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道

    學佛就是學智慧,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人、事問題,表現智慧的修養去化解,做到圓滿且不傷害。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0期 2010年8月刊

                                                                                                       文/性如

學佛就是學智慧,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人、事問題,表現智慧的修養去化解,做到圓滿且不傷害。簡單來說,修養是以智慧來表現:智慧愈高,修養愈高;智慧愈少,修養愈少。

現代人講求簡單快速,希望有人代為修行,但是學佛是一輩子的事,佛法沒有捷徑,更沒有快速成就的方法。舉例來說,中國傳統飲茶文化的形式多樣化,每一個過程都要專注才能發現「茶」蘊含無窮的意韻和滋味。然而,要超越喝茶的形式、品類的高下,提昇至心靈的層面:與人分享、不自私、沈靜,體會茶底世界的美妙與淳樸,則要非常用「心」。譬如說,在無我茶會的茶道表演過程中,席間不語,連「請喝茶」、「謝謝」的聲音都沒有,照面時簡單地鞠個躬,微笑一下就好。默契的培養,體現團體律動之美,透過主泡者與茶侶的獨具的風格與特質,詮釋茶的香韻及滋味,並於泡茶、奉茶、品茗與鑑賞中,讓觀者體驗茶道的風采與旨趣,進而編織出觀者與泡茶者的對語關係。慢條斯理地以最簡約的形式,放下一切,專心聆聽音樂,細細品味、欣賞不同領域的茶,體會「喝茶」時的寧靜,主泡者與茶侶間互動的默契盡在不言中,舉手頭足簡單俐落,沒有一絲一毫多餘的動作,是美感、藝術、更是修養的展現,過程表現怡然自得的從容與寧靜,讓觀者沈浸於聽覺、味覺、嗅覺及視覺等作用的溝通和轉換,獲得獨特的美的藝術感受。蘊含真功夫的泡茶師,意境深遠的無言說法,其實就像學佛人在修行上面下功夫,發起精進心,是急不得,要像細水長流綿綿不斷地,一步步地穩紮穩打。佛法強調:個人修,個人得;個人生死,個人了。就如同吃飯一樣,個人吃,個人飽,不能假手於人,也沒有人能代替。如果不從修行上下功夫,佛法是依業來顯道,業自己造作,果報自己受;道自己修行,德養自己得,都是依於自己,沒有人可以代替。千萬不要像山洪暴發一般,因為來得快,去得也快,如同常言所道:欲速則不達。

白雲老禪師言:「學佛的要訣,除了多看,多聽,多問以外;必須以智慧處理問題,以善巧方便接引眾生,以圓滿覺悟作為標的。」面對現實中的點點滴滴,若能凡事當做道來修,以道心承受,老老實實地修行,清淨自己的業習,且不再去造作新業。依教如法地修行辦道,終能有完成自我的修養的一天,還要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幫助他人,完成迴向功德-將自己的利益與更多的人分享,自己求得解脫,更幫助別人求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