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佛事的儀軌與功能- 以千佛山瑜伽燄口施食為例(4)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過程,近年來天災、人禍、意外災害頻傳,加上人類自然死亡事件,使得超度儀式成為現代社會普遍常見現象。國人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孝道思想,所以對於超渡祖先向來甚為重視。

  • 文:智旭出處:特別講座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刊

伍、瑜伽燄口施食的功能

近年來,各種自然災害(如:風災、水災、火災、震災和瘟疫)與人為的災害(如:兇案,殺嬰、兵災、色情泛濫、吸毒、詐騙、新聞污染、恐怖攻擊、政治或經濟鬥爭等殺、盜、婬、妄的造作)屢見不鮮,加上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迷信科學萬能,造成人心徬徨,精神壓力極大,這是眾生共業與別業所感報。只要有重大災難發生,各地善心人士及宗教界,紛紛舉辦各種超度儀式。而施食法會,更是常見。各種佛事、儀式皆有其功能。而瑜伽燄口施食有何種功能呢?從經論與參考文獻中探討,及筆者親自參與法會的經驗與體會,發現其內容豐富,且深感獲益良多。

今以瑜伽燄口施食為例說明其功能:

一、自利方面

()、可延長壽命,增長福德。經云:「佛告阿難,有陀羅尼,名曰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若誦此陀羅尼者,即能充足俱胝那由他百千恒沙數惡鬼,及婆羅門仙等上妙飲食。如是等眾,乃至一一皆得摩伽陀國所用之斛,七七斛食。阿難,我於前世作婆羅門,於觀世音菩薩所,及世間自在威德如來所,受此陀羅尼故;能散施與無量餓鬼及諸仙等種種飲食,令諸餓鬼解脫苦身,得生天上。阿難汝今受持,福德壽命皆得增長」[38]

()、是一種修行的實踐與考驗,每一項修行的體驗都彌足珍貴;也可提昇自己的道業。

()、體悟到佛菩薩的大慈悲與大智慧。例如:如來為救阿難,竟然可用此法門化解問題,這是因果業報的突破與覺悟之法。

()、看破生與死的分界;妄心、幻軀有其生滅,而佛性是常樂我淨,本不生滅。這是生死學的實驗課程。

()、 實際參與施食法會之後,從此深信因果,深感佛無虛言,佛法不可思議之功德力。

()、體會「萬法唯心造」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及「諸佛與眾生共一法身」的道理。凡夫心與佛心及眾生心是可以像磁場一樣相應的。例如:透過修法,乘三寶(佛、法、僧)的功德力而相應。

()、以生死為師,有助於行者堅固道心,增長道業。

二、利他方面

()、利益亡者-透過聞經聽法,使其心開意解,懺悔前愆,皈依三寶,發菩提心,生生世世誓願修行菩薩道。由於心念之轉變,必然得以往生善處,離苦得樂。這是最佳的終極關懷。

()、心靈安撫的功能-亡者親屬於參與法會之後,若得相應或種種感受、體會,相信亡者必能往生善處,而感到安心。這是冥陽兩利的功德。

()、社會教化的功能-由儀式中得知餓鬼道眾生,因為過去世造作慳吝、貪欲的惡業而墮惡道,必然能深信因果,發願行善;同時,亦可安定社會人心。

()、表達真正的孝思-多數國人有「不忘本」、「慎終追遠」的孝道思想。為亡者結眾生緣,種下菩提種子,乃是真實孝道的表現。

()、將佛法融合在現實生活中,平常心即是道。

如果一場佛事功德圓滿,亡者的親屬可能會得吉祥夢兆或感受各種瑞相。例如《慈悲道場懺法》云:「帝為其禮懺,又一日聞宮室內異香馥郁良久轉羔,初不知所來。帝因仰視,乃見一天人容儀端麗,謂帝曰:『此則蟒後身也,蒙帝功德,以得生忉利天,今呈本身以為明驗也,』。」[39]

一般顯教的佛事可以分為二類:(一)為生者而做;如:消災、解厄、祈福、演淨、供養等。(二)為亡者而做;如:超度、荼毘(火化)、幽冥戒、施食等。

陸、結語

超度佛事是乘三寶力(密行者是乘上師及三寶之力),代佛說法的菩薩行,不是藉鬼神力(如:符籙或乩童),也不單靠人的力量得以成辦。因此,進行佛事活動必須秉持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依教如法,至誠懇切修法,纔能功德圓滿。

佛事儀軌的結構嚴謹,莊嚴隆重,環環相扣,每個儀程均有其重要性,其有助於法會的效果,且顯示佛陀及古德的智慧。

超度儀式是以音聲作佛事,以法利生的事業,不應當作服務業的心態從事。法師應當以之為自行化他的菩薩行,而不應將經懺佛事變成商業買賣的行為,亦不可草率而為,古德云:

