬧街頭看到相似的背影就喚爹娘,豈不荒謬可笑?而從「看」進入「觀」,是一種深入的認識,所謂的“分析”、“認識”,察覺這種「自我意識」表現的可信度可不可靠?緣於「緣生不實」,「見色著色」會迷惑,「見色離色」即心無所住,染得愈深則滌之愈難,若能到達「無我」即不為物礙。

 

人生,人生,若執著於一個塵境就會生起一個煩惱的世界,如水中捕月,鏡裡尋影,不然哪有「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歎息?常常心一起即住色塵而生垢,能不運用思想,依佛陀之法以求出離?

 

(二)陌生的地方用耳

陌生的地方用耳,不是叫你聽是非,製造糾葛,而是經驗的汲取,資料的蒐集,聽過來人之說,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看他是實語還是誑語?可有一事搞不懂,新新人類的「通關秘語」、火星文,有聽沒有懂。譬如:

「就醬子!老地方見!」貼耳再聽還是叫人摸不著邊際,問了再問,原來“醬子”是“就這樣子”的速音;“未毛”原音是“為什麼”;“潛水艇”意指“沒水準”,“很S”就是“很拐彎抹角”。

 

陌生的地方用耳,這有一例:同桌有人急匆匆來到林子,寒喧過半個鐘頭了,她的話題仍環繞在:「等一下回去我還是不知該走哪條路,來的時候左彎右拐迷路了,回去萬一車子又開錯方向怎麼辦?」幸好有識路者告訴她從哪個交流道上高速,她專心聽著,方才渡迷津,所以用耳聽不是聽是非,而是向熟悉來路的前輩,作經驗的汲取,資料的蒐集。用耳聽聲跟眼看相同,色塵境相應即識心起,其中有業有道,若能認識清楚,修養到不著不捨,不即不離,才是真大自在。

 

《莊子》.〈齊物論〉有「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狙公賦芋,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養猴人只是把橡果的數量朝暮對換,猴子一聽就很高興,認為早上的數量變多了,其實總數仍是七個,猴子「耳聽」卻不用心,自以為是。如果一個人被貪瞋癡遮蔽,又不接受別人的好意,就像這群猴子只聽到養猴人講「早上三個,下午四個」,止於聽聲音而已,完全沒有瞭解問題實際的內涵,還是處於迷惑中。

 

(三)黑暗的地方用心

黑暗怎麼來的?計較、執著、擔憂、恐懼....無明使得黑暗悄悄滋生,失去光照才會成為黑暗,就像封閉的個性,繭居族之類的,洞穴似的人生已經忘了什麼是海闊天高!更嚴重的,作奸犯科、陰謀詭詐,想掌握權勢一手遮天,豆大的眼睛只看到眼前的獵物,彷彿「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別忘了「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正在凝視著你」,所以躲著陽光編織黑暗,如何獲得安詳?

 

這陣子不是「武漢新冠肺疫」延燒,人人驚恐惶然,繪聲繪影的。那處於暗室的細菌、微生物就像狡滑的不法分子,隨時乘隙而入,防不勝防。想起那天,送人到山門,計程車很快就來到,司機一面倒車一面搖下車窗說:「上車請帶口罩!」時下的公共場所,也都這樣執行,入門要先量體溫,雙手用酒精消毒;有的飲食店食品、飲料只許外帶,不讓客人在室內逗留,一些團體原本的活動都停擺,失去了活躍。

 

好比一次,與某師乘車去辦事,在車上原本有說有笑,突然我打了個噴嚏,開車的她很緊張,倏然的搖下車窗,讓外面的空氣能對流,還從包包拿出一個口罩說:「請帶上口罩!」這也難怪!在這疫病流行期,談虎色變,每個噴出的飛沫都是可疑分子,像匿藏的通緝犯,步步追魂,這樣的反應無可厚非,因為誰也不希望受病毒蹂躪,被隔離。這讓我想到變調的「愛」也像瘟疫,喜厭愛惡是人的分別,有時會流露出莫名的言行;人心的嫉妒、猜疑、仇恨、強烈的主觀意識,不也像流感、肺疫的竄流,否則人寰哪來的許多災難?可也無須因噎廢食,搞得生活失去了秩序,提起正念,多注意營養健康,提昇自己的免疫力才重要!養身、養心都是當務之急!

 

所以「看著,聽著」,聲色中也許會產生煩惱;「念著,想著」,可以再多「觀照」;煩惱,因為修養則有機會見菩提。學佛不能捨棄聲色,那就成了斷滅相,無法完成飛揚的思想,再者,「黑暗的地方」,人與人之間更需要關懷、珍惜、接納、包容,尤須運用思想,小心以求「安全」之道。

 

(四)無論什麼地方,都應該運用你的思想,才能萬事如意,皆大歡喜!

活動近尾聲了,午後陽光篩落一片樹影,林子裡風一陣一陣。以如念法師與若勍法師為主的“法語開示”與“解惑”正是壓軸,一位初學者提出此問:

 

五祖傳法,神秀為首的人追殺六祖惠能大師,佛門不是清淨之地嗎?怎麼會為了追回法衣而充滿殺伐之氣,真相到底如何?

 

因時間的關係,如念法師只略答如下:神秀等人只是想追回法衣,他們認為六祖當時還是在家人,不適合取走法衣,追殺的說法不實,何況追法衣的人是出家人,他們不會去犯殺戒的....。

 

可見運用思想還要「如理而思」,也就是正思惟。

 

突然平地暴起一聲驚雷,是誰策馬入林?原來四品帶刀的惠明將軍已追上惠能,正想拿起放在石頭上的法衣,可是為何提掇不動?說時遲那時快,惠能大師已從草叢中現身,惠明說:「我為法來,不為衣來!」還啟請大德開示,你聽六祖惠能大師怎麼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什麼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還叫惠明將軍屏息諸緣,莫生一念。最讓人震憾的就是那一句,響叮噹、明灼灼的「密在汝邊」!

 

好個「密在汝邊」!一個人若拘於名韁利索,迷失本性,不知修心養性,當然無法明心見性。請諦聽「心經」所說:「無眼界、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佛法的「非」與「無」的突破可以讓觀點與原有的不同,人往往因思緒、情感、態度的起落,阻障於某個關卡,經過認識、發現,也能像流動的舟,承載新的體悟。所以「光亮非光亮,黑暗非黑暗,陌生非陌生,思想非思想」,今天的闖關也不在輸贏,而是闖過了,天就破曉了!因為「密在汝邊」之故!不昧於眼界、意識界,在任何地方都「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的話,就能「萬事如意,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