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25講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可以發現一切,唯有有智慧,做什麼都可以迎刃而解。這裡釋迦牟尼佛說不要存在這一種意念,認為釋迦牟尼佛度眾生。我曾說如果釋迦牟尼佛都把眾生度完了,現在怎麼還有這麼多人,這說明什麼?不是說釋迦牟尼佛能不能幹?因為一個人若執著於有我,好像我才能度眾生別人都不能,這是執著於我;再不然,「我能度眾生!」就會變成一個高姿態,像我現在坐得比你們高,你們好像都是可憐的眾生,就變成什麼?好像有眾生可度!

事實上,釋迦牟尼佛不是如此,釋迦牟尼佛度眾生,也只是隨他的時代背景在盡一份心隨緣度化,絕不強調:「我活在世界上八十幾年,我度了多少眾生!」在這裡面有我、有眾生了。所以不能用這種意念,學釋迦牟尼佛去普度眾生,不要存這種意念,為什麼?度眾生要有條件!條件是什麼?佛陀的道理方法!我一直說吸收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屬於自己的有多少,這才是重點!否則很容易造成謗佛、謗法,為什麼?「這個最好,其他都不好!」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究竟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為什麼要說凡是藥都能治病,什麼樣的藥治什麼樣的病!不能說這個藥我吃了有效,告訴很多人吃了也有效,其他那些藥都沒有用。世間上有千百種藥,可是也有千百種病。我常講釋迦牟尼佛不是一味單方的郎中,他是一位大醫王!

現在有太多的人,都在做單方郎中,就是叫你學這個,其他都不要!究竟學什麼?要學的是釋迦牟尼佛的道理方法,釋迦牟尼佛能度眾生,他憑什麼?有沒有學到?看看每一年開大戒,報名單上不寫「自度、度他」都不行?為度眾生,才了不起!最後就造成那些人都是妄語!哪一些人?不修行辦道的人。原來寫報名單都說要度眾生、要自度要度他,我要學,學什麼?「佛!」最後都做不到!為什麼?打開始的教化就是我、眾生,我就是佛、佛法,眾生就是煩惱的眾生,就變成這個樣!看經典裡面一些記錄,以父親、母親而言,在身邊看到的、聽到的說不定哪一生哪一世,就是你的父親、母親,講這話目的何在?就是講一個是我、一個是眾生,不要用這種方式去分別,因為眾生是平等的。

剛剛講的反過來也可以看,說不定我哪一生、哪一世,可能也跟你有什麼關係?是什麼人?也就因為有這些,有很多的人就會表現神通:「前一世你是我的什麼人,前一世跟我有什麼關係!」結果天下大亂,可是還有很多人喜歡聽!如果我說:「某人!你前一世就是我的徒弟!」他還真的會相信:「我有善根喔!」所以這裡就是「我、眾生」分成我一個高的位置,把眾生放在一個低的位置。所以說度眾生應當度眾生、不應當度眾生,不是應當、不應當,而是本身具備的修養條件。

我以前常說一個家庭夫妻兩個,有的丈夫信佛教,太太不信;有的太太信佛教,先生不信佛教,信佛教的這一半,就很希望另外一半也能信佛教,所以我就寫過兩句話:「不要以自己的個性去要求別人,要以自己的修養去影響別人!」要另外一半跟你學佛,你說佛法好,你要表現出來好在哪裡?原來脾氣不好,是不是愈來愈溫和,原來有很多不好的習氣,你是不是愈來愈少?這樣不開口,只要接觸佛法、學佛,久而久之他認為學佛的確好,他都改變了;那些不好的愈來愈少,好的愈來愈多!這就是這一段真正主要的意思,都是在一個我跟眾生的關係。那個「非」字要把握,不同於原有是一個肯定的,「無」不同於原有裡面還有不一定。這個能把握看經就比較不容易誤解。