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做重複的事情

    “修行辦道每一天就是在做重複的事情,只是人與事的不同,內容的不同,如果不能把握這個原則,就不是在學佛”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61期2020年12月

衣下的足跡 做重複的事情 /蓮鼐

 

“修行辦道每一天就是在做重複的事情,只是人與事的不同,內容的不同,如果不能把握這個原則,就不是在學佛”(出自《以法為師》.〈疑思悟〉)

 
看起來是一句很簡單又不起眼的文字,可是要從中發現它的內涵,就得依自己的修養層次而有所差距了。
 
做重複的事情,以出家眾而言,是以身口意為下手處,時時刻刻地調整,觀照著自己每一刻的起心動念,隨時隨地對自己的意念都是清清楚楚的;因此,在於事情發生的時刻,若能把握著這個原則去面對,就會發現這些事情,為什麼會不斷地重複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那就是自己的問題點,其差異是在於人的對象不同,於事的內容不同而已,換一句話說就是自己業的顯現了。
 
以在家眾而言,其著重點通常是集中在日常生活裡,他們要不斷的去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依於家庭、事業、學業有所提昇改善;譬如說烹調,大部分的媽媽為了煮出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不惜嘗試不同的烹飪技巧,各式各樣的菜式,考慮到每天大家所需的營養,甚至依於金錢上的運用,節省不同的開支;在工作場則要不斷吸收新知識,學習新技能,培養良好的行為,待人處事要圓融,對老幼貧富優劣都以平等心對待…等等;在學業上也是如此面對,這些道理都是相同的;只是彼此
 
一般對於做重複的職事,如果總會感覺很無聊,那他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把寶貴的一天,又復一天地空白度過了。譬如掃地,在寺院裡都是常態性的工作,每一天都是活在掃地、打掃的工作範疇裡,如果當作是掃除自己的心垢來看待,那如何去掃地呢?如何讓人家看見了,踏上了這塊地都能心生歡喜,這不是要用什麼東西來裝飾吸引,而是讓人家自然而然在心裡面,會生起不一樣的感覺來,為什麼?別無它求,因為是依於個人該做的去盡心做,抱著平常心,以直覺反應,非以好與不好來分別,以平常心來對待這份工作而已。
 
所以,做重複的事情,如果能保持著那份盡力又用心的態度,好好去做每一件事,長期下來必有所發現,除了累積個人的知識經驗,還能夠從中作樂而得到其饒益性!就是那顆心,如何運用它而發揮其利己利他的結果,就靠不斷的熏習並培養智慧,發揮心的力量;否則,久而久之,難免會產生厭倦煩惱,這也就是學佛弟子跟世俗人的差異處!
 
修行是修理自己的身口意,能夠在業顯現的時刻,做到不為境轉,才不致於隨業而轉再造業,生生世世輪轉於生死苦海之中;若能依於佛陀的道理方法,以止於一念的研究分析來面對,經過不斷地重複去深入認識、了解,一點一滴的累積經驗,久而久之必有所突破,不同於原有的想,學習著腳踏實地的一步一腳印把不好的業習淨而化之,好的更加遂步提昇,這樣才是真正的在學佛。
 
以前看老和尚的著作,都不自覺地盲目著重在看文字的表相,每一個字都是認識的,未曾嘗試去深入去探討,認識其中的內涵,學佛至今才發現自己過去,總是以自我意識去解讀文意,而錯失其中的內涵對學佛行人的饒益性,在不短的歲月裡,讓自己平白的萬過了;可是如今能有所發現,還是來得及把握它吧!學佛總不嫌晚,只怕後悔時沒機會;重新調整身與心,一鼓作氣重新踏上這條菩提大道,深入般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