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業時──媽媽的嘮叨

                                                                                                     文/寶山僧

小時候,媽媽在我的心目中是完美的、偉大的。

長大了以後才發現,媽媽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有七情六欲,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仍然無法過日子,一樣會亂發脾氣,甚至還會遷怒於人。

鄉下的孩子,貧窮的佔多數,書讀的不多,就為了生活所逼,離鄉背井出外謀生去。在他鄉,人生地不熟,找職業根本無從選擇,分不清好與壞,只得碰運氣,先暫時找一間工廠棲身,解決食、宿兩大切身問題之後,再且戰且走,另擇主而事。

我也一樣,初出社會,找了一間地下工廠當員工。做了半年,覺得沒前途,就辭職不幹,回老家當無業遊民。辭職、換職場對勞工階級來說,本如家常便飯一樣十分平常。可是我卻犯了兵家大忌,那就是還沒找到職業便先辭職,回家閒晃;也不讀書,也沒工作,又不能替父母分擔家事,成了無用的人,使父母丟盡顏面;那時我家幾乎沒有隔日之糧,在鄉下又找不到工作做,媽媽巧婦難成無米之炊,逼急了,就成天對我嘮叨;我被碎碎念得受不了,又沒地方避難,心情苦悶極了。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我再找到職業為止。讓從小把媽媽神格化的我,也不得不承認她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女人。

當然我也知道媽媽的心事,也能體諒她的心情。因為眼前的職業雖不理想,至少還能養活自己,不會讓貧困的家庭再增加負擔。可是有話可以好好講,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何苦選擇數落、責備、疲勞轟炸,最最差勁的一種!我既不是白癡,也非好吃懶做,更沒有惡劣到不受教的地步,只是現在待業中,多吃幾天閒飯而已;縱使有罪,也是頭一次,又不是累犯。直到我學佛了,也懂得道理方法,才能釋懷,因為媽媽只是個家庭主婦,又沒學佛修行,怎麼知道要如何調整身口意的行為呢!

這次的事件,讓我得到慘痛又印象深刻的教訓,那就是還未找到更好的職業之前,絕不輕言辭職;縱使已經忍無可忍,待不下去了,我也會以此事件為戒,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去評估、分析去留、進止的利害得失,不會一味的躁進和意氣用事。這方面,我真正得到了古人所說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及「事不三思終有悔」的個中三昧。一、二十年的勞工生涯,從來不再犯相同的過錯。

如今出家了,也秉持著這一作風。乃至輾轉到天岳山、千佛山,漫長的十年中間,好幾次因不滿現狀及人與事,想一走了之。又想起了當年待業在家,媽媽的嘮叨,那股想辭職不幹的衝動,馬上平息下來。回到寮房,關起門來,再冷靜的評估、分析去留、進止的利害得失:師父雲老禪師度我出家、養我、教導我,並改變我的人生觀,及改正錯誤思想;讓我發現自己的缺失,而有調整改進的機會。此恩此德,如再生父母,亦如法王在世無異。我雖不能衝鋒陷陣、斬將擎旗(降伏魔外,說法度人),以報法王之恩,至少還能在一旁搖旗吶喊助威,壯大軍容,並幫助莊嚴道場,略盡一己棉薄之力。古人尚有「涓滴之恩,湧泉以報」的美德,何況人天師範的出家菩薩。

又思惟著,我為什麼會來天岳山、千佛山親近師父上人,原因不外是經過多看、多聽、多問,多比較選擇之後,發現師父才是個如假包換的大善知識、大成就者。我也曾親近別的道場,也曾在別的寺廟出家了兩三年,外面的佛教生態,我也略窺一二,所以師父說起現在佛教界的病態,我親歷其境,更加相信,也更有切膚之痛。正如佛經所說,佛滅後第五個五百年,什麼解脫、正法禪定三昧、多聞、多造塔寺都不再堅固,只剩鬥諍堅固。佛經中雖常訶毀只務多聞,不求實證的比丘說:「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只求多聞,不能了生脫死,因為聞之後,還要思、修,修之後還要能證呢!然而在現在的末法時期,能有多聞的修行人也已經不錯了。

