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對我寫《餘響入霜鐘:禪宗祖師傳奇》的深層影響(二)

專題演講
老和尚對我寫《餘響入霜鐘:禪宗祖師傳奇》的深層影響(二)
時間:109.12.20
地點:千佛山般若寺
演講者:鍾玲教授

 

下面講佈施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大家供養師父,建設寺院,就是財施,甚至是捐自己的器官,無價的財富,也是財施。什麼是無畏施?普賢菩薩行願品講到的,菩薩在急難中,能施無畏,菩薩保佑你,讓你不再害怕。我們做凡人如何做到無畏施呢?譬如在抗戰時期,投筆從戎當兵,去打仗,為了讓後方的人能夠心安、能平安,都是施無畏。

 

我跟你們講一個施無畏的真實故事,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大家都知道,地震之後我跟隨一個團體進入南投縣去慰勞員警,永平鄉一百間房子倒了九十八間,那裡有一個警察分駐所,分駐所的所長帶八個警員,一共九個人,半夜一點他們在泡茶,地震來的時候,他們像骰子一樣被拋來拋去,他們是匍伏著爬出門來。那個所長不只負責帶員警,他負責整個永平鄉的平安,永平鄉包括很多村子,共有八、九個村子。還有餘震來,他該如何定?所長第一件事做什麼?爬回分駐所找一樣東西:手電筒,因為沒電,看不到東西,他們幾個爬回去找到三個手電筒,所長把一個手電筒給兩個救濟永平村的員警,另外兩個員警拿手電筒騎摩托車去巡邏幾個村子,他們要安撫民眾、把人救出來。天亮之後,他派一個員警穿越重重坍方去南投縣,所長跟他說要去找什麼人?找新聞界。這個所長真的做到定,因為他每個決定是對的。這個例子講什麼是亂中有定。所長有修行,修道教之類的,沒有修行很難有這種定力。

 

如果某人沈溺在貪瞋癡裡,你怎麼幫他。我們要知道《金剛經集義》裡老和尚這麼講:

 

「塵相是虛,分別是妄,眾生識心變化,依貪欲而有染著,依染著而起分別,如是變化,如是作用,若不行捨。。。則眾行障礙重重。」(《金剛經集義》20)

 

我就用這一段裡的概念創造一段惠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壇經》開始沒多久惠能就去見弘忍,弘忍說這個南蠻子還想做佛!惠能說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沒有南北之分。怎麼一下子惠能就有那麼高深的見解?他才二十多、或三十多歲。我在小說裡創造一個故事,講他年青的時候,跟一群年青人打柴,他怎麼從彼此的互動關係裡得到智慧?如何靠自己累積了智慧。就是採磨菇的故事,磨菇有毒磨菇、可以吃的磨菇,也有很貴的食用磨菇。西方美食中的名貴磨菇是什麼?松露,最近我的好友帶我去吃過,也沒有吃出太特別的味道。中國古代牛肝磨菇的價格很高,會令人起貪念,它觸發的是五根之一舌的味覺。跟惠能一起打獵的年青人,都是十六、七歲的,在林地裡看到牛肝磨菇,好極了!挖到寶了,採了就可以賣錢。看看我創作講貪欲的這一段:

 

勇仔說,『蘑菇是我發現的,你們三個每人要分我一半。』

另外兩個青年跟勇仔爭說,誰採的應該歸誰有。能仔發現他們三人每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都陷入了只圖自己利益的陷阱。。。能仔對三個樵夫夥伴說,『我採的牛肝蘑菇全部給勇仔,因為我媽不吃蘑菇。』能仔一出口紛爭就解決了。那三個青年都不說話,沉思起來。惠能不動聲色地觀察他們,勇仔對能仔的慷慨感到羞愧,決定下次他要聽能仔的話;另外兩個青年覺得自己小氣,下次要分些給有功的人。惠能自發的智慧就這樣在他生活中累積起來。」(《餘響入霜鐘》112)

 

這些年青人因為貪欲而搶蘑菇,因為惠能「舍」他份內的蘑菇,即財施和法施,他們的心改為向善。下一段講慈悲心的例子。老和尚說:

 

「慈悲是拔苦予樂,人家有痛苦、艱苦的事,你能幫他拔除,還能給予人家快樂。。。要能達到慈悲的修養境界,是要很多無量的善心去慢慢培養起來的。」(《解惑篇》838-834)

 

這張是千手觀音的像,那麼多手都很忙,為了幫助人家,其實這裡講的不是慈悲,是悲,「悲」是拔人於苦,因為他的苦被拔去,所以安樂。其實慈是把自己的快樂分給人家。老和尚是要我們培養「無量的善心」,善心要怎樣培養,有很多辦法,我想到的辦法就是減輕自我意識,什麼叫減輕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強的人常用所想來指導人:我知道得多,所以我指導別人怎麼做。減輕自我意識是要去聽別人講,他說出來,你才知道他的痛苦在那裡!你又不是老和尚,一看就知道人家痛在那裡,要別人告訴你,才知道他痛在那裡。不要老是想著自己:「我可以幫你解決問題!」,你連他的問題都不知道呢!你要先讓他願意說,對別人要有慈善之心,對自我要壓抑一下,別人才願意對你袒露內心。

 

自我意識低才能察覺別人的痛苦,這是我在澳門大學當書院院長時發現的,我跟大學生談話,一對一談話。老師慣用你應該這樣、那樣,這套不行!要他們能跟我講他們心裡的話,就要學會聽。你還要瞭解人生各種痛苦和後面的原因。找到後面的原因就更難了。如果你要行悲心,要拔人於苦,你先要知道人生各種痛苦,然後瞭解某人痛苦背後的原因,才能夠幫得上忙。怎麼樣才能瞭解人生各種痛苦呢?

