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看故事 從小事推想到大事

佛法看故事 從小事推想到大事
/信解

 

紂王叫人替他用名貴的象牙做了一雙筷子。

箕子看見這種情形,很是擔憂:他認為用了象牙筷子,就不會再用陶土碗碟來盛菜,必須用玉杯、玉盆才相稱;用了玉盆和象牙筷,也就不盛那些粗菜了,必須盛放象尾、豹胎一類珍品才相稱。若吃的是象尾、豹胎,那麼他一定不穿粗糙的麻布,也不肯住低矮的房子了,一定要穿綢著緞,住高大的房屋。

 

假使這種享樂的欲望,不斷地擴大,必然,一天比一天奢侈。結果自然會搞得不可收拾。紂王不知改悔,後來真的身死國亡了。(《韓非子》)

 

北宋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有「由儉入奢易,由奢返1儉難」之句,是司馬光教育其子司馬康的的言傳身教,把生活節儉看成是與道德品質關係密切的大事;司馬康雖然官爵不高,但亦以博古通今和為人廉潔而著稱於世。

 

佛法中謂:凡是稱心順意的事,稱之利,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利益,在佛法中叫做分別功德。《法華經》說:「自益名功德,益他名利益。」也就是他我俱得利益。可是,世人私欲最強,生起分別心而達欲望薰心的滿足感;佛法中認為,若能不起分別,不執著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功德利益,他、我相等,就不至於為「利」所迷惑,而生起問題。

 

佛法中對五欲的說法有兩種:

一是色聲香味觸,是依於直接感觸而起,如眼睛所見到的物質形象,耳朵所聽到的音響韻律,鼻子所嗅到的香臭氣氛,舌頭所辨別的甜酸苦辣,身體所接觸的柔滑冷暖等,在在都因外緣塵勞而生起好惡。

 

一是財色名食睡,依於內在的情感作用,表現出不同的分別意識,如看到或聽到或嗅到什麼,因而生起嚮往而追逐的欲望,像財勢的擁有,美好的事物,名位的顯赫,佳餚的享受,睡眠的眷戀等。有了足夠的金錢,追求齊人的快樂,憑藉崇高的地位,沉淪於吃喝玩樂的宴會,躺在床上,享受美好的夢境。

 

這就是佛法中所說的五大欲望,是世間一切具有情感反應的眾生,平日的現實生活,無論是東方西方,不管是膚色種族,皆是如此,無有例外,如果一定要說有所分別,也不過是輕重差易而已。

 

《佛教故事大全》記載槃提國的國王叫優達,他在迦葉佛的時候曾經出家,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轉生為優達王。

 

國王的第一王妃名叫月明,才貌雙全,國王十分寵愛。有一天,王妃發現國王非常憂心忡忡。追問之下,國王只好說:「一位聖者告訴我,妳的壽命將要結束了,我發現妳真的現出衰亡相,想到就要生離死別,遂黯然神傷。

 

王妃安慰國王,說:「大王不必苦惱,佛陀說:高者必墮,存者必滅,合必有離,生必有死。這都是定理,每個人都是如此的。請求大王顧念我們九年的夫妻感情,允許我出家修行。」

 

國王愛意難捨,要求道:「出家修行至少至少會轉生天上,妳若能回來見我,我就讓妳出家。」

 

王妃答應了國王的請求,毅然出家。為了安心辦道,她離開王宮入山修行。經過六個月的精勤苦修,王妃證得了阿那含果,死後轉生於色界天。王妃想起與國王的約定,就進入觀察,發現國王又娶了很多妃子,沉浸於五欲當中,很難度化。

 

於是王妃在夜靜更深的時候,化作恐怖的夜叉王,手持利刃,逼向國王。國王猛然驚醒,發現床邊有個高大的夜叉,恐怖不已。夜叉王開口說:「你的生死掌握在我的手中,死到臨頭,就是千軍萬馬也保護不了你。」

 

國王惶恐地說:「我未做過壞事,願意修心淨意,希望能生到善處。」

夜叉王聽了國王這番話,乃變成了一副慈祥面孔。國王不禁心動,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什麼要這樣讓我害怕?」

 

答:「我就是月明王妃,自從離開大王以後,我用功修行,命終生到色界天。因為與大王有過約定,今天特來踐約。」

 

在國潛的請求下,月明王妃現出了生前的模樣,衣裝、容貌一如往昔。國王看到真的是自己的愛妃,欲念又起,趕上前去就要擁抱。月明王妃輕輕騰起身子,飛在半空中,為國王解說苦、空、無常的道理,並叫他也出家修行。

 

國王接受了王妃的建議,把王位讓給了太子,投在迦旃延尊者座下。為了求法,乃遠赴王舍城,到靈鷲山聽佛陀說法,很快就證得聖果。

 

《老僧常譚》〈生死界〉謂:

了生脫死,是佛法對人命的唯一課題,如果人命欲想轉變成慧命,不為罪惡而承受犯罪的懲罰,那麼就得如何從迷失中獲取覺悟,而想要覺悟,就得如何去了解「生」的道理;一個人行在生的道路上,如果不能對生的過程有所認識,必然他的人生歷程將是空白或茫然度過。例如從早到晚,眼見耳聞於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有:

晨起,運動,早餐,盥洗等。

上班,營業,應酬、上學,教課,授業,學習,處理種種問題。

中午,吃飯,休息,閱讀,消遣。

下午,與上午大同小異。

下班,回家,放學,酬酢,娛樂,約會,遊蕩,累了,上床睡覺。

 

整天耳濡目染,見聞中不離喜怒哀樂,加上病苦事煩,婚喪等人情來往,在在處處,都是人「生」問題和人「死」關係。因此,任他榮華富貴,庸碌平常,任何人隨時都在面對生死;尤其是天災人禍,偷搶扒竊,敲詐勒索,謀財害命等的社會事件,莫不叫人觸目驚心。所以,擁有時,好好珍惜;不要失去了,說什麼,做什麼,都是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