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採訪 吾等皆是擺渡的過客

    做你們的師父,既要像師,又要像父,更要像母親,好難! 做你們的師父,既要是僧,又要是法,更要是佛陀,好難!

  • 文:編輯部出處:人物採訪期數:381期2022年10月

人物採訪 吾等皆是擺渡的過客
受訪/毓秀
採訪/編輯部

 

1、活力充沛的老媽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毫無價值的。」歌德說:「沒有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而我:「沒有跟機智的老媽過幾招,不足以話生活。」那些逃不過老媽手掌心的小伎倆,日後成了我有趣也難忘的童年記憶。

 

自小生長在高雄,有一個很開放、率性的母親,她讓我們自由發展,在她所營造的那種亦莊亦諧的氛圍下,我們快樂的長大。她天生樂觀、活潑、幽默,可是有時也拿她沒輒,她到101歲還充滿幹勁,想直登高處以望遠,她的名言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認為人就是要不斷的拓展視野。年輕的時候她想遨遊雲霄去開飛機,她頂喜歡機械的東西,對世界總是充滿好奇。由於我們家裡姊妹多,就採取一個帶一個的政策,誰下來的那個妹妹誰就要負責,上面的沒做好的話,下面的就會受苦。老媽把家裡安排得井井有序,採用分層管理,所以常見大的說:「妳要把事情做好!」下面歸她管的「細漢」(台語)就會回答:「好啦!」一副服服貼貼的樣子,因為她們知道要聽話,下次才有得玩、有得吃。還有,衣服也是上面的姐姐穿過,再輪到妹妹的;書也同樣,撿姐姐的舊書,重點都劃好了,努力讀就是了!如果再劃一次線,小心那段飛不見,因為讀破了、畫破了,須用透明紙黏好才行。這就是以前節約、刻苦的年代。

 

緣於一個時節因緣,我們入住一間日本式的屋子,相連的榻榻米空間,任我們自由、快樂的活動。在榻榻米上滾來滾去,從這裡玩到那裡,日子多悠閒靜好。日式房子有一個小院子,鋪上草、種幾盆花,花香便細細漫開,宛似一個桃花源。我們在那裡生活十多年,點點滴滴成為有趣的童年記憶,後來搬到高雄市區,設有一個店面,母親平日就守著藥房。常常她在前面看店,我們跌倒了或玩瘋了,一身污泥怕被她發現,就悄悄的從後門溜進屋,在浴室清洗污垢,把髒衣服收拾乾淨,一切都在秘密中悄悄進行,一定要湮滅所有的證據,不讓她知曉。

 

那時生活比較節儉、規矩,我們家孩子多,家境不是很富足,每逢園遊會或班會,學校說要從家裡拿什麼東西去,老媽都會說:「我們家沒有這個東西!」或是說:「借用之後記得要拿回家,聽到沒?」遇到樂捐,老師會公布誰沒交,並且唸一遍名單,我牢記此事回家跟老媽要錢,她不急不徐的說道:「我們都欠人救濟了,還救濟別人?」這倒也真的!不過話經過她的嘴巴說出來都讓我哭笑不得,慘了!怎麼辦?明天老師又會宣布誰沒交錢,頓時內心滾燙。這是我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很深的印象,也反應出當時樸實、不富裕的生活面貌。

 

2、現代社會家庭的丕變

也因為我在這種「拙樸、自然、熱鬧、溫馨」的傳統環境中長大,處處是自由、善意,洋溢著那個年代的趣味,所以對於當今步調競爭、繁忙的社會,人際關係愈漸疏離,總有深深的感觸。

 

現代文明,人們花在網路的時間很多,資訊流通疾速,世界的紛爭未因科技的進步有過休止;視聽豐腴,「五色令人盲」的同時,人與人的距離越行遙遠;生活便利之下,長久依賴科技用品,動輒開車,天氣不熱也宅在屋裡吹冷氣,身心的抗壓力都減低。還有,文明過度開發,破壞自然環境,日漸衍生出許多後遺症。 在精神上,美好的傳承與優良的善德已日益澆薄,所謂「草莓族」、「啃老族」,出現了「唯父母是賴」的宅男宅女,形成生活白癡。據聞一個受高等教育者,他會把蘋果跟鞋子放在一起,要吃的東西一買回來不是要放到桌上嗎?此外一家人不喜歡交流互動,寧願把情感寄托在寵物上,事事依靠外勞,大小事不由自己作主,如此缺乏生活的磨練,視野狹窄,人際往來變得如同陌路。

 

