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其才 - 藝術化的哲學思想

人事制度,固然是人盡其才的最好方法,而且,也是人事行政的中心工作;即使是私人企業機構,不免流於成員的「偏」,涉及成員以外的人才,就不容易盡其所「用」了。

因此,對人事的補救方法,便有了考選與儲備的制度建立,務期達到「盡」的理想,然而,自從教育水準的提昇,大專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加上各種職業學校出身的,為數就更加可觀了。於是,任用人才的公私營機構,便有意無意的使出了「珠寶裡面選鑽石」的作法。於是,賸下來的非鑽石,堅強的,實力雄厚的紛紛自謀發展,而經不起挫折的,實力稍差的便很難施展抱負了。於是,種種問題,也就相繼產生,造成社會難於負荷的困擾。

不過,人盡其才的詮釋,應該是一種涉及藝術化的哲學思想,譬如軍中流行的一句話:

「大家都做官誰做兵?」

(註:官有大小之分,統屬之類。)

如果,把這句話引伸到公教以及各行各業,想想,應該不必加以闡述,任誰也都能夠體會它的哲學意味,唯一不容易相應的,恐怕是所謂「藝術化」的究竟。

眾所周知,人才一辭,涵蓋了專家學者,專業人員,凡是具有某種才藝的,都是屬於人才之列,依於前面所說,凡是人才,不一定盡其所用,這是原本不能完美的事實,也不能加之於「不公平」的罪名,所以,禪行者纔提出藝術化的疏導之說。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如果每一個人或者每個人才,都能建立起這種「肯定」的話,那末,藝術化的境界就很容易完成,究竟如何是這種哲學?簡單的說就是:

「公諸自己所長。」

想一想,深思熟慮一番,自己會什麼?能什麼?缺少些什麼?不及他人的又是些什麼?然後,纔能確定自己做些什麼?這就是佛法中說的「認識自己」而後「肯定自己」,切不可卑妬於人,盲目的提昇自己,使得自己的生命過程,形成太多的缺失;使得個己的生命史頁,除了污點就是空白,那樣,的確就變成來此人間,為了什麼?真的空走一遭了!

人,《書經‧泰誓篇》中說:「惟人萬物之靈」《孝經》說:「天地之性,人為貴。」《釋名‧釋形體》中說:「人,仁也;仁,生物也。」知道了這些詮釋,便該知道如何做到「靈」不同於萬物,「貴」不流於卑賤,「仁」發揮人的特性,這樣,人的一生,於人生哲學思想上,便可以屬於藝術化的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