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淺談六波羅蜜

    如果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會規劃時間早上禮佛、念佛號,下午讀經典、看書,晚上做功課,靜坐止觀,哪來的時間睡覺?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55期2020年7月

衲衣下的足跡 淺談六波羅蜜 /小洵

 

波羅蜜到彼岸。

法義 :“度”是方法,究竟,從生死苦海的覺醒,欲得度達到不再受生死之苦,最好的辦法就是到達不生不滅、常樂我淨的彼岸。

 

可以說是一種由迷惑轉覺悟的正確理念,唯理念的實行,必須要有可靠的方法纔能證明理念的可信,不然仍舊處於空妄的理想主義;畢竟佛法效益,在人生旅途的需求價值上,便談不上饒意的功德,六波羅蜜法,正是完成這種饒意功德的效益值,為提供詳盡的方法,且作如下說明:

 

檀那:是“施”的意 思。

分兩種,財施、法施。財施:有人貧病交加生活陷入困苦給予物質幫助,目前疫情嚴重傳染,有人發心捐口罩金錢幫助,讓需要的人得以避免傳染,以維護身體的健康。法施:就是精神方面布施,解不開的煩惱,最近疫情嚴重,與親人生離死別,一直懷念著親人走不出來,我們以佛法去開導他,讓他了解因緣、因果關係,這是地球村眾人的共業,使他漸漸地走出陰影。施以奉獻為前提,不計酬勞或利害來饒益眾生。施:是捨得,具足無畏的大行。

 

尸羅:戒的意思。

分別有在家居士的戒法,出家僧伽的戒法,其主要目的告訴學佛的人在有犯的機會要做到不犯,知錯能改轉惡行為善行。例如,以前農業社會,又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個時代大家都很窮,民不聊生,三餐不繼,所以上山找食物吃,不管是野菜,野味就是大動物、小動物昆蟲類,可以吃的就帶回家煮,農業社會找不到賺錢的地方,勉強的吃,可是現在已經工業發達高科技抬頭,生活水準高,都吃盡人間的山珍海味,而那些野味仍然逃不過人類的口腹之欲,吃的人雖滿足了欲望,但被殺的動物痛苦又瞋恨。其實,青菜豆腐也可以滋養生命,佛陀告訴我們眾生具平等相,我們不要去傷害他們,要戒殺,不要貪圖野味,要轉迷成覺,發揮慈悲心。

 

羼提:是忍的意思。

分別有生忍與法忍的不同,生忍就是面對人與事,每一個我的標準不同,知識經驗不一樣,比如甲跟乙講,殿堂拜塾有很多人在拜拜,每天至少要擦一次,乙認為我二天擦一次就好;觀念的問題,無法溝通前提下,甲自己去擦拜塾,甲就做到忍波羅蜜了!現在疫情正在大流行,家裡的糧食都吃完了,媳婦叫丈夫去買東西,丈夫說我是一家之柱,我不可以倒下去,丈夫就跟爺爺說你年紀大皮老結實,病毒較攻不破,你去買,爺爺說:這次病毒都傳男不傳女,叫奶奶去買,孫子說不可以,奶奶每天要煮飯給我們吃,如果有三長兩短,我們放學回家就沒飯吃,不可以。這時媳婦想:公公每個月有退休金一萬元,如果我跟丈夫無法去上班,公公的月退就可以生活了,最後媳婦決定叫外燴,大家都不用出門,當爺爺容易嗎?連死都要一馬當先,患難見真情,因為無神論的關係,導致家庭親情很薄,這個爺爺的處境叫生忍。法忍:是指面對寒熱、水災、旱災等之類,像熱帶地區夏天熱到40至50度,你都能耐過這炎熱的天氣,寒帶的地方冷到零下50至60多度,你都能挺得住,像非洲衣索比亞的難民,常年都處在飢荒的環境。這一次的疫情全球蔓延,人心惶惶在困苦之時,能夠安忍,不生惱恨和執著之心,人們要發揮智慧去預防不被傳染,才能戰勝疫情。

 

毗梨耶:是精進的意思。

有身與心兩種大行,於身勤修善法恆久不變,不倦不怠;於心精進,凡起心動念謹慎維護,心念相續細審詳察,不偏邪,提起正心正念,不放逸。例如因疫情的關係盡量不外出,有鸚鵡會說人話:「早上睡,中午睡,晚上接著睡,睡睡平安不要給國家添麻煩。」因為牠是鳥類情多想少,沒有思考能力;如果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會規劃時間早上禮佛、念佛號,下午讀經典、看書,晚上做功課,靜坐止觀,哪來的時間睡覺?精進就是不斷往前進步,細水長流,時時刻刻不浪費光陰,悲憫蒼生,禮佛、念佛號、持咒、迴向給地球村,所有的人都能平安度過這疫情傳染。

 

禪那:思惟修、靜慮、常住功德叢林的意思。

修行三昧,三昧是正定,入達四禪、是色界四禪天、才能提昇四無色定,四無色定:是入空處,一心不亂,不在色相打轉,已突破至無色界。

 

奢摩他:是止、定、行者不亂心。毗婆舍那:觀,止與觀才能入禪定的境界,思惟修常住功德叢林是智慧的開拓者,定力的培養,是解脫真自在的樞機處,任何作用傷害也能轉化成利樂。例如這次的疫情,讓全球人類每天都活在沸沸騰騰不知所措,兩個強國吐口水戰,誰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過失,只有天知、地知、護法神知、佛菩薩知道,疫情已發生,也死傷那麼多人,今天如果是好的事,大家會搶著要功勞,這是人類的本性。我們要保護自己,不傷害別人,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有空調的地方不要去,細菌不斷的在裡面循環,口罩不離嘴,以防飛沫傳染,自己要有定力,與人交談時間要控制,佛弟子禪那的功夫,就看你自己平常思惟修下多少功夫了!

 

般若:是慧的意思。

慧的形成來自聞思修,也就是熏習培養,才能擁有知識經驗,積聚行修之德,照見諸法無我,通達理事無礙,圓成實相無相的勝境界,贏得無上正等正覺。面對色塵緣境,當下把握,沉得住氣,察覺返照,要用智慧去轉化,才能出離煩惱。智慧的來源是不斷擷取別人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有智慧的人不管什麼高難度的事,在他手上都會處理得圓滿。例如科學家不斷的研究新產品,不斷改良,讓瑕疵降到零,有不肖的人去竊取人家的智慧財產權來做仿冒品。從前西方人瞧不起東方人,因為東方人喜歡盜取西方人的智慧財產權,人的習性就是要撿便宜。知識經驗會被人家盜取,但修養就不會被偷走,佛陀告訴我們要多聽、多看、多思,明察秋毫世間一切的因緣因果關係,累積知識經驗成為智慧的結晶。總之,六波羅蜜是出離苦惱的六條道路,通往覺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