且看速食文化風行,一切講究速成,多少人頭髮一剃、衣服一換,就自稱法師了。家師雲老禪師常說:「請問法從何來?」就忙著度眾生,法務繁忙之餘,哪來時間充實佛法、真修實證。師父常感嘆台灣的法師真的太好當了,以前在大陸當法師是要具備五明十德的,真有那麼的簡單嗎?自己不學無術,開口便亂道,講了一大堆,硬拗是佛說的,請佛背書負責,輕者誤人子弟,重則謗佛謗法。

現在的法師講經的方式是:先念一段經文,然後消文,再講個故事,就打發掉了,這叫做講經說法。而所謂的修行,不外念佛、持戒、拜佛、誦經懺悔、念咒、做早晚課,從來不會跟師父一樣,教人由修正身口意及五蘊的調理上著手,而且有道理還有方法,所以師父說,現在的法師太好當了,以前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五比丘時,不但有示相轉、勸相轉,更有證相轉。示相轉說:是苦、是集,是滅、是道。勸相轉則說:汝應知,汝應斷,汝應證,汝應修。證相轉更以親證的境界做證明:我已知,我已斷,我已證,我已修。只會耍嘴皮子有什麼用呢?能不能證明你所說的可行,又自己是否做到了!開了很多支票給眾生,結果都不能兌現,成了「芭樂票」,還大言不慚說度眾生。自己都還是泥菩薩,怎麼度人!

也因此,台灣佛教界衍生出很多怪現象。既然能說善道便能講經說法,不用真修實證,所以就有在家居士或大學教授也昇座說法;因為既不用「品質保證」,也無需「售後服務」。譬如合法的、非法的,及格的、不及格的,都能當醫生替人治病,反正醫死人也不用償命。真的不用償命嗎?以世俗而言,都要負法律責任的。何況佛法中,有百丈禪師度野狐的故事,說法不如法,是要揹因果的。

我這麼思考著,幸虧我遇上了師父上人,改變了我的思惟及價值觀,才有機會在這裡說風涼話。否則,我也和他們一樣,半斤笑八兩,甚至更糟,不但白出家一場,還造下無邊罪業。既然從師父的法上得到利益,就應該繼續追隨,接受教誨才對,何以小不適意,便萌去意。譬如入了寶山,也挖到了寶藏,卻撿了幾塊碧玉瑪瑙便下山去,不繼續尋找摩尼寶珠,豈不可惜?再說,末法時期,善知識愈來愈少,有誰如師父可堪我依止。況且老和尚常說,要將佛法融合在現實生活中。我雖熟背了很多師父的法語,現實生活中運用不上,有什麼用!僧團中雖不盡如人意,何妨當成佛法的試金石,從業中顯道,從煩惱當中顯菩提。不再佛法是佛法,我是我,煩惱依舊煩惱,永遠和菩提沾不上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又打消離開的念頭了。

我還從媽媽的嘮叨當中,得到一些體會,誠心的要分享給那些想離婚的夫妻,及想輕生、自我了斷的人。常見的離婚協議書內容,不外是:「我倆因意見不合,協議離婚。」或因理念、價值觀不同,甚至因無法相處而離婚。其實雙方有時是因雞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讓,並不完全是因對方犯了十惡不赦、不可告人的罪惡。若說意見不合就非離婚不可,別說夫妻,就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會意見不合;甚至自己和自己都有自相矛盾、人天交戰的時刻。何況夫妻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

縱然有一方誤踩了對方的底線,忍無可忍,非離婚不可;也可以先分開幾天,學學我,關起房門冷靜的評估,分析去留、分合的利害得失,而不是一味的躁進和意氣用事。而且你(妳)找到了比現在×太太或×××的先生這一職位更好的職業了嗎?雖然還沒找到,但你(妳)肯定會找到比目前更好的嗎?有一首歌的歌詞說:「下一個男人會更好。」我說是在說夢話,因為年齡、條件每下愈況,更兼有拖油瓶(小孩);有人愛就已經不錯了,還想指望下一個男人(女人)會更好。

在台灣,女人離婚時,的確夠瀟灑,也夠有骨氣的。很多人既不分家產,也不要贍養費,什麼都不要,就只要小孩,母愛的天性表露無遺。一個女人家,又沒三頭六臂,一份有限的薪水,要租房子,又要生活的開銷,還要供給孩子讀書、補習,或上安親班,或請人照顧嬰孩,當然入不敷出。怎麼辦?所謂:「女人一作怪就有錢。」有的墮落賺皮肉錢,或再改嫁。而絕大多數的,則咬牙獨撐。有的一人兼好幾份差事,蠟燭兩頭燒,從不知放假與享受為何物?更可憐的,是那些糧盡援絕,走投無路而自殺的。當初為何不深思熟慮,就辭去「人妻」的職業呢!