「若請法齋主,與作法諸師,各皆竭誠盡敬。……先亡咸生淨土,所求無不遂意,並令歷劫怨親,法界含識,同沐三寶恩光。共結菩提緣種。若齋主不誠,則出錢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過無窮。僧眾不誠,則是鼓橐籥以為經,交杵碓以成禮,於三寶龍天降臨之際,作魯莽滅裂塞責之行。[40]

齋主與行者皆當慎重其事,至誠懇切,才有功德。作法諸師應當秉持清淨法布施的精神(觀能施、所施、及受者皆不可得。如此舉辦佛事,方能功德圓滿,《金剛經》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41]

超度佛事或各種經懺活動是一種利生的方便法,應當以平時的修持為根本,不可本末倒置。亦不可忘了講經說法弘法利生的如來家業。以免招致「只與死人打交道,不為活人說法」之譏。

佛法僧三寶缺一不可,僧團要由善知識來領導,也要有戒行莊嚴、精進修持的僧眾來維持。古德云:「有佛出世龍天喜,無僧說法鬼神愁。」佛弟子應共同護持之。

超度佛事,種類各不同,而有其相輔相成的功能。為安定社會人心,提升人文素養,不能忽視它。古人說:「國家將亂,鬼神先亂。」經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42]這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仍然可以作進一步之延伸研究,例如:「聖賢界」(四聖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如何透過法會的儀式,達到與「世俗界」(六凡法界: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43]的眾生相互溝通、感應道交,而達教化拔度的功能。有待因緣和合,再作研究。

------------------------------------------------------
[38]
《佛說救拔燄口餓鬼陀羅尼經》,大正藏,卷21,頁464-465

[39]《慈悲道場懺法》,大正藏,卷45,頁922

[40] 釋印光〈重刻水陸儀軌序〉《水陸儀軌》,頁4-5

[41] 後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卷8,頁749~750

[42]  後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大正藏,卷14,頁538

[43] 《摩訶止觀》云:「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大正藏,卷46,頁954

 

【參考文獻】

一、佛教經論:

魏.康僧鎧譯,《佛說無量壽經》,大正藏,卷12,台北市:白馬精舍印。

晉.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大正藏,卷16

梁.寶誌等編,《慈悲道場懺法》,大正藏,卷45

梁.寶誌等撰,《水陸法會儀軌》,卍續藏,冊129

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卷25

後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卷8

後秦.鳩摩羅什譯,《梵網經》,大正藏,卷24

後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大正藏,卷14

隋.智顗,《法界次第初門》,大正藏,卷46

隋.智顗,《摩訶止觀》,大正藏,卷46

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大正藏,卷30

唐.實叉難陀,《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正藏,卷13

唐.佛陀波利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大正藏,卷19

唐.不空譯,《佛說救拔燄口餓鬼陀羅尼經》,大正藏,卷21

唐.不空譯,《瑜伽集要燄口施食起教阿難陀緣由》,大正藏,卷21

唐.不空譯,《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燄口軌儀經》,大正藏,卷21

唐.惠能述,法海集,《六祖壇經》,大正藏,卷48

唐.知玄,《慈悲水懺法》,大正藏,卷45

蓮花生著,趙洪鑄譯,《中有聞教得度密法》,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

宋.道誠,《釋氏要覽》,大正藏,卷54

宋.遵式《施食法式》,卍續藏,冊101,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

明.祩宏訂,《瑜伽集要施食儀軌》,卍續藏,冊104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台南市:和裕出版公司,2000

《瑜伽燄口》,台中市:瑞成書局,1982

二、現代佛學著作

白雲禪師,《休庵禪案》,彰化大城鄉:佛印月刊社,1993

白雲禪師,《佛學概論》,彰化大城鄉:佛印月刊社,1991

白雲禪師,《梵密之鑰》,高雄市:白雲廣播出版,1997

白雲禪師,《尋道的人》,彰化大城鄉:佛印月刊社,1995

洪錦淳,《水陸法會儀軌》,台北市:文津出版公司,2006

陳省身,《普濟幽冥瑜伽燄口施食》,台北市:台灣書房,2009

釋世了述,《飭終須知》,台北市:世樺出版社,1993

謬滌源編,《了生脫死全集》,台北市:金剛贈經會,1989

《佛門必備課誦本》,台北市:佛教書局。

三、一般著作

文衍正,《看診法門醫療倫理與法律》,台北市:永然出版公司,2000

徐福全,《台灣民間傳統喪葬禮節研究》,台北市:徐福全出版,1999

四、工具書

丁福堡,《佛學大辭典》,台北市:寶印佛經流通處。

五、期刊

《千佛山雜誌》,期231,頁43,台南縣:千佛山雜誌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