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問題的方法(續三)

    就像台大的李豐醫師,自己摸索出一套養生保健的方法,調節飲食、生活、心情,建立爬山的習慣,並學習靜坐,又以其病理專業知識建立“尊重細胞”的見解,持以以恒,終能使自己與癌症和平共處達數十年之久,做到不藥而癒,而回復到健康狀態,這是十分不容易的。

  • 文:詹天賜出處:思惟園地期數:383期2022年12月

分析問題的方法(續三)
/詹天賜

 

消除差距

 

  如上所述,問題的三個主要元素是期望、現況、及這兩者的差距,而這個差距正是界定問題的核心,如何消除差距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例如個人的健康問題,健康是每人的期望,當人感到不舒服而一時無法緩解時,則會預感到健康問題的存在,於是會去看醫生以了解現況。醫師依其知識與經驗,建議作一些檢驗以確定其病理特徵,是對病人現況作出判定。在病人的檢驗報告尚未出來前,並未形成健康問題;當報告出來後,若為疾病狀態,醫師會提出對治方案,以治療此病。若病人能得到妥善治療,並回復健康狀態,也就沒有問題。若是治療之後,健康狀態無法回復,就會有所謂的健康問題。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經服藥後控制良好,病人同意與慢性病共存,不再期望原有健康狀態,而改為穩定在合理範圍,那也沒有健康問題的存在。若病人還是期望能回復到原有的健康狀態,這時他就要自己尋找對治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就像台大的李豐醫師,自己摸索出一套養生保健的方法,調節飲食、生活、心情,建立爬山的習慣,並學習靜坐,又以其病理專業知識建立“尊重細胞”的見解,持之以恒,終能使自己與癌症和平共處達數十年之久,做到不藥而癒,而回復到健康狀態,這是十分不容易的。

 

  再以工作壓力為例,壓力大是現況,適當的工作壓力是期望狀態,紓壓是消除兩者壓力的差距,而如何紓壓則是解除過度壓力的關鍵。在網路上,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查到許多紓壓方法,例如深呼吸、靜坐、運動、聽音樂、按摩等,這些都有紓壓的效果;但對工作壓力而言,仍要面對問題,逐步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才能真正解除壓力。例如在校期間,我的最大工作壓力來自指導博士生投外稿,只有在外稿被肯定 (修改後接受) 後,心中的擔子才會放下,壓力才算解除,剩下來的工作,如修改外稿,協助博士生撰寫論文等,都不構成真正的壓力。

 

  系上博士生從事研究,期望是至少能完成一篇入流的國外期刊論文,因此在目標選擇上,不必選擇領域的頂級期刊,故多以該領域的二級期刊為目標。接下來,就是考量自己的現況,以現有的能力條件、知識經驗,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依據我的經驗,博士生第一篇外稿從選題目開始到外稿被接受,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這兩年研究壓力較大,第二篇則大致可在一年內完成,但已無太大壓力。早期投外稿壓力大,是因為知識經驗不足,論文主要論點的確定、期刊的選擇、英文稿的修改等,工作量都大,壓力也大,但隨著投稿經驗的增加,這些壓力逐漸減輕。到我五十歲時,指導博士生投外稿已不構成問題,研究成果也累積了一些,但此時健康狀態卻直轉急下,要面對的,已是人生另一個問題。

 

  其實現況、期望、消除差距這三者,是息息相關的,現況與期望有關,例如做篇論文,與個人條件、能力有關,也就是要本著過去主修或熟悉的領域,以自己的條件及興趣,選擇研究的方向與題目,才能及時完成。有一次,我去參加一位碩士生口試,這位準碩士已讀了四年,做的是博士層級的題目,也難怪拖到最後一年,最終亦無法提出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原創論點。因此,期望值訂的太高,在有限的時間內,是難以完成的。當然,他已達到碩士水準,口試委員們仍十分肯定他的努力,算是一位具有理想的研究人員。可見期望的設定,不宜太高,雖有理想,但要實現它,只能根據自己的條件能力,究竟天才可遇不可求,一步一腳印才更踏實。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問題,期望是訂定企業各長短期目標;現況包含企業的人力、資金、技術、設備等各種資源,企業的結構及其運作機制,及企業的核心能力等;消除差距主要為在設定期間內完成目標的策略與方法。依據杜拉克的企業理論 (註二),一個企業的理論包含三部份:一是有關企業環境的假設,二是有關企業使命的假設,三則是完成使命所需核心能力的假設,他並強調這三者是相互匹配的,並需要不斷去驗証。也就是說,目標的設定 (期望) 與環境及企業使命有關,並與本身的核心能力要匹配,才能去完成它。企業問題的考量是全面的,目標的設定,要考量社會、經濟、技術環境,要考慮消費者、市場等環境因素,也要考慮企業的使命,更要考慮自身的核心能力,因此它是高階管理的一個主要功能。由此可知,一個高層次的生命系統,問題的界定及解決,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程序。對個人而言,這些較高階系統面對問題時,如何去界定問題、解決問題,是可以作為參考的。

 

註二: Peter F. Drucker,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HBR, Sep-Oct, 1994, pp.9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