尤其家庭結構改變,離婚率偏高,大人忙於應酬,小孩迷於網路,彼此間隔著一道鴻溝,俗話說「冰山不是一日之間造成的」,如何才是因應之道?埋怨也無濟於事,何不把握當下才能得到雙贏。想想,小孩的成長其實是你精神反射出來的,你要先改變與付出,更新自己的心境。有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受父母的影響最大。」如果不試著去理解孩子,他可能會變成孤島,等到悲劇釀成,再多的討好與補償也無濟於事。

 

所以多點靜處的時間是好的!凝視內心,遠眺天地,調整思緒,培養自己與孩子的一份自信與從容。老禪師也教我們一招:去「讀」,讀別人、讀自己,就有可能出現良好的骨牌效益,調整親子的關係,建立一個身心健康,幸福美好的人生。

 

3、畫畫的啟蒙與發展

自小愛畫畫,喜歡美的東西,小學畫畫曾經得過獎,受了師長與父母的鼓勵,越發喜歡美術,覺得藝術美學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與高度,是人生美好的萌點。藉著美術可讓我對身旁的事物加以觀察、揣摩,蓓蕾盛開展現美麗的花顏。所以我願透過畫畫凝看人生,描繪它、檢視它!盡情的表達生活所有的奇想,表達我看過與愛過的世界。假如我的人生沒有學佛與畫畫這回事,我該去哪裡靜心,去哪尋找自在與快樂呀?

 

考大學時,我的成績加上術科的分數,也只能進台灣藝專(現在的台灣藝術大學,板橋大觀路),無法上師大,可是我不棄不餒,認為「大器」可以「晚成」,不妨先進藝專就讀,再一邊準備插班師大美術系。而就為了把那一年的學分補起來,我竟然花了四個暑假讀師大的「暑修研究班」,爾後拿到師大的學士學位,再考進師大美術碩士班。因為當時還在高雄某國中任教,南北奔馳,感覺爉燭兩頭燒;九十二年菩提寺舉辦老和尚九十嵩壽的慶祝活動,我被選為「彩繪長廊」活動的負責人,就暫擱碩士研究所的課業。

 

「彩繪長廊」是千佛山全國性的活動,我決定力邀北中南的畫家來寺彩繪,剛好有同學在台北國畫畫會,而中部的畫家,蔡麗環居士認識的一位同鄉,也受邀來作畫。由於地緣的關係,高雄的畫家也多位參與,幾乎是一個介紹一個,所以我才說「一緣接一緣」。就這樣北、中、南的畫家人文膾粹,完成了一幅幅的作品,有「天地一沙鷗」、「日出」、「香花供佛」...等等,內涵與意境豐富精彩,每一幅都呈顯老和尚弘法度眾的悲願,描繪那種不畏挫折,遇高山陡坡、遇暴風大雨不改初衷的悲願,那種為法傾注全力的精神多令人動容!

 

所以教人吸睛的「彩繪長廊」,每當走近都能感受一股「法」的崇高與磅礡的力量。我們期望能召喚更多清流,合力營造正面、慈悲、智慧、美好的生命維度,使國家社會更安康利樂。

 

4、典型在宿昔

平常我喜歡出國旅遊,有一次與姊妹、好友到南疆的吐魯番,那裡平時天氣炎熱,去時還好,正欣喜幸運之神眷顧,沒想到一到「鐵門關」,雨珠乍落,突然變得冷涼。那裡日夜溫差大,才九月初就這麼冷,十月不是更冷嗎?下一站是「庫車」,車子駛過一個通關的邊防孔隘,原來印度近了,而一個叫做「石頭城」的,也是玄奘大師當年經過的地方,這是有名的古蹟,當晚我們就在那裡住了一宿。

 

吾等行於新疆舊絲路,遙想玄奘大師為法忘軀的步履,所經之地都是險惡的地理環境,不是流沙就是風暴,在北疆還有鬼哭神號的魔鬼城,繞經天山南北,極目望眼也是一片空曠荒涼。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他西行取經克服萬難的堅毅可見一斑。我們還去吐魯番──有名的極熱之地「火焰山」,也去「高昌國廢墟」、「柏孜克里石窟」。這個「柏孜克里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豐富的石窟,它曾經是高昌回鶻王國的王家寺院,是新疆古代留存下來的著名佛教遺跡之一。

 

