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語書摘 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人世間什麼最難行呢?即身、口、意行為的不造惡。 人世間什麼最難忍呢?即五欲、八風,皆能清淨不染著。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68期2021年08月

雲語書摘 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潛

 

人世間什麼最難行呢?即身、口、意行為的不造惡。

人世間什麼最難忍呢?即五欲、八風,皆能清淨不染著。

《北本涅槃經卷》二十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大涅槃具足成就如是五事,難作能作,難忍能忍,難施能施。」

 

所謂修行辦道,無非是修正身口意行為的偏差,能具足德養;而辦道是辦理覺道,培養智慧,厚植菩提。身口意是學佛人的三大造作之能,於身包括一切行為動作,於口舉凡語言道說,於意是所有思想觀念。因此,修行辦道,在於「生」的了知和解脫,於死,則是所作皆辦,於「報身」作最後圓滿的交代。

 

佛法中有所謂的苦行,以釋迦牟尼佛六年苦行為伊始,苦行是磨鍊心身,體取勞苦,仰承屈辱,猶如鎔金鑄鋼,千錘百鍊,以至堅精,遠離腐朽毀損,成為價值而達最高效益。此外,佛門中的頭陀亦如苦行,頭陀的法義有四:

1、抖擻:勇猛無畏,挺立不搖。

2、歷鍊:身心磨鍊,意念熏陶。

3、淘汰:去蕪留菁,捨濫存純。

4、浣洗:除污滌垢,維護清淨。

 

於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以大迦葉為頭陀行第一,《增一阿含經》卷三云:「十二頭陀難得之行,所謂大迦葉比丘是。」

 

《禪的妙諦》裡、〈禪行者行處〉謂:「禪行中許多行者,以苦為樂,以忍為行;甚至挨受饑渴、睡不倒單、衲衣著身、坟塚夜宿、行腳天涯,如是行持,約定六月一年,最多三載,深體實驗,嚴格篤行,可謂正勤精進之法;若爾一成不變,終身苦忍,甚至戒嚴定好,命臨結束之時,其往生處,天道安住,盡享福報,待福報竭,仍須隨業而墮,承受餘業之果報。因此,苦忍之行,不過調伏身心之貪、瞋、癡三惡流弊,於戒、定、慧三無漏法行,並非直接因緣干係;是故,正觀正行,仍以『人之業』為趣向,所謂業淨道顯,恒住菩提大行,而菩提大行,須以戒定慧為依歸,如是熏習,終必成就道果。

 

再說忍,是波羅蜜行法之一,能忍得安樂。《仁王護國般若經》謂:菩薩觀五陰(色、受、想、行、識)、三界(欲、色、無色)、因果、二諦(真、俗)等法,成就十忍。五陰是自我意識形成的基因,三界是六道分別的趣向,二諦是從因果的了知,以現實的假而發現道法的真,如何圓成正等覺,故說於自我行安忍之法:

 

1、戒忍:觀色陰,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無作,從初受戒體,有所作為,執守堅持;待到持守既久,雖不作意,卻能任運,無所毀犯;而凡戒體之相,皆是色陰所攝受。

2、知見忍:觀識陰,了知一切諸法邪、正之見,皆從識心而生,即得知見忍,而確定分別意識,原與自我知見是同一類系者。

3、定忍:觀想陰,不起亂思,即得定忍;縱然是妄想雜念,如能深入觀照,亦可進入不亂而定。

4、慧忍:觀受陰,無苦樂相,即得智慧忍;分別諸法,悉皆空寂,空從有顯,寂因動後,如此,智慧隨生。

 5、解脫忍:觀行陰,無造作相,即得解脫忍;諸行無常,情識分別而生造作,其實本不束縛結使。

 6、空忍:觀三界苦果,無有實體,即得空忍;生死苦諦,於體用,於相境,意識相應,於性質的變化現象,本來空寂故。

 7、無願忍:觀三界苦因,苦空無常,即得無願忍;煩惱集諦,分別造作而成,其實於苦之性,本來清淨故。

 8、無相忍:觀三界因果之法皆空,即得無相忍;因果之相,作受流轉,不作清淨,於相本不有故。

 9、無常忍:觀俗諦之境,一切有為法悉皆虛幻,即得無常忍;法的遷流變化,依時空環境與因緣不同,生滅動靜.隨法不定。

 10、無生忍:觀真諦之境,是無為法,諸念不生,即得無生忍;以真空之理,有法有為,不定生起,突破有為,則不生滅。

 

《金剛經》中說到:「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這是釋迦牟尼佛於過去世修行菩薩法,因修忍波羅蜜,所以稱為「忍辱仙人」。歌利玊為了考驗他的忍行,就凌遲他的身體,那是很痛苦的承受;如果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該會生瞋恨心,但他具備忍的修養,做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於苦而不以為苦,所以沒有瞋恨心。其實,父母養育兒女,不也是於苦而不以為苦嗎?

 

總之,學佛的人與不學佛的人,同樣有分別心,也會計較、執著些什麼?但彼此最大的差別就是在修養與智慧和覺悟的成就不同,化解問題的結果,就有圓滿與缺失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