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語書摘 學佛行者的障礙

    這二十種難行,總歸起來,全因為有個「我」,受制於「色蘊」所起,而「受、想」的作用,以至不能解脫自在。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77期2022年6月

雲語書摘 學佛行者的障礙
/潛 

 

《四十二章經》第十二章謂:人有二十難行的說法,也就是指行道的障礙;這二十種難行,總歸起來,全因為有個「我」,受制於「色蘊」所起,而「受、想」的作用,以至不能解脫自在。所謂二十種難,略述如下:

 

1、貧窮布施難:謂人貧窮沒有錢, 要想布施做不到,是個難處,也就是障礙。要如何擺脫貧窮,才能有錢可以布施呢?所以,只要認真的工作,就可以消除貧窮。

2、豪貴學道難:指地位高、錢財多、勢力大的人,處於這種環境的人,很容易懈怠放逸。因為人一旦有錢、有地位,就不會想到:此生雖然過得舒泰,但人會死的,死了要去哪裡?所以就會耽於享樂,沒有學習佛法的機會。

3、棄命必死難:指想放棄己命,不一定會死,例如有人自殺,反而被人搶救了!這關係到人來到世間,就是來承受業報的,業未受報完,想死都死不了,所以要珍惜生命,不要跟自己和他人過不去,這是慢性自殺。

4、得覩佛經難:覩,深入的意思。要深入,用心地閱讀佛經,的確不容易。或出生在未有佛法流佈的地方,欲得見聞佛法,受持佛陀的教法,的確難也。

5、生值佛世難:值,剛好的意思;佛,覺悟的意思;世,包含時間和空間。指出生在剛好有這覺悟的時間、空間的環境裡,並不容易。如果能皈依三寶,就有覺悟的機會,不管是法相三寶、常住三寶、一體三寶,都有佛在。若能經常維護自己的思想意念,清楚明了,佛就顯現了。

6、忍色忍欲難:色是依人的感官能直接接觸的來說,欲是內在的意念,或思惟的,或感想的,或聯想;色與欲是相互的因果關係,例如飲食,講究色香味,看到喜歡的色香味,食欲則旺盛。可知,若沒有外在的色相,就不可能產生欲念;色、欲被引發,要做到不在乎,不去追求是很難的事。

7、見好不求難:所謂好,指美好,或自己沒有時,想到能擁「有」,那多好啊!所以財色名食睡五欲,能滿足都是美好的,這些美好的東西,而不樂求是很難的。

8、被辱不瞋難:辱,指毀謗、侮辱等不實的言語為。瞋,是生氣、討厭、不喜歡而生怨恨的心。被他人凌辱,而能心平氣和,不生忿恨,是很不容易。

9、有勢不臨難:勢,是權勢;臨,是顯現。有權勢而不顯現出來是頗難的。例如有人戴一個名貴的手錶,然後經常在看手錶,那是一種炫耀。

10、觸事無心難:謂接觸到人與事的問題,而不起心動念是不容易的,進而要心平氣和、心如止水,那很難。

11、廣學博究難:廣學,指廣泛學習的知識經驗;博究,指多方面的探討。謂人的根性遲鈍,而欲廣泛學習,窮究義理,以博見聞,是很難的事。

12、除滅我慢難:謂消除自我的傲慢,的確不容易;而我慢容易造成不是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所以,人需要謙虛,才是重點。

13、不輕未學難:未學,就是沒有學到的,也就是不知道的。一般常會取笑他人「這個都不懂,那麼笨,或土包子、白癡」等。可見,於未學之人,要不生輕慢,是不容易的。

14、心行平等難:指要做到平等心,的確不容易。人總有親疏的分別,同是父母生的兄弟姐妹,彼此之間也有合得來與合不來的差別。

15、不說是非難:謂生在世間有人與事,關係到人與事的問題,只要涉及到人,不免見仁見智;若要不說他人的好惡長短,是不易的。

16、會善知識難:就是要遇見到善知識不容易,在學佛路上,往往為惡友所迷惑;能得遇善知識,勸獎指引,心開意解,是不容易。

17、 見性學道難:見,是顯現;性,是人的本質。謂人們迷於妄情,惑於愛欲,而要能返妄歸真,顯現真性,是多麼的難。

18、隨化度人難:指隨緣化度,的確不容易;也就是隨時有什麼需要幫助的,都要能做得到,是不易的。因為要具備很多的知識經驗,並且智慧要相當的豐富。

19、覩境不動難:境,是內涵、境界;覩,是深入,不是看而已。面對自認為好的色塵緣境,如有神通多好而不被迷惑,反而能心念寂靜,不受神通所轉,是很難的事。

20、善解方便難:善解,包含了世出世間的道理方法;方便,是權宜的手段,目的是幫助他人能得到利益。雖懂很多,可是行方便,卻容易變成隨便,往往弄巧成拙。

 

可知,這二十種難,人人都會遭遇到,但於「人」之「難」,何止千百?如果這二十種難,若能勇於排除克服;那麼,在學行菩提道途上,將會順暢多了,可以加速成就覺悟。反之,如果以排斥或否定,甚至根本不在乎,則起碼的修養知見,也不可能建立起來。所以,在現實中所遭遇的困難,任誰也逃避不了!因此,學佛的人若能勇敢去面對,便已經有了下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