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自在

    眾生,不同的根機,不同的業習。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針對眾生的根機與業,提出解脫與清淨之道。

  • 文:殘伯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06期 2006年 8月刊

眾生,不同的根機,不同的業習。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針對眾生的根機與業,提出解脫與清淨之道。
由此可見,代佛宣法的僧尼,必須深入經藏,熟習佛陀的道理和方法;依教循理,修行如法,成就饒益眾生的功德力,才能以此功德,教化眾生,分享已經成就的利樂,與廣大的眾生共同獲得饒益效用。

然而,縱觀教界的弘揚佛法現象,似乎偏向人法,動輒某祖師、大師、長老、導師等人說;殊不知「人說」必然「見仁見智」不同,止於祖師、大師、長老、導師等個人的心得,並不一定合乎佛陀的原意。

因此,佛陀的教法,諸根必須契應;當然,度人之道,肯定於弘法的僧尼,是否個人已經擁有度己的修養?!若不!則如何引度眾生,能夠離苦得樂!

現前教界的普遍現象,仍舊停滯於誦經、禮懺、法會、功德等的儀式;求得消災、解厄、延壽、福報等依賴的情勢範疇之中。

所謂學佛在學佛陀的道理和方法,也就是佛陀的大智圓慧;唯有學得大智圓慧,才能面對世間的人和事,出離無明煩惱,遠諸邪行惡作,入達離苦得樂的解脫之道!

是以,學佛的目的,在依教如法的前提下,勤習久熏,務期從依賴而能獨立自主,逐漸步入「自解脫」的境界;就像是「人」的生命里程,幼小時,依附父母,青少年,開拓學習道路,及至成年,藉已往所有知識,化諸現實的體驗。即使,於過程中難免犯錯,如果能從錯誤走出來,必然,在知錯能改的警惕之餘,成熟的果實,便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