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解決問題的方法(續二)

    世間有無量因緣,環境善變是其中之一,複雜度是人能理解複雜善變世界的一個概念,依“只有複雜度才能吸收複雜度”的法則,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因應更多的複雜度.

  • 文:詹天賜出處:思惟園地期數:387期2023年05月

漫談解決問題的方法(續二)
/詹天賜

 

漫談解決問題的方法 (續二)   /詹天賜

 

  充實知識經驗,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主要關鍵,但是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因此,探究問題時,若能找到討論或請益的對象,多請教他人,對解決問題是十分有益的。我在學校時,開系統專題方面的課,上課的主要內容是討論每位博士生的論文進度,這門課的討論氣氛最為熱烈,每人各就其知識經驗提出看法,有管理背景的、有資管背景的、有產經背景的、有電子背景的、有機械背景的、有軍工背景的,集中在探討諸多台灣產業方面的發展,包含汽車、資訊、半導體、光電、軍工等產業。上課時大家暢所欲言,大大推進了每人的論文進度,是推動論文進度最有效的方法。大家畢業後,意猶未盡,又組織讀書會,定期討論每人正在進行的論文,經數年討論後才告一段落。當然,論文的研討主要是師生對談,但對於在職的博士生,則要藉助多人的討論,才能在有限時間發揮集思廣益的優勢。

 

  集思廣益在企業中應用十分廣泛,高階管理的一個主要功能便是集思廣益,在各功能部門之上設立副總,負責的不是日常業務,著眼的不是本部門業務,而是本部門與企業整體的關係、本部門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等。另外,引進國內外的產學知名人士作為獨立董事,參與董事會討論企業的發展方向,也是一種集思廣益的典範,能加大企業的視野,提供不同的觀點,以因應環境的變化。

 

  不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是一個生命系統,它隨時要與環境交換質能與資訊,才能存活發展。而環境是不可控的,有些環境因素難以預測,環境的變化,對現況及目標的達成都會產生衝擊。例如這兩三年來的疫情,對許多行業及其從業人員,產生了巨大衝擊。旅遊餐飲等行業受到巨創,航空客運方面也受到了重大影響,但對有些行業,如醫療行業等,反而呈現較忙碌的現象。疫情除了對許多企業造成重大衝擊外,對國民健康的傷害也是巨大的。目前在台灣已有數百多萬人確診過,也有不少中重症病患及死亡人數,對個人健康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傷害。而受到新冠感染者,不論是中重症,乃至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都有可能產生“長新冠”的後遺症,包含咳喘、胸悶、容易疲倦、失眠等,對健康的傷害是不容忽視的。而打疫苗,固然對防疫或防止重症有幫助,但有些疫苗因時間緊迫,並未來得及作長時間的測試,因此,它們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衝擊,也是有待探討的。這一場世紀瘟疫,對全球造成的衝擊,是令人錯愕又深刻的。

 

  技術的衝擊亦然,以手機為例,它影響的層面也是廣大的。手機具有照相功能,而且功能愈來愈進步,多鏡頭早已成為標準配備,這對照相機行業的衝擊是巨大的,它使得全球年銷售量曾達一億多支的相機,如今已跌破三千萬,相機業者受到了相當重創。但對一般民眾卻帶來莫大的方便,除了照相、錄影,還可拿來拍文件,取代部份影印機的功能。我登山時,看到許多山友不帶手錶,他們說看手機上的時間就可以了;電子業者透過健康手錶,也不斷侵蝕傳統的手錶業者。許多人買手機,只用到電話、照相,及使用LINE的功能等,這對他們來講,已經十分夠用了。除了皮包與鑰匙外,手機也成了出門必帶的物件。但智慧手機的普及,帶來了方便,也帶來了傷害性,如果使用不當,對健康的傷害性是十分顯著的,容易造成健康上的問題。例如低頭看手機,造成大量的低頭族,對頸椎造成的傷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所謂一個計劃不如一個變化,問題常因環境的變化,打亂了解決的程序。例如疫情期間,許多的住院檢查及手術安排等,都因而受到了遷延;許多的國外旅遊計劃,也只好取消。對於企業而言,應變計劃或備用計劃是針對環境變化所擬定的,環境的變化雖可能造成不可測的困境,但擬訂備案,卻是必要的。當企業對環境的假設出了問題時,這些應急或備用計劃,就可以減緩重大的環境因素帶來的衝擊。例如中美科技戰,華為公司受到了重創,但“備用轉正”的計劃及時付諸實施,也帶來了一線生機。

 

  環境會帶來負面的衝擊,但它也可能帶來解決問題的契機。例如有的婆媳關係一直無法有效改善,等媳婦生了小孩,婆婆因喜歡孫子,就有了較良性的互動。此外,當婆婆生病需要人照顧時,也是改善婆媳關係的契機。又例如工作單位換了主管,對員工而言,可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狀況;對某些員工,壓力可能大為減輕,而有的員工則壓力倍增。

 

  綜言之,解決問題的能力,包含了因應環境的能力,但由於環境具有不可測性,若是環境的變化,對目標的達成有重大的影響,就要啟動應急計劃,重新界定問題,另設目標,重新建立對策以達成新的目標。環境的變化,有時也帶來改變的契機,它衝擊舊系統,是改善系統或重建系統的契機。其實,世間有無量因緣,環境善變是其中之一,複雜度是人能理解複雜善變世界的一個概念,依“只有複雜度才能吸收複雜度”的法則,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因應更多的複雜度,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預測、因應環境的能力,都是我們增加複雜度的方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