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玫瑰與刺--從“冷笑話”談起

    所以,把身口意定調在業還是道,這無關天熱或天冷,多刺還是多嬌?畢竟外境無法障礙一個行者,而是看你內心「受想行識」起了什麼樣的變化作用。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77期2022年6月

衲衣下的足跡 玫瑰與刺--從“冷笑話”談起
/恕

 

 某日午間與一位師兄同組輪行堂,我負責碗盤與水槽的清洗,他負責拖地。等工作完畢放好圍兜,瞥見他也把最後一塊地擦好,那隻特大號的「好神拖」在他手裡就像關公耍大刀,一派輕鬆瀟灑,動作俐落。他偏瘦的身影、細長的手腳,把拖把伸進水桶擰乾,手一施壓,渦型快速旋轉,顯得有些帥氣!我倆完成了工作,心情一放鬆幾句閑話便脫口而出,他一邊掛拖把一邊笑說:「你講的笑話好冷喔!一點也不好笑!」

 

我回他:「我不是在說笑話呀!可能言不及義,如果真的成為“笑話冷”、“冷笑話”,可能是寒流氣溫陡然降低,舌頭打結,聲音會在空氣中凝凍!」於是不打稿的就推出這些說詞。他依然回著:「嗯!還是冷笑話!」

 

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發現午間有陽光,室內仍無回暖,如果這不是我製造了冷笑話的原因,那其他因素可能有:

1、不相應,兩人話不投機。

2、口才笨拙,言語的等級不高,笑點不夠。

3、可能隨便講講而已,不經大腦思考,肚裡墨水太少。

 

所以,信口開河沒靜慮,這不成!佛法有「名言熏習」,在文字言語上,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熏習,因此語言文字的熏習很重要。其實也是一時犯傻想逗他,希望同在此岸的時光不這麼嚴肅,幾乎就是這樣了!就像在高山上喝高山茶的我,只說得出:「嗯,這是一杯茶....」,因為平常很少互動,想活絡一下彼此嚴肅的關係與氣氛,講些逗趣的話讓他開心,誰知「冷」從口出,說話不經三思,幸好只是冷笑話而已,不致「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讓他感覺語中帶「刺」。

 

說來,冷笑話只是一個概念,以下的問題才是吃緊:「為何這些話會從我口中崩出來,那時有什麼樣的起心動念?究竟想表達什麼?與當下的色塵緣境有什麼關係?」如果成了冷笑話,彼此不相應,不對機,落語處失真,成了戲論或閒言雜語,這才是真正的冷。

 

隔日用餐,齋堂附近正有師傅在施工,一面播放爵士搖滾,一邊忙著工程。對比安靜的齋堂,噪音顯得更吵雜,定力不夠就會心隨境走,吃飯不專心,胃裡的飯菜也跟著搖滾。有說:「饑則食,睏則眠」,什麼時候做什麼,可是心賊難除,剛開始是跟雜音對抗,後來體認到:「我是在吃飯不是在聽噪音,幹嘛跟著外境走?」當下才米粒分明,知道自己吃的是蘿蔔、豆腐。

 

想想,前後兩個緣境不就是「定調」的問題──若定調在「天冷」,話從口出,不負責任,就成了冷笑話;若定調在「爵士」、「搖滾」,那連胃也翻騰。其實,天會恆久冷嗎?「風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鬧靜無常,不可能吵鬧個沒完,萬一寒流走了,我說的話依然是冷笑話,那就不能怪天氣了,是說話的熱度不夠,又不先思考之故。定調之意就是「參照」、「依循」,譬如「與道相應,跟生死有關」,譬如:身口意能依「佛法的道理」來表現,從中突破相對,融攝「冷熱」、「動靜」、「是非」、「好壞」的相對,誠意就不會被矇了,不然落得擾人耳目,道阻且長。

 

隔日經過殿堂園徑,幾朵玫瑰初綻,大自然裡的一花一草含藏奇妙,不妨從中撿拾生命的靈光,暫歇歇腳欣賞欣賞!瞧!玫瑰柔枝自潔,莖上披著刺芒不任人攀摘。集美麗與刺,冷與熱,好與壞同在一叢中。如果愛花而怨刺,或像我亂說話,沒有剪修語言的渣滓,自他可能都會受傷。瞧!片葉針芒襯托出玫瑰何其高雅,紅殷深淺,有著「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氤氳。如果一個人本來渾身帶刺,漸漸能調出「慈悲喜捨」的溫柔,那就是學習菩薩行了!我欣賞它旖旎的姿影,願隨和風吟讚:

玫瑰含芳勝錦霞

儀態千姿帶刺開

隱針防手喜與瞋

盡辭愛暱出紅塵

芳菲如斯顯真心

娉婷馨香憑贈君

待得回眸朝陽臨

轉刺為慈菩薩行

 

所以,把身口意定調在業還是道,這無關天熱或天冷,多刺還是多嬌?畢竟外境無法障礙一個行者,而是看你內心「受想行識」起了什麼樣的變化作用。想到一則禪案,「子湖巖利蹤禪師」於一日上堂說:「子湖有一隻狗,上取人頭,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擬議即喪身失命。」有僧問:「如何是子湖一隻狗?」席答:「看狗!」

 

此外,子湖利蹤禪師一夜於僧堂前叫曰:「有賊!」眾皆驚動。有一僧在堂內出,師把住曰:「維那,捉得也!捉得也!」僧曰:「不是某甲。」師曰:「是即是,祇是汝不肯承當。」

 

俗話說「披著羊皮的狼」、「掛羊頭賣狗肉」,王陽明亦曰:「除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吾人若講話天花亂墜,隨妄起心,就會著相逐物,心不能安止。所以,認識色塵緣境,認識自己,好好走路一定不會濺得一身泥濘。就像把握「定星盤」,認取佛性不失,當下承擔,就有一舉即中的抖擻。所以,恁利蹤禪師的狗如何濃妝豔抹,突兀搞怪,只要你不受「迷惑」,自心明白,必定天下太平!

 

其實,「冷熱」、「動靜」、「高下」、「好壞」、「真假」的臨界點不易察覺,怎樣是冷?為什麼會冷?不妨時時叩問自心!最後以《寶雲經》這段話做為共勉:

「以心繫心,以心住心,心專一故,次第無間,得定心故,心常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