做丈夫的,如果能想到這點,讓曾經深愛過的女人,走到這步田地,於心何忍,情何以堪,就不會貿然的辭去做「丈夫」的這份職業了。何況不為大人著想,也要為小孩的幸福而顧全大局,因為單親的家庭,縱使衣食無缺,但是小孩所最企盼的親情,只得到一半,總是有缺陷,並不是完美的。

想輕生的人,或因失意、挫折、離婚、失戀、久病不癒,乃至沒錢過日子,「非死不可」。何妨關起房門,冷靜下來去評估、分析死活、人鬼的得失與利害。真的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嗎?業不清淨,怎麼可能了!?煩惱來了,不試著去化解,或請人伸出援手幫忙化解,卻選擇自殺,留下一堆爛攤子,又犯了不孝的罪名。古人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加毀傷,孝之始也。」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我們成人,為人子者,有責任有義務養老送終他們,並承歡膝下、晨昏定省;再養育兒女,傳承香火。自殺,不但有負父母的生養之恩,還捨棄了應盡的責任、義務或者債物不還,並傷透了最愛他的親人的心,罪無可逭。其下場不僅僅是媽媽的嘮叨,也不單單是難過一兩個月而已。到了陰曹地府,閻羅王會切齒苛責他大不孝、大不慈、大不義,重者下刀山油鍋地獄,輕者投胎餓鬼、畜生,萬劫再難為人。

要自殺之前,請深思熟慮一下,「人道」這份職業已經不錯了,為何要辭職不幹,去從事「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的行業!你是否已找到一份比「做人」更好的職業?或者目前還沒找到,但你肯定以後找到的職業,會比「人類」更好嗎?否則,為何非辭職不可呢!俗話說:「好死不如歹活。」又說:「活著就有希望。」再慢慢想辦法解決問題,雖然不一定能圓滿解決,能化解一半,也總比一走了之來得負責任一些。自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更棘手,虧欠人家更多。

那一兩個月裡,媽媽的嘮叨,雖讓我終生受用,但卻不敢苟同她的作法。我發現有些話確實能使人得到好處,如果是出於真誠心、柔軟語,想幫助別人,別人會感激你一輩子。假使是惡意的,或是懷瞋恚心的話,別人縱使受益,也不會心存感謝,因為是他自己體會、或經過心靈調整得來的,不是人家好心要送給他的禮物。親切、柔軟又溫馨的言詞,有可能改變人的一生;惡毒的話語,則足以毀滅他人和自己。俗話才說:「利劍傷人痕易合,惡口傷人恨難消。」佛經中也說:「夫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斬身,其由惡言。」因而十善業中,口業就佔其四,所謂: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報紙上記載一則因柔軟又有親和力的言語,而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並使浪子回頭的感人故事,分享給大家,既能佐證,也做為本文的結尾,更因為我也常造口業,特引以為戒,並深自惕勵。

歌星蕭敬騰自爆他在年少輕狂的學生時代,除了性侵女生這件事沒做之外,其他的壞事幾乎全做了。國二時,因懷疑某同學當「抓耙子」,向教官告密他抽菸,害他常被處罰。因而夥同一票同學圍毆那名同學,差點出了人命,對方家長提出告訴獲勝。蕭敬騰因還未成年,被判裁定交付「管束」,每隔一段時間要到轄區派出所接受「輔導」。這本是帶有處罰性質的「洗腦」、「聽訓」、「監管」,卻因該名輔導的員警非常溫暖的一席話,讓他如沐春風,改變他的人生,決心改過向善。不但例行的輔導日從不缺席,而且天天都去報到,兩人成了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