關於玄奘西行取經,有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在蒼蒼茫茫的戈壁與沙漠,他曾經迷路,有一回還失手掉落水囊,眼看跋涉千里的貯水全部流光,怎麼辦?沒有水,人與馬都會乾涸而死啊!絕望中,玄奘向東走上了回頭路,想返回第四烽重新取水。往回走了十餘里,忽然醒悟:「我曾許下誓言,寧可西行而死,絕不東歸而生。如今怎能返回呢?」他猛然拉回馬頭,掉轉方向,口念觀音,朝西北繼續催馬前行,堅毅不拔的信念,無非是為了十方眾生,為了讓正法住世。這讓我想到老和尚的菩薩行願,也想到他寫的一篇文章──「總歸是願」,每回讀每回感動,真是「哲人斯已遠,典型在宿昔」,大師們的一步一履都是慈悲喜捨,這篇文章最早刊於「佛印月刊」第104期,摘錄幾段如下:

 

「孩子們!這樣的稱呼,似乎太世俗了些,不像是一個做師父的口吻;尤其是彼此都已具足了戒法的佛弟子,於立足點上是處在平等地位的,我應該稱呼你(妳)們是仁者或賢者。但是:

 

當你們其中有了任何障道的情事發生之時,我總會難過的不知如何幫助你們。

當你們的五蘊隨著感性或理性轉動的時候,我總會驚惶得不知如何伸出援手。

當你們的情識臨於無明之中,我總會妄想著如何去解開或擊破。

當你們於現實生活中,往往為了人與事而煩惱不安的時候,我總會試著如何去替代你們的苦澀。

 

天天,我希望看到你們滿足的笑。

月月,我默禱著你們一個個健康。

年年,我期盼著你們的道業成熟。

經常,我想做好一個老師,做好一個父兄,甚至是一個理想的同參道友。

有時,你們總以為我的個性太急烈,其實,我只是想幫助你們。

....

孩子們!我曾經戲論似的說過:

做你們的師父,既要像師,又要像父,更要像母親,好難!

做你們的師父,既要是僧,又要是法,更要是佛陀,好難!

....

如今,有似流浪者的生涯中,我一直以擁有的一切而衷心滿足;伽藍是我的家,你們是我的家人,道業是我們共有的財富。或許,你們會問: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這樣還不能明瞭;那末,究竟的說吧!總歸是願。

你們理會了麼?就像是我立願禁足,欲現頭陀相一般:

總歸是願。願哩!學佛學菩薩,佛心菩薩心;孩子們!切記:

總歸是願呀!」

 

5、在千佛山佛弟子協會當義工

由於我的二姐融師父的接引,我才得以聞聽老和尚介紹佛法。當時在台北和平東路師大進修時,也去台北講堂聽課,是融師父讓大家結合到千佛山來。聽母親說:「外曾祖母輩,都有持齋拜佛。」進千佛山後,我除了在般若寺做義工,並長久在「佛弟子協會」幫忙。時移事往,已歷經幾十個年頭,從年輕到現在的壯年,以後也會慢慢變老。

 

當年老和尚創辦「佛弟子協會」這法人團體,挹注許多心血扎根、展葉,我們亦步亦趨的跟著他,締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蹟。一直以來興辦了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活動,在每個階段也都有新成員的加入;現在,我也可以退居其後,慢慢的交棒,就讓年輕人去發揮,讓舊浪、新浪齊激盪、交融、分享,是智慧的連結,精神上的承繼。「一脈相承」的恆續感真好!注入新的力量,彷彿百花齊放,枝上結實纍纍。

 

現今疫情肆虐,我們會打電話關懷千佛山全國的佛弟子,祈祝他們「疫情其間,閤家平安,健康快樂!」一來能凝聚人心,二來告知疫情期間沒來寺院也可以收播千佛山的弘法節目,激勵大家用功精進,多看老和尚的DVD與著作,提昇佛法的知見。最重要是不論外界如何動亂,我們不要受影響,一定要安定的、正面的對待一切,以正能量在生活中做自我調適。老和尚說:「運用思想,發揮智慧;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猶有餘力就去饒益他人。」

 

突然思及菩提寺有一幅對聯:「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篇網文:

「那些有渡河經驗的人。他們在涉水之前,總會習慣地抓起一塊石頭投入水中以估計水深。水花濺得越高,河水也就越淺。相反,那濺不起多大水花、聽不見多大水聲的地方必定深不可測……」

 

它提醒我們:「平心靜氣的與人談話,可以避免爭吵,學會更多的傾聽,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自己的主張,膨脹自己。」其實,人世間的真誠與善良無需刻意作秀,並不需要刻意的去誇張和宣揚,就像下面的一段文字也不錯,但不知你有何領會?

 

舒特曼說:「走急的人看不見地上的釘子,煩惱的人,享受不到幸福的日子。」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最後佛陀說的更重要:「衆生平等,皆有如來德相。」是以,塵勞遮蓋我們的佛性,一旦塵去光現,將照遍山河大地!祈願佛菩薩護祐眾生,有情安康吉祥,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廣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