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研院園地 學習心得報告

    我在大陸期間,常聽到患者說要放生,發慈悲心,我就問怎麼放?去那兒放?他說珠江邊上有人抓魚上來賣,讓人放生,我聽了傻眼,就請問他說,您認為這是放生嗎?他說好多人在放生。

  • 文:塵義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91期2023年09月

佛研院園地 學習心得報告
/塵義

 

《老禪師的話》說:「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當然,最好是幫助他人得到利益。」是培養慈悲心的一種方式之一。

 

但是如何培養慈悲心,也是一門課題,一般的解釋為慈愛、悲憫的同義詞。以前我對「慈悲」的認識是要有愛心及同理心,與人相處要互相尊重,互相關愛,有苦難時,要有感同身受,學佛以後才知道原來是不夠的,對這個「慈悲」名相了解甚淺,原來慈悲是佛教的用語,簡單的解釋「慈」是與一切眾生樂;「悲」是拔眾生苦。

 

老禪師要我們先從「不計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下手。計較,最常見的是人與人互相較量,自己的條件跟別人比起來怎麼樣?為何他人可以有那樣,我就只能這樣,眼裏所看到都是別人所擁有,從不珍惜自己擁有的;其次是爭辯、爭論,逞口舌之快,爭強好勝,據理力爭等等,其實都會造成雙方對立。我想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緣境來了如何自處?自己的起心動念做不了主,這才是重點。所以老禪師強調唯有培養慈悲之心,放下自我,才能行於不計較,珍惜生命中的流程。

 

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利用人的善心不擇手段的騙人,已經被騙了,還以為自己在修慈悲心,這個是很冤枉!

 

我在大陸期間,常聽到患者說要放生,發慈悲心,我就問怎麼放?去那兒放?他說珠江邊上有人抓魚上來賣,讓人放生,我聽了傻眼,就請問他說,您認為這是放生嗎?他說好多人在放生。

 

所以表現「慈悲」也要有智慧,不然就是盲從,那魚放了又抓,抓了又放,一直在折騰魚兒們,不但没有達到培養慈悲心的目的,可能還幫忙造惡業,就很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