 

其實很多人在順境中長大,不一定經歷過那些痛苦,第一,可以看小說,像是《紅樓夢》,曹雪芹把做婢女的痛苦寫出來了,女人的痛苦他寫的也蠻多,他很有同情心。現代的心理醫生接觸很多心理病的患者,不少醫德高超的心理醫生寫了書,鄧伯辰翻譯很多這種書,這些醫生不但醫病,還會和顏悅色地跟病人談,觀察他們的情況,比如他診斷出病人患癌症,他會瞭解病人狀況,再用他比較會接受的方式告知他,盡力鼓勵他。鄧伯辰翻譯過一本書叫《時間等候區》,一位美國醫生叫做傑若.古德曼,他是研究愛滋病的專家,他舉一些可憐患者的例子,很多小孩一出生就染了愛滋病,媽媽不是同性戀,也得了愛滋病,是輸血傳到的。寫他如何幫助他們。讀這類作品讓人瞭解人生的痛苦。

 

要瞭解痛苦背後的原因,就要深刻去探索因果了。要幫對方找到痛苦的原因更要緊,如果他找到就會心安。要用同理心去體會,讓對方感受你的同情,讓對方接受你。譬如說某人母親過世了,他一直不說話,難過到要自殺了。你如果要幫這朋友,不要說節哀順變這些老套的話,沒什麼用的。你可以陪他散步,然後你可以談自己母親過世時候的感覺,覺得天蹋下來了,講講講,他會搭一兩句,然後就開始接上話了。所以要有同理心才能幫助人,自己還要有能力承受他人的痛苦。自己在什麼狀況下才有能力承受他人的痛苦?煩惱不多的時候,如果你自己煩惱多是幫不了人的,能幫助他人的先決條件就是自己的煩惱減到很輕。先解決自己的煩惱吧!

 

最後要有智慧化解別人的痛苦,這很考驗人,我們又不是老和尚。就是要有個切入點,譬如說你朋友難過的不得了,你要找切入點,他終於說自己太對不起母親了,那就是切入點,等到他願意跟你講,自己不光鮮、對不起母親的事,講出來煩惱就少了一半。《餘響入霜鐘》三祖僧璨的故事裡有一個人很可憐,採藥的人,廣東羅浮山以中藥出名,他採藥不小心掉下懸崖摔死了。有些人因為忽然死了,連怎麼回事都搞不清楚就死了,所以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因此採藥人的魂魄在山裡繞了二十年,覺得自己迷了路,二十年年繞不出山。

 

有一天他發現自己沒有影子,才知道自己是鬼,他的魂魄飄回村落。二十年前他是鰥夫,有一個兩歲的兒子,他媽媽帶著孫子。等到他的魂魄回到家,家破破爛爛,應該多年沒有人住。他覺得冤枉不冤枉?他二十年沒回去,年老的母親過世可以接受,但兒子呢?兒子應該已經長大,卻失蹤了,連他死活都不知道,他覺得很冤。這時僧璨進山來採藥,有一天晚上打坐。鬼魂很高興終於有人來了,可以抓交替,找他做替死鬼。可是僧璨是高僧,他周圍有光,鬼魂根本走不進光圈,鬼魂更是滿肚子怨氣:

 

「『太冤枉了。。。不像那些獵人殺生,我是從事救人的營生,為什麼不輪到作惡的獵人死?竟然輪到採藥的我死?為什麼有二十年我連自己死了都不曉得?等到我的魂回家探望,母親已經病死,兒子不知被賣去那裡。不公不義的老天為什麼懲罰我無辜的家人?。。。』

 

僧璨在入定中,聽見何至賢的鬼魂充滿憤恨的怨言,當下找到切入點:他最大的心結是兒子生死未蔔。僧璨就觀想何至賢的兒子在二十一歲時的境遇,心鏡上出現這兒子在廣州城一官宦人家當書僮,正陪著公子去探友,主僕二人走在街上有說有笑。何至賢的眼前好像出現了海市蜃樓,他看到在城裡兒子陪少主人的景象,兒子笑得開開心心的,知道兒子過得還不錯,心安了一半。(《餘響入霜鐘》74-7

 

剛剛這一段是說僧璨是以悲心救這個鬼魂,故事最後的發展是,鬼魂投胎去了。僧璨一針見血就找到痛點在那裡,就是他採藥摔死那天,才兩歲的兒子不知去向。告訴他去向,而且狀況不錯,採藥人就心安投胎去了,這就是僧璨的智慧。學悲心的人應該學習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